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质量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f0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 “农远”建设即将达到既定目标,“农远”的工作重心将转向资源的全面深入应用。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农远”资源,全面提升“农远”的应用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各方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将“农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中,试图探索提升“农远”应用质量的策略和措施,以推进“农远”的全面深入应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4-0117-02
  
   近年来,国家共投入上百亿资金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农远”)。这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按照既定目标,工程将在近期全国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在38.4万所农村小学初步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为3.75万所农村初中基本配备计算机教室,受益者将是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81%的1.62亿农村中小学生。从“农远”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来讲,应该包括建设阶段、应用阶段、可持续发展阶段等。随着“农远”工程建设即将进入收尾阶段,我们面临的工作重点是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问题。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农远”资源、将“农远”的应用引向深入等现实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农村广大师生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农远”应用中,作为农村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主体——人的作用该如何发挥、人与技术的关系该怎样合理协调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上述理论认识与实践应用问题进行适当的梳理和分析,将“农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大背景中,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提升“农远”应用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一、“农远”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其中,农村教育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三农”问题的重要表征。 农村经济的发展急切地需要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从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考察,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农村现有经济条件下,农村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的投资行为,会有丰厚的个人回报和社会回报。从长期看,根据教育的人力资源观点,对公共教育的投资,其回报率将远高于实物资本的回报率,这使得中国经济有更大的发展后劲,从而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保证。根据教育的人力资源观点,教育代表了为提高未来生产率而在某一时点的资源支出,它是一种对人投资的积累, 既然是一种投资,就必将产生远远大于原来投资的回报。所以,今后应该逐步淡化重物质投资轻人力资源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从而将资源转化为对义务教育的充足投资。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能够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学校的办学条件包括校舍建设、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 但是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农村教师总体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缺乏教师提高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城乡教育差距特别是数字鸿沟仍然在逐步加大。
   “农远”工程的实施为城乡之间搭建起了一个由城市向农村输送知识和信息的通道。“农远”工程的实施构建起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使农村中小学初步形成了信息化教育环境,这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生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权利的有效途径,也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与效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历史机遇。“农远”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并对基础教育改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应用研究,全面提升“农远”应用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程度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会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农远” 工程三种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开阔了农村学生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广泛地学习所学科目,增进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农远”的开展对学科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应用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广大农村教师被“农远”所承载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深深触动,已不再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局外人”。
   (一)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农远”应用质量
   要树立以学习者为本的服务意识,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师和学校构建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都要为学习者服务,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对“农远”应用效益的衡量应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二是“农远”三种模式所承载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农村学校课程的有效整合,三是农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在“农远”的应用中,师资和软、硬件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农村孩子要有机会接受和使用,让“农远”设施更多地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二)积极探索提升“农远”应用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变“农远”资源的单向传输为双向交流,丰富“农远”资源建设。实施“农远”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而应用的核心是资源。目前的现状是资源类型单一、配套资源少。与农村各种现用的教材版本配套的素材类资源、专题型资源、提高教师技能的培训类资源、扩大学生视野的资源、符合新课程和农村学生实际的新型有效资源,包括民族地区符合民族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比较缺乏。
