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辛亥精神,共襄复兴大业

来源 :台湾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zhouhaote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革命尚未成功”,但辛亥革命仍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征途上的一座里程碑.辛亥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弘扬辛亥精神,两岸同胞义不容辞,海外侨胞责无旁贷.完成辛亥革命未竞的事业,对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中国人,特别是“大湾区+”区域的同胞们,还有海外侨胞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爱国志士,可谓职责所在,“仍需努力”担当使命!风雨同舟,砥砺同行,共襄大业.
其他文献
从宏观上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及时代旨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入新征程的新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一定的社会实在物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反映.首先,它表现为一种价值观,蕴含着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形成的命运与共价值理念;其次,它表现为一种历史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表征的历史自觉,系统梳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良性互动,彰显出其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能够使其更好地融入并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再者,它表现为一种文明观,社会变迁、历史演进与文明进步在
“北五省”与“南五省”两词在清代史料中偶有记载,关注者寥寥,少有专门研究.“北五省”当源自“北皿”,“南五省”则来自“南皿”,北皿、南皿所辖省份分别于康熙年间、乾隆六年的最终定型,为“北五省”“南五省”两词在官修史料之出现提供制度依托.两词因科举而生,亦因之而废.随着晚清废科举,南北分闱不复存在,“北五省”与“南五省”亦逐渐成为历史名词.
《孙应时的学宦生涯——道学追随者对南宋中期政局变动的因应》①是黄宽重2018年出版的学术专著.读者从书题中可初步了解作者的研究旨趣,即通过梳理孙应时个人的学宦生涯,探讨南宋中期发生的以“庆元党禁”为标志性事件的一系列政局变动中,孙应时及其代表的“道学追随者”如何应对这一可能吞噬他们的危局.本书主标题“孙应时的学宦生涯”是研究的切入点和讨论基础,副标题“道学追随者对南宋中期政局变动的因应”则是本书的关注点和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书题中“道学追随者”的说法则在提示读者,本书的主人公并非政局变动中的核心人物,“追
期刊
从特朗普到拜登执政,美国咬定中国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伴随中美博弈加剧,美国战略性介入台湾问题的力度空前,与台湾岛内政治及两岸关系紧密交织,台海局势严峻复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统一进程的干扰显著增大.rn从结构上看,围绕台海局势的各方较量表现在:rn第一,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上升.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1].新时代,中国政府阐明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任务要求,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统筹决心、意志和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监察制度发端于党内监察,进而转为行政监察为主的发展阶段,时至今日,行政监察又擢升为国家监察.从革命、建设、改革再到步入新时代,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无论是监察权限、监察对象、监察效能等都发生很大变化,实现了对公职人员监察的全覆盖,对权力运行形成了有力且有效的监督,中国特色监察体制建设步入新时代.梳理百年监察制度的历史变迁,总结其经验得失,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化.
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革命,其理论逻辑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内在要求之必然,而实践逻辑则在于党始终不渝践行初心使命之应然.党的自我革命贯穿于党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革命性锻造初步形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要管党思想初步形成;改革开放新时期,自我革命制度意识形成;新时代以来,自我革命寓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当前,发扬党百年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需要坚定政治自觉,进行自我否定、反思与超越;以内在的党性驱动与外在的建党驱动,进行自我革命;依托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具体而言,在坚持和发扬党的领导方面,创造性提出做到“两个维护”;在坚持和发扬人民至上方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坚持和发扬理论创新方面,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和发扬独立自主方面,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坚持中国道路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和发扬胸怀天下方面,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持和发扬开拓创新方面,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史,既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历史,也是根本改变世界发展态势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奉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国际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在21世纪愈加迸发出真理的力量.从历史渊源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吸收借鉴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政策的思想精髓;从现实关照看,它是推动世界各国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价值意义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当代中国
一、民进党以“多元文化”为名行“台独”之实rn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本属同枝,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一环、也是其次级系统,但民进党与蔡英文当局在文教领域通过形塑“台湾主体意识”大力推行“去中国化”,在教科书、教材和基础教育等层面,置人性营销“同心圆史观”、“东亚史观”与“台湾地位未定论”,并以构建“多元文化”及“民主”的社会价值观为名义,标榜与欧美社会接轨,来区隔与对抗中华文化.
近几年来,由于“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执掌政权,且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肆推动扩大两岸分裂的活动,强化两岸间的对立和敌意,不断进行谋“独”挑衅,严重威胁到和平统一的前景.与此同时,大陆内部也逐渐出现一股民意,要求改变和平统一方针,惩罚顽固“台独”分裂分子,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当然,大陆方面和平统一方针迄今并未改变,四十多年来推动和平统一进程的努力有目共睹、不容否定.但是,在国际变局和岛内变局叠加、和平统一前景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推动和平统一进程的政策措施理应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