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探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angel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纯的物质消费已经不能满足大众,人们越来越重视购物体验,以体验为主的消费开始逐步占据市场。在此背景之下商业空间开始转型升级,艺术开始介入商业空间。文章试图梳理出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脉络,对广州市的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案例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就案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给出建设性的优化意见。
  关键词:公共艺术;商业空间;广州K11
  一、公共艺术的定义
  公共艺术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充实人们的日常生活。学者孙振华在《公共艺术时代》中提到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也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它是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很重视公共艺术的建设,希望它可以推动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所以,20世纪中叶以后,很多国家通过制定公共文化政策、举办艺术活动等措施,推进公共艺术的发展。
  二、城市公共艺术内涵的变迁
  公共艺术概念及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仅就公共艺术内涵的变迁来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其实公共艺术的概念还没有出现,但是已出现萌芽的特征,一些象征性的元素出现,主要是以20世纪初的墨西哥壁画运动和罗斯福新政为起点;第二阶段,人们对公共艺术有模糊认识,实践形式的公共艺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其标志是1967年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公共空间艺术计划的实施;在第三个阶段,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公共艺术不再是以艺术家个人的经验和个性来彰显,而是与公众的生活和文化权利息息相关的一种形态,主要是以塞拉《倾斜的弧》的最终搬迁为分水岭。这三个阶段体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公共艺术的不同认知,同时反映了公共艺术内涵的发展过程。
  在公共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公共艺术的实践从室内转向室外,又逐渐从室外延伸至室内。1996年,巴黎政府大胆倡议将博物馆内的雕塑作品在举世闻名的香榭丽舍大道两侧进行两个月的展出,公共艺术开始逐渐走进公共空间与公众发生互动和交流,与社会进行接触,此时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开始发生转变。公共艺术为艺术家提供了与公众进行互动沟通的交流平台。许多艺术家开始走出美术馆、工作室,让个人的作品走进公共空间与公众发生广泛的交流,与社会进行亲密接触,是公共艺术时代艺术家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转变(表1)。公共艺术的兴起构建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它为艺术家选择更合适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交往提供了契机[1]。随着体验经济的来临,人们开始重视体验感受,使得公共艺术再次回归到室内,因为商业空间的发展需要艺术的介入,艺术需要商业空间作为载体来进行传播。
  近年来,公共艺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大众的重视,政府也会策划各种展览活动去提高人们对公共艺术的审美能力,让艺术融入生活。当然,这里边也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的作品,但是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多,因为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在提高。基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城市化水平仍将持续上升并影响人类的发展进程,百万人口的城市将持续增多。因此,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现在正是公共艺术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发展的大好时机。
  三、当公共艺术走进商业空间
  目前,我国仍有大部分人将城市公共艺术理解为公园里的英雄雕像,或是公共空间中的浮雕等。我们今天所论述的公共艺术已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的公共艺术范畴,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而非唯一形式的认识将被广泛接受[2]。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公共艺术的概念,鼓励多元化的公共艺术规划也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商业空间恰巧是展示和传播公共艺术的一个平台。
  如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带来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来到商场购物不再是简单的供求需要,他们对商场内的空间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渴望近距离接触艺术的愿景也愈来愈烈。从社会学角度看,公共艺术的目的最终是吸引公众,使公众产生互动交流,并为其提供平台。当代公共艺术的本质就是提升人们互动的可能性,通过提供互动场所或媒介增加公众的互动行为。恰恰商业空间是公众交流互动最频繁的场所,艺术与商业空间的共生一方面是艺术品对城市公共空间物质形态进行建构,另一方面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活动等对人文建设进行构建。
  在体验经济下,体验与消费已经成为城市商业空间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也促使城市商业空间在设计时更注重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商业空间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及盈利,会将公共艺术以各种互动艺术装置的形式安置在空间中,从而提高人们对艺术的兴趣,吸引不同的受众前来感受艺术的魅力,增加商场的客流量,提高商场的收益。
  四、以广州公共艺术的发展为例
  在国内,城市公共艺术这一语汇只是在学术领域运用广泛,而真正的公共艺术实践还是以城市雕塑为主的,广州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广州城市雕塑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得到发展,但发展较为缓慢,与北京、上海等同类城市相比,广州市公共艺术作品的数量和经典作品相对较少[3]。
  广州公共艺术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广州的城市改造速度也逐渐加快。这一阶段,广州的公共艺术已具有公共藝术的内涵和精神。
  在改革开放之前,纪念碑与雕塑是广州城市公共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此时的公共艺术总体来说是为了颂扬革命精神及增强城市文化气息。改革开放以来,公共艺术表现的题材受到了85思潮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壁垒,开启了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由此诞生了一大批充满活力、观念新颖的作品。作品内容主要与广州的商业氛围和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此时的艺术不再简单地为意识形态服务,而是转向为市民大众服务。新时期以来,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城市公共艺术沿着珠江两岸发展起来,兴起了许多艺术馆、画廊等,公共艺术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以前有了大的变化。近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公共艺术逐渐融入商业空间中,广州的公共艺术逐渐从广场公园的雕塑进入艺术馆、展览馆,现在商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艺术的参与,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也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案例就是K11,它起源于香港,而广州的K11位于广州的重要商圈之一——珠江新城商圈内,四面临街,交通优势显著,建筑面积达70000平方米,共10层。K11将艺术欣赏、人文体验、自然环保完美结合和互动,带出具有创意、自由及个性化的生活品牌,并为大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为广州带来艺术馆零售概念。华丽的“土豪金”榕树主题的装修,以及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是K11的特色。在负二楼设有主力店言几又书店,它集书店、咖啡、文创产品等混业经营为一体,又在三楼增加了艺术廊道,而四楼有一个艺术空间,作为K11艺术作品的主要展览区。
  五、结语
  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城市文化传承已经逐渐发展完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元素。但是,公共艺术与商业空间的融合在某些方面也显现出一定的不足与问题,比如商业空间和公共艺术融合度不够,缺少地域文化内涵,并伴有“建筑同质化”的现象。在商业空间内,公共空间、艺术展区等错落交织在一起,缺少了些地域文化内涵。
  为此,在创作公共艺术作品时不能以艺术家的个人想法为主,应该考虑到前期的项目设计是否充分考虑了地域环境及文化背景,是否体现出了公共艺术本质的“公共性”,这种艺术特性是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应具有的特质。除此之外,每一件公共艺术作品都有着与城市共同发展进步的期望,希望参与到每次的城市更新中。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不仅是对一座城市的美化,还能够体现一座城市独特的个性,应该重视公共艺术空间的发展,让城市更具文化魅力,向更加宜居宜人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振华.社会学的转向:公共艺术时代的艺术家[J].雕塑,2003(3):27-29.
