成就动机理论与管理学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激励理论的学者相当多,麦克利兰可以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麦克利兰的理论,在管理学研究中,理应具有一席之地。
  心理学和管理学究竟如何结合,至今尚未有公认的定论。正因为如此,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在管理学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甚至各本管理学书籍基本不提的精神分析学,也没有被忽略。在登哈特(Robert B. Denhardt)所著的《公共组织理论》一书中,专门用了一章“思想传承”来论证组织伦理的源头,把弗洛伊德和公认的组织理论祖师马克斯·韦伯并列,心理疗法与组织管理融为一体。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学在管理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麦克利兰的理论贡献,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高度赞赏,同时,也有不少批评和质疑。对于学术研究来说,这正是理论得以发展的动力之一。麦克利兰对三种需要的划分,至今在管理中具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比如,按照他的观点,成就需要强的人并不一定适合当领导人。因为他以大量资料分析论证,令人信服地指出,成就需要强的人,首先会考虑自己如何做好;权力需要强的人,首先会考虑让谁去干更好。这一点,实际在麦克利兰指出以前,人们已经有了来自实践的经验体会。美国在二战期间选择曼哈顿工程的技术负责人,众望所归的人选是费米(Enrica Fermi),然而,美国佬却选择了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担任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选择十分有道理。从技术能力的角度看,费米当然远远超出奥本海默;然而,从动机需要看,费米是比较典型的成就需要者,而奥本海默则是比较典型的权力需要者。麦克利兰对这种不同动机带来的不同胜任能力的归纳和总结,升华了管理经验,至今具有指导意义。尤其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区分成就欲望和权力欲望,是不是成就杰出的人就能当领导,都值得参照麦克利兰的理论认真思索。至今,我们有不少机关和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对员工进行这种动机导向的区别研究,甚至对高层管理者的选拔也对此重视不够。往往侧重于选拔能干事的,而忽视自己干事与用别人干事的区别。在政府,往往以知识化专业化的名义,把业务成就突出的专家推上领导岗位;在企业,有不少以个人业绩作为选拔或者提升条件,混淆组织成就和个人成就的不同。有个别发明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借助发明创造创办了企业,至今还没有完成由发明家向企业家的转化。这些,都值得研究人员以当年麦克利兰研究美国驻外联络官的那种究根问底精神进行探讨。
  还有,在倡导人性化管理方面,管理者的亲和力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麦克利兰指出,亲和需要强烈的人,基本上不适合从事管理工作。管理中总存在着人情面子和制度规则的矛盾,在这一矛盾中如何把握尺寸,麦克利兰能够给我们有所启示。中国传统中人情因素相当普遍。在中国古代,知县的大堂上悬挂的匾额,最常见的不是“明镜高悬”之类,而是“天理人情国法”。这一匾额,反映了传统管理的普遍取向。天理统驭人情,人情大于国法。作为规章制度象征的国法,其本质不过是实现人情的工具,而人情又不能逾越天理。当“法无可恕,情有可原”的冲突出现时,选择常常偏于人情。这样,中国的管理实践中,亲和力强的人往往比较吃香。这同中国的传统体制相适应,但同韦伯倡导的非人格化的科层组织则格格不入。因此,麦克利兰在这一方面立足于大型科层组织的论述,很可能在中国无法对应。但是,明白了其中包含的奥秘,可以使我们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更深刻地把握科层化组织体系中人格化运行的机制。现在的公司,在现代化的大潮下,如果从治理结构看,从股东大会到董事经理监事一应俱全,然而如果从运行机制看,常常又带有浓厚的人治风格。甚至包括家族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型,到底有哪些难点和瓶颈,都可以从麦克利兰的理论中悟出一些道理。
  由于麦克利兰的理论产生于美国,而且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提供具体操作性管理方案,所以,寄希望于把他的理论和方法拿过来直接应用,恐怕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这一方面,台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杨国枢的研究很值得我们参照。他运用麦克利兰的理论和方法对台湾的大学生进行成就动机测试,但效果很不理想。对此,他经过分析发现,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动机取向存在差别,因为两国社会背景的不同,导致美国人对优秀的评判标准具有很强的自主导向,而中国人的优秀评判标准具有很大的外加色彩。我们常说的优秀,不是来自自己的认知,而是来自父母、老师、上司以及组织团体确立的标准。于是,杨国枢变通了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把成就动机界定为“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由此而把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为自我取向的成就动机,另一类为他人或团体取向的成就动机。西方人显然偏于前一类,而中国人显然偏向于后一类。经过杨国枢的修正,麦克利兰的测评方法就能很好运用了。即便在具体方法上存在“水土不服”,也能够在思考路径上得到启示。例如,按照麦克利兰对两种权力的解释,他高度赞扬社会化权力,而对个人化权力颇有微辞。但是在中国,有可能个人化权力取向更普遍,“铁腕”式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组织赏识。对此,借助麦克利兰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在不同结构、不同价值观念的组织中两种权力的效果差异。
