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着懂事的儿子和贴心的爱人,忆起亲朋好友各种方式的关爱,心想:这样的病,何嘗不是一种幸福?
夜很深了。身旁爱人的呼噜声如雷贯耳。辗转反侧,只觉得浑身发冷,头晕晕沉沉的。打开台灯,时间的指针指向凌晨一点,身体的不适让我难以入眠。扶着墙壁慢慢地挪到书房,闭紧房门,戴上耳机,打开手机打发难熬的时间,不适感好像有所减轻,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醒来时,天已蒙蒙亮,大汗淋漓,头发一缕一缕地贴在头上,眼睛始终不想睁开。尽管躺了一夜,还是觉得浑身乏力。我明白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又生病了!
挣扎着下床,发现身体软弱无力。回到床上,无助地看着天花板。耳边传来爱人和孩子起床下地的声音,随之房间的门被轻轻推开。“妈妈,你怎么了?”儿子急切地问我。“好烫啊,发高烧了!”爱人将他那只温暖的大手放在我的额头上,眼神里满是焦急,嗔怪道:“夜里怎么不叫醒我?”儿子在爱人的指挥下找来家里的退烧药,端来温水,催促我服下。
早饭是做不成了。在儿子的搀扶下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爱人手忙脚乱地在厨房忙活,心里着急却无能为力。煎鸡蛋、煮方便面、炒土豆丝相继上桌,我却一点食欲也没有。撑起身子逼着自己吃了几口方便面,又重新躺下。爱人要上班,孩子要上学,看到我没什么大碍,爱人暂时放弃了请假的念头,把一堆吃的、用的东西放在我抬手就能够得着的茶几上,方才离去。
头脑迷糊地躺着,被子牢牢地裹着发热的四肢,感觉到呼吸都带着火。下床去卫生间,本来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却很吃力。突然间很想念远在老家的父母亲,一股热泪冲出了眼眶迅速滑下了脸庞。
儿时,我的体质很差,一直瘦瘦弱弱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三天两头发烧感冒。母亲说,小时候一生病,我就哭哭啼啼的,拽着母亲的手,让母亲陪着我,哪也不能去。本来,我生的都是些小病,喝一些对症的药很快就会好起来,可偏偏我喝不进去药。每次喝药的时候,母亲紧紧地把我的双手抱住,父亲趁我将要大哭前,将碾成粉末的药,兑一点水强行往我嘴里灌。常常就在他们自以为药已经顺利进入我的肚里,准备长舒一口气时,药会连同之前吃的饭“哗”地从我的嘴里吐了出来。父亲一边收拾残局,一边生气地数落母亲。大意是母亲怀我的时候,没有好好保养身体,快六个月的时候还挺着大肚子顶着烈日去田间给父亲送水。母亲则反驳,我刚过满月,正逢村里赶庙会,父亲就把我抱到村里的大戏台前看戏,导致我受凉生病,以致落下病根。就这样,我病一次,父母就会将这些往事重新搬出来回忆一次。过程也总是从喝药时我的哭声中开始,再到喝完药我的哭声中结束。
常常这样生病,自己虽然逐渐被动接受,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父母一定受了不少的惊吓,操了不少的心。每次一病起来,我就吃不下东西,身体软得像棉花。父亲就背上我到村里的卫生所看病,再背着我回家,路上还要买一些开胃口的好吃的给我。尽管那时家里穷得很,每一分钱都要想好怎么花。夜里,我趴在父亲的肩上晕晕地睡着。我想,父亲一定是深怕我生病的,以至于在炎炎夏日,夜里都要起来看我肚子及以下是否盖着被子,说凉从脚底起。小乡村的夜里很凉,我小时候贪凉,总是不好好盖被子。父亲的这分担心和爱,直到我做了妈妈,半夜也总惦记着给孩子盖被子的时候才体会到。
母亲则到处求医问药,后来她听从一位赤脚医生的建议,想方设法让我的身体壮起来。母亲自己养了鸡,保证我一天能吃到一个鸡蛋补充营养。为了增加我的食欲,找人从城里的药店给我买了山楂丸。母亲还带我到田间拔草,在紫外线的沐浴下提高免疫力。母亲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8岁以后,我的身体终于恢复正常。
身在异乡,外出求学的时候,偶尔生个病,总喜欢给父母写封信或打个电话倾诉一下,然后再告诉他们不要担心,病已快痊愈。每每信还未装进信封或电话未挂,感觉病已经好了一多半。如今,而立之年,父母也已过花甲,身为人母的我已懂得了遇事自己扛着,只愿与父母分享快乐,不让他们分担忧愁。
从沙发上挪着躺到床上,肌肉像一曲跳跃的音符般没有规律地疼痛。“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日子是多么安详……”脑海中忆起史铁生的这句话,拿起手机按捺不住写在朋友圈。“生病了,就多休息!”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十几位好友或微信、或QQ、或电话的问候款款而来。看着抚摸、拥抱、爱心等等温暖的表情包,肌肉的疼痛仿佛暂停了。突然想起写了一半的材料本周必须完成,心头一阵着急。“不怕慢,就怕站。”虽然无力坐在电脑前码字,但是大脑中已经开始构思材料的下半部分。
中午爱人和儿子回来了,从饭店买了我最爱吃的饺子和鱼香茄子。简单吃了几口,嘴里依然吃不出任何味道。“妈妈,来,喝药。”一股脑喝下去儿子递过来的药,心里祈祷着快快好起来。“你呀!性子太急,容易上火,稍微受点凉就病了。以后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养好身体。别忘了,马上要休年假了,咱们说好要去看看远方的。”爱人安慰着。
望着懂事的儿子和贴心的爱人,忆起亲朋好友各种方式的关爱,心想:这样的病,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夜很深了。身旁爱人的呼噜声如雷贯耳。辗转反侧,只觉得浑身发冷,头晕晕沉沉的。打开台灯,时间的指针指向凌晨一点,身体的不适让我难以入眠。扶着墙壁慢慢地挪到书房,闭紧房门,戴上耳机,打开手机打发难熬的时间,不适感好像有所减轻,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醒来时,天已蒙蒙亮,大汗淋漓,头发一缕一缕地贴在头上,眼睛始终不想睁开。尽管躺了一夜,还是觉得浑身乏力。我明白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又生病了!
