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熊冲突面面观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pw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羌塘北部广袤的无人区逐渐出现了公路、房屋、牲畜等等,搬来的人类面临着如何与这里的原住民——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局面。不过也还算公平,野生动物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从人的角度看人熊冲突
  在藏北做人兽冲突访谈的时候,“zhemo”(藏语“棕熊”)这个词很快就被我这种纯没语言天赋的人给记住了,出现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对访谈的统计告诉我,“最不喜欢的”、“对生活影响最大的”、“最危险的”等等很多形容牧民不喜欢的野生动物的词都用到了棕熊身上,而且每项统计里棕熊都稳稳地位居前三位。除了“zhemo”这个词以外,棕熊的“聪明”——仅对我而言,对牧民们来说是“无奈”——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牧民们用灯光呀、声音呀等等迄今为止用过的一切手段来唱的“空城计”都仅仅一开始有效,而终将(并且是很快的那种终将)被识破。那些浓浓的无奈之情跃然访谈记录上。不过这种无奈侧面表现出藏北牧民的那种对生命的尊重——他们并不会想去伤害这些生灵。
  在2011年9月第一次来到羌塘时,我就听到这么个故事,头一天晚上有一户牧民羊圈进了一头熊,弄死了70多只羊,它并没有吃它们,而是拿这些羊来玩耍,隔了几个小时后,在几公里以外的另一个牧户的羊圈里又发现了40多具羊的尸体。这是棕熊的一种典型的破坏行为。
  紧接着我又在荣玛乡见到了另一个典型性破坏行为——伤人,我们到达荣玛乡的第二天早上,听说乡上医院里来了一位被熊拍了一巴掌的牧民。见到的景象是从后背到屁股全是深深的伤口,看得人直疼。当时这个牧民正赶着一群羊经过一头带着小熊的母熊身边,可能是出于对小熊强烈的保护意识,母熊立即袭击了那个牧民。
  接下来我陆续见到了几间被棕熊造访过得房子,窗户上的铁栏杆、屋顶甚至墙完全挡不住这些家伙。可以看得出它们有的从房顶进出,有的挖墙脚、有的跳窗户……屋内被弄得一片狼藉,但并不像被偷盗或打劫过得样子,而更像是经过了一番狂欢后的景象——茶叶、糌粑等明显被鉴定为非食物的东西被甩到各个角落,剪刀这种没用的工具被放在窗台上什么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它拿着东西跑的时候掉落的。听说过“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吗?应该差不多。
  2013年5月20日我们正在那曲地区双湖县嘎措乡(藏北)做访谈的时候,罗布占堆乡长跑来告诉我们几公里以外的一个牧民家里来了熊,我们迅速赶到现场拍下了下面这组照片。照片显示我们挽回了一些糌粑、茶叶和奶渣的损失,但酥油彻底的失踪了。
  事后罗布占堆乡长告诉我们,这几年棕熊出现频率增高了,而且冬眠时间也缩短了,有时3、4月份至11、12月份都能见到它们。饿了一冬天的棕熊,睡醒后就开始疯狂地寻找各种食物,但这时候它的一个主要食物——旱獭——还在冬眠,并没有出来活动,加上走不远就能见到更肥更大一些的绵羊和香喷喷的酥油,于是这两年棕熊袭击羊圈甚至洗劫牧民家里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棕熊增多了,这对我们每一个动物保护者来说都是个令人兴奋的事。但由于野生动物的增加而造成人类的某些困扰,则看起来又有点不那么完美。我们过多的讨论这里原本属于野生动物还是属于人类并没有什么太多建设性的意义。我们更希望看到这里保存着完整的生态结构的同时也保留下来传统的牧业文化,我们希望看到人和自然和谐的存在方式。
  从棕熊的角度看人熊冲突