  麦克利兰的理论基地在美国,其学术成就和现实影响也已经得到世界公认,但如何把他的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值得中国的管理学者和经理人员深思。我们不一定要把他设计的测评方法照搬过来,但是,我们期望中国的学术界和实践界能够运用中国的实际资料,做出类似于麦克利兰式的研究,设计出适合中国现实的激励模型和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学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
其他文献
我们必须提及两个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两个问题,而这恰恰是该案例的核心所在:第一,九康必须专注单一生物农药业务;第二,必须以增加顾客价值为首要重点。  之所以排除生物柴油以及生物肥料作为主营业务,是基于国际低油价走势,以及生物柴油替代性产品效率更好、楝树带皮种子自然不会成为生物柴油原料的主流;而生物肥料一项,九康目前并没有获得生产许可及相关楝树转肥料技术。  九康公司估计,2009年下半年即可以得生物农
期刊
王中军的工作就是找人、找钱、定目标、做决定。简单而快乐。   很多人看来,华谊兄弟等同于明天的中国版华纳。或可解读为人们对华谊兄弟的爱意流露,以及未来前景的几分期许。  某种程度上,华谊与华纳很类似。华谊本身的娱乐产业链条已经是国内娱乐公司中最为完备的。它是惟一一家介入电视剧拍摄,也是惟一一家电影、电视剧、音乐制作以及经纪均位列前3名。王中军则为这家颇具实力的电影公司的掌舵人。  如此健全的业务线
期刊
每个企业家,无论成功与失败,也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这是企业家魂之所在。本案例的主人公周卫兵先生自然也不例外。  一方面,我们要祝贺周先生选择了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通过楝树产业化,开发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燃料,进而解决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食品安全、能源和环境问题,其社会效益无疑是巨大的,一旦成功,其经济效益也将不可限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案例中提到的“有国际分析师认为
期刊
韩三平对于中国电影,有着独特的使命与危机感。他说:“对中影来讲,文化产业改革是最后的机会。我个人很幸运等到了这次机会。”    “我做了一个梦,十年,十年前我到了迪斯尼和华纳片场,我有一种心酸和悲壮的感觉。”2009年1月14日,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节目录制现场,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极具悲伤与感性。  六天之后,中央电视台盛大公布了此次活动的获奖结果,韩三平的名字赫然在列。其理由就是
期刊
2003、2004两年,中国民营企业界发生了两起最悲情也最轰动的财富继承事件。  2003年1月22日,山西海鑫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海仓突然遇害,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家族会议上,李海仓刚满22岁、在澳大利亚就学的儿子李兆会仓促接班,此事引起社会轰动。一年多之后,均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王均瑶因癌症医治无效逝世,年仅38岁。失去主要创始人的均瑶集团没有发生海鑫集团当年的混乱。王均瑶生前即已做好企业的接班
期刊
在管理学领域,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larence McClelland,1917-1998)与马斯洛等心理学家齐名。他在心理学领域耕耘达57年之久,其研究涉及到需要和动机、权力和领导、激励和成就等多个方面。  麦克利兰于1917年5月20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弗农山庄(Mt. Vernon)。他的父亲是一位卫理公会教派的牧师,曾在伊利诺伊州杰克逊维尔市(Jacksonville)的女子学校
期刊
初次阅读案例,一个看似波澜壮阔的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看完却如坠十里云雾,找不着方向。我于是拿起惯常使用的企业价值分析的刀,层层剖丝剥茧,尝试着梳理出于企业发展有益的思路。  企业家周卫兵先生选择了楝树产业化作为九康公司的发展道路,并描绘了建立楝树王国的宏伟蓝图。在周的蓝图中:一期工程拟投资1.6亿人民币发展楝树生物农药及生物肥料;二期工程拟投资1.9亿人民币发展楝树生物柴油及生物肥料;接下来就是第
期刊
在表面上无聊骚动和吵吵嚷嚷的底下,世界的事情实际上惊人地显示出潜在的具有希望的前景。从长远观点来看,它意味着工业化文明的末日,展示着一个新的文明正在兴起。  —1980年阿尔文·托夫勒 《第三次浪潮》    新一年的讲述不妨从外部展开。1980年,两本著述出炉,如深水炸弹般在海外掀起轩然大波。  率先引爆眼球的是《竞争策略》。哈佛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迈克尔·波特在这部作品中首次系统分析了产业中存在的
期刊
大量关于并购中文化的角色的理论和研究表明,文化差异是获得整合利益的主要障碍。然而,相反的观点也有人提出来了,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支持,他们认为参与并购的公司在文化中的差异能够成为创造价值和学习的一个来源。为努力协调这些相互冲突的视角和观点,Günter K. Stahl和Andreas Voigt提出一个模型把我们目前对并购中文化的角色的观点都综合进来,他们的研究表明:文化差异影响社会文化的整合、企
期刊
楝树产业化是当务之急。在国际市场,德国和美国的楝树产业都发展得非常好,技术含量高,只是因为原材料主要依赖东南亚进口,受原材料之限,再加上东南亚地区政局不稳定,进一步扩张受到很大影响。在我国,楝树产业发展缓慢:印楝在我国可种植区域狭小;苦楝可种植区域较广,但可种植面积小(因种植技术不完善,北纬35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广大的东北及西北区域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楝树产业化战略之一:国内大范围推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