挣扎着下床,发现身体软弱无力。回到床上,无助地看着天花板。耳边传来爱人和孩子起床下地的声音,随之房间的门被轻轻推开。“妈妈,你怎么了?”儿子急切地问我。“好烫啊,发高烧了!”爱人将他那只温暖的大手放在我的额头上,眼神里满是焦急,嗔怪道:“夜里怎么不叫醒我?”儿子在爱人的指挥下找来家里的退烧药,端来温水,催促我服下。
早饭是做不成了。在儿子的搀扶下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爱人手忙脚乱地在厨房忙活,心里着急却无能为力。煎鸡蛋、煮方便面、炒土豆丝相继上桌,我却一点食欲也没有。撑起身子逼着自己吃了几口方便面,又重新躺下。爱人要上班,孩子要上学,看到我没什么大碍,爱人暂时放弃了请假的念头,把一堆吃的、用的东西放在我抬手就能够得着的茶几上,方才离去。
头脑迷糊地躺着,被子牢牢地裹着发热的四肢,感觉到呼吸都带着火。下床去卫生间,本来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却很吃力。突然间很想念远在老家的父母亲,一股热泪冲出了眼眶迅速滑下了脸庞。
儿时,我的体质很差,一直瘦瘦弱弱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三天两头发烧感冒。母亲说,小时候一生病,我就哭哭啼啼的,拽着母亲的手,让母亲陪着我,哪也不能去。本来,我生的都是些小病,喝一些对症的药很快就会好起来,可偏偏我喝不进去药。每次喝药的时候,母亲紧紧地把我的双手抱住,父亲趁我将要大哭前,将碾成粉末的药,兑一点水强行往我嘴里灌。常常就在他们自以为药已经顺利进入我的肚里,准备长舒一口气时,药会连同之前吃的饭“哗”地从我的嘴里吐了出来。父亲一边收拾残局,一边生气地数落母亲。大意是母亲怀我的时候,没有好好保养身体,快六个月的时候还挺着大肚子顶着烈日去田间给父亲送水。母亲则反驳,我刚过满月,正逢村里赶庙会,父亲就把我抱到村里的大戏台前看戏,导致我受凉生病,以致落下病根。就这样,我病一次,父母就会将这些往事重新搬出来回忆一次。过程也总是从喝药时我的哭声中开始,再到喝完药我的哭声中结束。
常常这样生病,自己虽然逐渐被动接受,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父母一定受了不少的惊吓,操了不少的心。每次一病起来,我就吃不下东西,身体软得像棉花。父亲就背上我到村里的卫生所看病,再背着我回家,路上还要买一些开胃口的好吃的给我。尽管那时家里穷得很,每一分钱都要想好怎么花。夜里,我趴在父亲的肩上晕晕地睡着。我想,父亲一定是深怕我生病的,以至于在炎炎夏日,夜里都要起来看我肚子及以下是否盖着被子,说凉从脚底起。小乡村的夜里很凉,我小时候贪凉,总是不好好盖被子。父亲的这分担心和爱,直到我做了妈妈,半夜也总惦记着给孩子盖被子的时候才体会到。
母亲则到处求医问药,后来她听从一位赤脚医生的建议,想方设法让我的身体壮起来。母亲自己养了鸡,保证我一天能吃到一个鸡蛋补充营养。为了增加我的食欲,找人从城里的药店给我买了山楂丸。母亲还带我到田间拔草,在紫外线的沐浴下提高免疫力。母亲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8岁以后,我的身体终于恢复正常。
身在异乡,外出求学的时候,偶尔生个病,总喜欢给父母写封信或打个电话倾诉一下,然后再告诉他们不要担心,病已快痊愈。每每信还未装进信封或电话未挂,感觉病已经好了一多半。如今,而立之年,父母也已过花甲,身为人母的我已懂得了遇事自己扛着,只愿与父母分享快乐,不让他们分担忧愁。
从沙发上挪着躺到床上,肌肉像一曲跳跃的音符般没有规律地疼痛。“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日子是多么安详……”脑海中忆起史铁生的这句话,拿起手机按捺不住写在朋友圈。“生病了,就多休息!”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十几位好友或微信、或QQ、或电话的问候款款而来。看着抚摸、拥抱、爱心等等温暖的表情包,肌肉的疼痛仿佛暂停了。突然想起写了一半的材料本周必须完成,心头一阵着急。“不怕慢,就怕站。”虽然无力坐在电脑前码字,但是大脑中已经开始构思材料的下半部分。
中午爱人和儿子回来了,从饭店买了我最爱吃的饺子和鱼香茄子。简单吃了几口,嘴里依然吃不出任何味道。“妈妈,来,喝药。”一股脑喝下去儿子递过来的药,心里祈祷着快快好起来。“你呀!性子太急,容易上火,稍微受点凉就病了。以后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养好身体。别忘了,马上要休年假了,咱们说好要去看看远方的。”爱人安慰着。
望着懂事的儿子和贴心的爱人,忆起亲朋好友各种方式的关爱,心想:这样的病,何尝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