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的愿望。在众多的教育中,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能进一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提高孩子对情感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并能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发展,促进思维能力的充分提高。
艺术教育能起到开启智力、陶冶情操、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如激昂的音乐能使孩子克服懦弱胆怯,变得勇敢,优雅的音乐能使粗暴的孩子变得文静。音乐能训练大脑进行高层次思维,提高空间一时间推理能力。
在对音乐家大脑眼眶后面颞骨(眼眶后面的颞骨对语言和早期听力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和胼胝体(胼胝体将信息从一侧脑半球传递到另—侧脑半球)等区域的研究中发现音乐家大脑眼眶后面颞骨和胼胝体等区域比其他人更大一些,音乐家的大脑音调图比其他人要大25%左右,尤其是那些7岁之前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音乐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研究人员从中得出结论,音乐训练能够影响大脑的组织结构。
音调图主要是在少年时期形成,所以儿童早期的音乐教育、训练和音乐体验也直接影响着孩子早年的大脑发育。学习一种乐器可以改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发展,也开发大脑的行为动作系统,而这是任何其他活动都不能达到的。学习音乐、乐器最显著的方面是充分调动了大脑的两个半球。孩子们聆听古典音乐的时候,大脑右半球受到刺激,当他接触乐器的时候,大脑左半球、右半球都会活跃起来,尤其突出的是,音乐所刺激的大脑区域与分析性数学性思维所刺激的区域相同,音乐调动了大脑,和声、旋律、节奏可以引起独特、有规律的大脑活动。现代科学证明,那些看着乐谱能演唱、会演奏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也都较优秀。因为,音乐上的视唱、视奏,往往必须既看曲谱又看歌词、音符,从而培养了眼睛的速视能力和耳朵的审美判断水平,锻炼了脑神经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而良好的视、听功能及神经反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有助于发展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增长人的智力。因而,音乐不同层次地调动了大脑,当整个大脑被调动起来,就会大幅度地促进学习。另外学习乐器还可以提高协调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增强视觉和听觉的灵敏度。
现在,在工作、学习场所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这一点已为人们所公认。在阅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轻柔的乐曲就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右脑,产主情感体验,发展形象思维,促进左脑抽象思维能力,使两半脑得到均衡的活动。由于音乐强化了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所以可以增强记忆的敏捷性、持续性和准确性。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调节情绪。加利亚哲学博士、精神病学专家乔治·罗扎诺夫,于1966年成立了罗扎诺夫学院,作为研究“暗示学习法”(又称“超级学习法”)的中心。他主张利用节奏舒缓的音乐来刺激大脑。达到消除心理的紧张感,使音乐节奏、生理节奏(如呼吸、心跳等)与信息输入的节奏协调起来,从而在集中注意力、增强大脑活力的状态下学习。这种“超级学习法”在西方各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而有效地学习知识,也可应用于法律、军事、工程、医药等职业练习之中。音乐能毫不费劲地唤醒语言能力和以前的记忆,让大脑更加聪明,更加快速地学习,能增强记忆,解除压力,帮助孩子集中精力和学习形象化想像,开启内心的意识,同时还有助于听力的提高。
尽管音乐对人类的心灵有着非凡的影响,但是音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作用却是一个很少研究的课题。感受音乐和对音乐做出反应的能力深深地植根于神经系统的机能之中。虽然对音乐的处理大部分是在大脑的右半球中进行的,可是并没有哪批细胞是单独用来完成这项任务的。人在聆听音乐或在弹奏乐器,不管音乐是否包含歌词,只要乐曲优雅、舒缓。不同的神经元网络会被激发,诱导大脑产生α脑波(θ~13Hz)。α脑波,是一段特定的脑电波,脑电波活动以8~13周/秒速度进行,令人镇静、愉快、放松,你不会太警觉,也不会太闲散,清楚地意识到你的思维与情感,这是一种理想的控制紧张的状态。由于清除了通常与掌握新科目有关的紧张压力感,脑内啡肽分泌增多,隐藏在大脑深处的潜能开始苏醒活跃,储存在右脑的启发性信息开始被随心所欲地引导出来,这正是学习新语言、快速掌握知识的极佳脑力状态。宁静而舒缓的音乐,可以便血压下降,心脏健康有节奏地跳动,血压中的紧张因子消失,免疫系统得到加强,左右半脑达到同步效应。大脑和身体随着缓慢的韵律渐渐地进入了和谐状态——身体放松、大脑警觉,这正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佳状态。
所有人天生就有音乐感。会对音乐有反映,特别是孩子。通过音乐训练可以打开通向聪明、智慧的大门。今天,许多父母、老师都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认识到音乐在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聆听、表演、游戏等活动来充分调动和引导孩子参与音乐活动。