  [2]赵志红.当代公共艺术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9
  [3]吕绍藩,吕楚玉.广东省重点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3(12):52-55.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成都市及成都市三岔湖景区为典型案例,针对性地了解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现实发展状况、优势及短板等内容,对成都市周边乡村旅游业发展质量进行研究,并对成都市周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促进成都市乡村旅游实现持续、和谐、健康、优质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成都市;三岔湖景区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2019-RK00-00311-ZF
期刊
设计说明:   此款垃圾桶为厨房而设计,易开易闭,养水环内置于桶内并不影响外观和操作。加强易腐垃圾桶的密封性,可减少易腐垃圾与空气的接触,进而達到避免厨余垃圾腐败而滋生蝇虫;电动升降的操作系统可减缓使用者弯腰操作程度;内环拥有两种材质,凭借升降与桶内垃圾自身重量可巧妙处理环内液体并做到便捷丢弃。
期刊
设计说明:   常见保鲜盒橡胶条难以清洗且易霉变,卡扣长期翻折易断裂。凭借覆水坛子易开闭且用水密封的特性和传统蒸笼层叠性进行设计。侧边有排水口,防止液体污染盒内食物。放入冰箱时可以像蒸笼一样摞起来,节省空间,适合现代家庭人口环境。玻璃材质可以直观地看到內部,减少打开的次数。   将中国传统造物智慧与现代日常器具结合,既让传统重现生命力,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又适应了市场的需求。
期刊
摘 要:重庆地区多山地、丘陵,大部分乡村地貌起伏不定,村庄聚落也大部分呈散落状,不如四川盆地川西地区聚集型林盘村落分布密集,同时大部分村落建造多依山就势,随地形特征而变,极不规则,环境品质也不高。而在渝东北区域,长寿、垫江、梁平一线是难得的地势较平坦地区,其中许多村落呈现集中聚集型特点,所以对其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较其他周边地区更易推动,更快见成效。因此文章选取其中一个典型村落(垫江县明月村)进行人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化发展,社区的老旧院落治理成为社区管理中的一个难题。与此同时,目前政策正推动社区基层治理。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基层治理十分重视,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社区基层治理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尤为重要。文章主要通过党建引领,对社会工作介入老旧院落治理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党建引领;社会工作;老旧院落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共同场所,与每一个人以及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社区是党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楚雄州江南制丝厂旧厂区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项目规划设计主要内容,研究方案设计创作思路和设计方法,从总体平面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以及新建建筑设计三个方面提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推动旧厂区的现代化改造。  关键词:旧厂区;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建设的逐年推进,一些尚未被拆除且具备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工业厂区改造项目成为各城市中建设的热点和学术界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旧厂区
期刊
作者单位:   广东理工学院建设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作品系广东理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高职扩招背景下室内设计专业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以广东理工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为例”(GZKZ202003)研究成果。  作品说明:   新中式演繹办公空间,给人营造出安静的氛围,以现代构成的手法营造出文人气质的底蕴,同时在布局及用色上采取整体与统一的原则,大量的木作结构和石材的交融体现空间的雅致与诗意。
期刊
作者简介:   陈伟,硕士,浙江師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当代版画、素描、水彩。  材质:铜版画  尺寸:38cm×44cm
期刊
作者简介:   戴梦清,硕士,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室内藝术设计。
期刊
摘 要:文章依据美国学者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论述城市空间对个体身份塑造的作用,继而论证城市空间冲突在心理认知层面的成因,分析个体在经历城市空间冲突时的自我表达需求,进而最终阐明设置城市音乐胶囊的社会需求基础。  关键词:“拟剧理论”;城市空间冲突;自我表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城市‘音乐胶囊’的景观设计与大数据服务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城市音乐胶囊是一种提供个人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