   在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县远程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县远程教育资源的储备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对教师的教学需求、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求、学生学习需求等做出远程教育资源需求调研分析,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提出适合本地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指导目标和内容体系,同时为管理部门、决策部门提供政策指导。在资源建设中强调以教学光盘和卫星IP资源为重点,这符合“农远”工程的设计理念,并且与项目设计、“农远”所构建的信息技术环境相匹配。
   同时,应充分发挥本县教师的优势,鼓励优秀教师参与县级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使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同时成为资源的建设者。将农村骨干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整合“农远”资源后的新颖的教学模式、成功的教学设计案例、“农远”资源二次开发成果等能及时发布到一定的交流平台上。实现“农远”资源设计者和应用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提高资源的应用率,丰富和发展“农远”资源库建设。
   在“农远”应用的师资培训工作中,应着重将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为需求观念。一方面,增强教师应用“农远”的内驱力,尽量避免将“农远”培训人为地变成一种“负担”而“强加”给农村教师。另一方面,结合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的需要,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分层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以县为主的省级培训、县级培训和样本培训三级培训网络。
   在“农远”应用过程中,农村乡镇中学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可低估。通过以乡镇为基础、以县(市)支持服务为中心,结合各省及国家的支持服务系统,建立为农村教师应用“农远”提供帮助的“以县为主,分片管理,片校结合,省市结合”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这样的支持服务体系应该是管理和调控重心上移,技术和支持服务重心下移。
   在“农远” 应用中,应结合农村区域特点、经济状况、教育环境(教育观念、教育水平)、人文特点、民族特色等,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用出效益,用出特色,切忌“一刀切”。 “农远”工程在硬件建设、信息化环境的构建中以三种模式为主,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应灵活多样,不拘形式,在资源的应用中以应用效益为主要标准,做到适时、适度。
   农村教育工作者应打破原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教育规律,讲究农村教育质量与内涵发展,注意物化与精神的关系、技术与人文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经济投入带来的物质层面的进步不能必然地带来教育质量的提高。将农村教育中的各种项目、工程有机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农村教育。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有史以来极为深刻的变革,人们希望“农远”工程能够帮助农村地区广大师生解决教学和学习中的困难,打破束缚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距离和时间因素,向农村的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生动有力激发学习动机的辅助手段,能有效满足个体教学需要。但是,正如祝智庭教授所言:“毕竟技术是偏方,人本是正道。”在“农远”工程的实施和应用中应始终从农村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对农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也就是以农村广大师生为本,充分利用“农远”所承载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为广大农村师生服务,为农村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乃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黄中文.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哲学与经济思考[J].开发研究,2003,(6).
  [4]冉新义,李华. 推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7.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国内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各类不同规模的企业加入到市场中进行贸易。。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他们为了更好的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企业规模,都需要在企业运营的过
[摘要]大学文化的多样性,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内在品格,也是大学强盛生命力的根本。多样化的大学文化,决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没有规则。大学应自觉地担负起先进文化引领者的功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融会多种文化和形成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以优秀的文化激励人。  [关键词]大学文化;校园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家居古城西安的尚武门内,那是离小北门城墙最近的地方,而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广仁寺就被掩蔽在西北角的城垣下,多少年来让人一时难以寻找。  这座寺院面积不大,但建筑布局独特,整体形象就像一条静卧的蛟龙,显然与众寺院不同。一般的寺院是从山门到后殿逐渐增高,形成前低后高之壮观气势。而广仁寺则是自前向后逐步减低,建筑物布局依次(由南向北)为照壁、古亭、山门、藏经殿堂遗址。形象地说,碑亭子为俯视的龙
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美国能源署(EIA)近期一致下调了今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预期。IEA8月12日公布的月度原油需求报告称,基于第二季度需求意外减弱,将2014年全球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1-03—2014-10采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3例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
数簪挖掘技术是在大量的数据中发现未知知识的数据分析技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客户数据,发现其中的耀律,从而为商务决策提供依据。本文研究了关联规则的相关分析并应用于网上
李灼,1939年生,四川隆昌县人,著名国画家、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5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5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在新疆歌舞团长期从事舞台美
[摘要]文化的核心体现在价值体系和价值原则上。先秦诸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重大问题,通过激烈的论争,首先提出了人道原则、自然原则、个性原则和群体原则。这些重大价值原则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先秦诸子在价值问题上的论争对中国文化有奠基之功。  [关键词]先秦诸子; 价值论争; 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0
天梯山石窟系北凉王沮渠蒙逊首创,其开凿原因除蒙逊家族信奉佛教、推崇佛教的文化传承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佛教东传以后,佛教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与统治手段。在北凉王兴佛
现有标准化理论的总体架构主要以传统工业标准化为基础,特别是对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模式的研究也主要以工业标准化为逻辑起点,理论和方法创新步伐较慢。尝试运用经济学有关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