  其实从某种角度看,棕熊因为人类(的很多羊)而变得更容易获取食物了,生存的压力貌似变小了,好像事情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实际并不是这样。对熊来说,羊实在是一种太容易得到的食物了,和挖鼠兔、旱獭比起来,显得轻松而惬意。人类如果放任棕熊去以羊为主要食物的话,则不会有棕熊还愿意去费力的猎取其他食物。小熊从生下来就只会跟着母亲去羊圈找食物,它们的生存手段将变得单一而脆弱。几代以后的西藏棕熊还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野生动物存在于这个生态环境中,是比较令人担忧的。从整个生态平衡来看,那些被捕食者(鼠兔、旱獭等)会因为失去这个重要的天敌而变得更肆无忌惮(这种肆无忌惮包括其数量与分布和其食物的数量与分布),羌塘的整个生态平衡有可能被永久的打破。这样的发展趋势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另外一个有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人类最终实在受不了棕熊这种数量和分布范围的扩张,从友好的态度变为敌对,如果事态发展成为打打杀杀的地步的话,恐怕棕熊魁梧的体格也不见得对其生存有什么帮助。
  WCS缓解人熊冲突实践
  我们并不想让羌塘失去棕熊这种动物,也不希望这里的传统放牧文化的消失,那么就只有和谐共存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了。
  说起来很简单,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让棕熊不那么容易吃到羊和其他人的食物,把它们赶回野外环境去觅食、生存。从2008年开始,WCS就开始尝试通过主动防护方式以期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收集了世界范围内熊类防护的各种案例进行分析,也对上百户受到棕熊自扰的牧户进行了详细的访谈和沟通,大家普遍认为防护型的坚固的围栏可能是最有效的。我们将所有可能的防护办法总结出来制作成宣传海报发放给牧民们,同时我们启动了防护网围栏的试点项目,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2009年第二期建设的更加坚固的网围栏效果甚好,其中一个示范点(此示范点共建设七个围栏)由于日常维护管理及时到位,至今未发生过一次棕熊进入围栏的情况。牧民们交口称赞,很多附近的牧民也都把自家的羊赶来这里以避免棕熊的滋扰。
  我们将最有效的围栏规格进行了总结,整理出一套棕熊防护围栏建设标准。2013年我们开始尝试通过社区协议保护模式的试点,希望能够提高社区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能力,并在社区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一种有效的共赢办法。为了扩大棕熊防护围栏的影响力,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防护围栏试点。此次我们不但要修建已经试验成功的防护羊圈的围栏,还要根据阿里牧区棕熊喜欢袭击房屋的特点,设计全新的能够防护房屋有相对节约成本防护围栏。
  WCS作为一个保护型NGO,一直以来都是和当地的保护部门充分的合作,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验性研究,能够提炼出一些切实有效的保护办法能被政府部门采纳和应用,这样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真正解决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扰。由于防护围栏持续有效,引起了那曲地区林业局的高度关注,2014年那曲地区林业局已将棕熊防护围栏的推广建设项目正式列进了“十三五”规划当中,也就是说有半个羌塘将来人熊冲突将可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其他文献
离开亚青的路上,我没有回一次头,克制着自己不去看后视镜中熟悉的红山与转经筒,不去看两旁的草原,余光中掠过的天葬台上空碧蓝如洗,没有兀鹫在飞。那个生活了21天的地方在身后越来越远,身上、车中落满了烟尘,那是亚青留给我的时光味蕾。  人间烟火,半岛尘心  这一次的藏地孤旅行程中原本是未包含亚青的。在德格休整期间,泡网时偶然发现亚青寺,顿时了断了我对于在哪里过藏历新年的悬而未决。那一刻,面对被称为觉姆之