首先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让音乐伴随着孩子的活动,如起床时,播放一些活泼、有力的乐益;吃饭时,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临睡前,播放一些轻松、安静的乐曲;在游戏时,可以让孩子跟随音乐的节拍有节律的做动作,如打拍子、踏步、跳舞等。这可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和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力。给孩子讲故事时,也可选择和谐的乐曲做伴奏,增强情感的渲染。
其次可让孩子学点音乐知识,使其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最抽象,只能靠听觉感受和想象,要真正懂得音乐并非易事。为此,要注意给孩子介绍一些音乐常识,让其理解音乐的特性,音乐是曲作者根据音乐的基本规律用乐音所创造的曲子。乐音中最主要的是旋律,它是按照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组成的音的线条,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是一首乐曲的灵魂。
再次可为孩子选择好的音乐作品,使他们能多欣赏优美的乐曲,欣赏音乐的首要步骤是多听好的音乐,给孩子播放音乐时,可先选用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品,如儿童声乐、动画片中的音乐等,思想内容健康、形式活泼、优美明快的作品。
第四是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规范性音乐教育,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学一件乐器,如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等,或进行一些声乐、舞蹈方面的训练,这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教育。对于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是很有意义的,但在这之前要先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如不顾及孩子本人的兴趣,强制他们去学,就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再有就是要帮助孩子了解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使其在审美与道德方面都有所提高。
通过音乐来加强孩子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孩子自身各种类型的智力,而且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特性,当孩子掌握了演奏乐器或歌唱的技能时,自信便开始在孩子的脑海中增强。比如演唱一首歌曲取得成功或顺利地完成一曲独奏,这就会给孩子一种内在的成就感与满足感。通过在音乐方面的自我表现。他会认为自己相当独特、颇具才华。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自信心和自我认识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为聊城大学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艺术教育能起到开启智力、陶冶情操、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如激昂的音乐能使孩子克服懦弱胆怯,变得勇敢,优雅的音乐能使粗暴的孩子变得文静。音乐能训练大脑进行高层次思维,提高空间一时间推理能力。
在对音乐家大脑眼眶后面颞骨(眼眶后面的颞骨对语言和早期听力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和胼胝体(胼胝体将信息从一侧脑半球传递到另—侧脑半球)等区域的研究中发现音乐家大脑眼眶后面颞骨和胼胝体等区域比其他人更大一些,音乐家的大脑音调图比其他人要大25%左右,尤其是那些7岁之前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音乐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研究人员从中得出结论,音乐训练能够影响大脑的组织结构。
音调图主要是在少年时期形成,所以儿童早期的音乐教育、训练和音乐体验也直接影响着孩子早年的大脑发育。学习一种乐器可以改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发展,也开发大脑的行为动作系统,而这是任何其他活动都不能达到的。学习音乐、乐器最显著的方面是充分调动了大脑的两个半球。孩子们聆听古典音乐的时候,大脑右半球受到刺激,当他接触乐器的时候,大脑左半球、右半球都会活跃起来,尤其突出的是,音乐所刺激的大脑区域与分析性数学性思维所刺激的区域相同,音乐调动了大脑,和声、旋律、节奏可以引起独特、有规律的大脑活动。现代科学证明,那些看着乐谱能演唱、会演奏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也都较优秀。因为,音乐上的视唱、视奏,往往必须既看曲谱又看歌词、音符,从而培养了眼睛的速视能力和耳朵的审美判断水平,锻炼了脑神经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而良好的视、听功能及神经反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有助于发展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增长人的智力。因而,音乐不同层次地调动了大脑,当整个大脑被调动起来,就会大幅度地促进学习。另外学习乐器还可以提高协调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增强视觉和听觉的灵敏度。