【摘 要】对话教学旨在以基于语境的真实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在对话拓展环节,教师要设计迁移任务,增强学生的交际技能;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的语料输出;关注文本价值,把准语言拓展方向;丰富拓展手段,优化实践方法,由此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灵活输出。  【关键词】小学高段;对话教学;拓展环节;运用输出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2008年底,一款涵括藏汉英三语的电子辞典成为拉萨街头时髦的物件,人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深藏典籍的寺院历史,还是看似高深的藏文输入,都融进了这个巴掌大小的机器。古老的藏文经历了数字化的改造,继而不露声色地开始了普及之路。  在辞典的设计者、西藏大学英语教师洛藏看来,藏文电子辞典的研发技术早已不是什么独门秘笈,真正欠缺的是普及。1999年,洛藏开发了几款藏文查询软件,以单机版的形式推向市场,结果仅在
甲玛擦擦中的一部分,代表着十二三世纪“卫藏”地区擦擦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其艺术水准不亚于同时期的阿里擦擦。梳理其艺术风格,可以看出藏地擦擦在吸收外来造像元素后,开始逐渐摆脱早期单纯的模仿翻制,形成本土化和民族化的风格特征。  从拉萨出发,沿318国道快到墨竹工卡县城时,拉萨河由窄变宽,大片滩涂长着肥美的青草,相传松赞干布曾在此地策马扬鞭。穿过写着“松赞干布出生地”大门,是一片平坦丰腴的农田,笔直的
亚格博的一日  “我的最早祖先是野牦牛,现在羌塘、可可西里还有几万头我们的原始兄弟,因为因缘际遇,我们这一支就被高原藏族人驯化了,成为现在的我们,我们漫布青藏高原,我们被驯化后的历史,艰辛、苦难、光荣、辉煌。我们做过战骑,做过驮畜,做过坐骑,做过耕畜,我们的背上,坐过松赞干布,坐过文成公主,坐过格萨尔,坐过达赖班禅,坐过驻藏大臣,也坐过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范明,平措旺阶,坐过嫁出去的女和娶进来
高山兀鹫(学名:Gyps himalayensis)是隼形目鹰科兀鹫属的鸟类,大型猛禽,全长约110厘米。羽毛颜色变化较大,头和颈裸露,稀疏的被有少数污黄色或白色像头发一样的绒羽,颈基部长的羽簇呈披针形,淡皮黄色或黄褐色。上体和翅上覆羽淡黄褐色,飞羽黑色。下体淡白色或淡皮黄褐色,飞翔时淡色的下体和黑色的翅形成鲜明对照。幼鸟暗褐色,具淡色羽轴纹。栖息于海拔2500~4500米的高山、草原及河谷地区,
胜者为王败者寇。自然界中,雄性间的资源竞争一向残酷无情。被打败的一方只能认怂,默默看着能承载自己基因的卵细胞被胜者揽入怀中。但是,不知何时,在山的那边湖的那边有一群野牦牛,发现了一个诡计——即使在跟同类的配偶竞争中失败了,也能娶到老婆,繁殖下一代——到人类的牧场上去追求雌性家牦牛。  听起来这主意是不错。谁知,这种Loser的对策给野牦牛和人类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什么?这得从头说起。  野牦牛(
这本书既是最有传奇色彩的青年旅舍主人的故事,又是一本详细指导如何开旅馆的实践书。2004年,大学毕业不到3年的游莉,因为不安分的性格和对旅行深入骨髓的热爱,在厦门创办了福建省第一家国际青年旅舍。听起来文艺范十足的生意,仅仅有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想就够了吗?经营家庭旅馆10年的游莉大声告诉你:NO!在书中,作者分享了很多实际操作经验,包括开旅舍的预算、选址、成本核算、定价、装修、经营理念、员
卡达藏刀为纯手工制作,刀把、刀鞘分银和铜两种,花纹全是手工雕刻,样样都是精品,现多为生产、生活、装饰和收藏用。  2008年,卡达藏刀加工工艺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48岁的卡达村村民、藏刀工匠世家后人扎西巴珠被评定为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山南地区错那县卡达乡因盛产卡达藏刀而闻名于世。  错那县卡达藏刀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五百年前的错那卡达乡地方官泊孔时代,要给当时拉萨的
《西藏波密 中国最美的冰川之乡》  《西藏波密——中国最美的冰川之乡》一书不仅全面展示了西藏波密奇异独特的冰川世界,而且,作者还会用镜头带你走近波密春有山谷桃花百里,夏初绝壁杜鹃吐艳,秋来枫红如火,入冬银装素裹,画面随四季流转变幻,犹如世外桃源的原乡秘境。一百多幅超越想象的极致美景汇集成册,其中多幅波密冰川图片是独家首次曝光。  李国平,《中国国家地理》、《山野》、《中国西部》、《西藏旅游》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