现在,在工作、学习场所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这一点已为人们所公认。在阅读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轻柔的乐曲就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右脑,产主情感体验,发展形象思维,促进左脑抽象思维能力,使两半脑得到均衡的活动。由于音乐强化了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所以可以增强记忆的敏捷性、持续性和准确性。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调节情绪。加利亚哲学博士、精神病学专家乔治·罗扎诺夫,于1966年成立了罗扎诺夫学院,作为研究“暗示学习法”(又称“超级学习法”)的中心。他主张利用节奏舒缓的音乐来刺激大脑。达到消除心理的紧张感,使音乐节奏、生理节奏(如呼吸、心跳等)与信息输入的节奏协调起来,从而在集中注意力、增强大脑活力的状态下学习。这种“超级学习法”在西方各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而有效地学习知识,也可应用于法律、军事、工程、医药等职业练习之中。音乐能毫不费劲地唤醒语言能力和以前的记忆,让大脑更加聪明,更加快速地学习,能增强记忆,解除压力,帮助孩子集中精力和学习形象化想像,开启内心的意识,同时还有助于听力的提高。
尽管音乐对人类的心灵有着非凡的影响,但是音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作用却是一个很少研究的课题。感受音乐和对音乐做出反应的能力深深地植根于神经系统的机能之中。虽然对音乐的处理大部分是在大脑的右半球中进行的,可是并没有哪批细胞是单独用来完成这项任务的。人在聆听音乐或在弹奏乐器,不管音乐是否包含歌词,只要乐曲优雅、舒缓。不同的神经元网络会被激发,诱导大脑产生α脑波(θ~13Hz)。α脑波,是一段特定的脑电波,脑电波活动以8~13周/秒速度进行,令人镇静、愉快、放松,你不会太警觉,也不会太闲散,清楚地意识到你的思维与情感,这是一种理想的控制紧张的状态。由于清除了通常与掌握新科目有关的紧张压力感,脑内啡肽分泌增多,隐藏在大脑深处的潜能开始苏醒活跃,储存在右脑的启发性信息开始被随心所欲地引导出来,这正是学习新语言、快速掌握知识的极佳脑力状态。宁静而舒缓的音乐,可以便血压下降,心脏健康有节奏地跳动,血压中的紧张因子消失,免疫系统得到加强,左右半脑达到同步效应。大脑和身体随着缓慢的韵律渐渐地进入了和谐状态——身体放松、大脑警觉,这正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佳状态。
所有人天生就有音乐感。会对音乐有反映,特别是孩子。通过音乐训练可以打开通向聪明、智慧的大门。今天,许多父母、老师都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认识到音乐在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聆听、表演、游戏等活动来充分调动和引导孩子参与音乐活动。
首先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让音乐伴随着孩子的活动,如起床时,播放一些活泼、有力的乐益;吃饭时,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乐曲;临睡前,播放一些轻松、安静的乐曲;在游戏时,可以让孩子跟随音乐的节拍有节律的做动作,如打拍子、踏步、跳舞等。这可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和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力。给孩子讲故事时,也可选择和谐的乐曲做伴奏,增强情感的渲染。
其次可让孩子学点音乐知识,使其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最抽象,只能靠听觉感受和想象,要真正懂得音乐并非易事。为此,要注意给孩子介绍一些音乐常识,让其理解音乐的特性,音乐是曲作者根据音乐的基本规律用乐音所创造的曲子。乐音中最主要的是旋律,它是按照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组成的音的线条,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是一首乐曲的灵魂。
再次可为孩子选择好的音乐作品,使他们能多欣赏优美的乐曲,欣赏音乐的首要步骤是多听好的音乐,给孩子播放音乐时,可先选用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品,如儿童声乐、动画片中的音乐等,思想内容健康、形式活泼、优美明快的作品。
第四是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规范性音乐教育,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学一件乐器,如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等,或进行一些声乐、舞蹈方面的训练,这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教育。对于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是很有意义的,但在这之前要先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兴趣,如不顾及孩子本人的兴趣,强制他们去学,就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再有就是要帮助孩子了解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使其在审美与道德方面都有所提高。
通过音乐来加强孩子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孩子自身各种类型的智力,而且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特性,当孩子掌握了演奏乐器或歌唱的技能时,自信便开始在孩子的脑海中增强。比如演唱一首歌曲取得成功或顺利地完成一曲独奏,这就会给孩子一种内在的成就感与满足感。通过在音乐方面的自我表现。他会认为自己相当独特、颇具才华。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自信心和自我认识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为聊城大学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