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enumberon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语用交际,它是规范化的语用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规范化的语用活动”体现在几方面:语用学视野下教学目标的确定——由“解码”走向“编码”;语用学视野下语境策略的运用——准确把握语体,达成理解目标;语用学视野下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情境设置与教学活动设计的相依相融。
  [关键词]语用学 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语境策略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66
  语用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语用交际。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渐进的教学步骤,专职的指导老师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等,它是规范化的语用活动。如何认识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语用交际”,其“规范化的语用活动”应如何组织并达到目标呢?现以《海底世界》一课为例,谈谈我的理解和思考。
  一、语用学视野下教学目标的确定——由“解码”走向“编码”
  语用学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各种意义,并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从而认识并把握人生和社会,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从语用学的视角看,语文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重语形、语义向重语言的使用转变;二是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三是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转变。从这一点来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由“解码”走向“编码”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将《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习2、3自然段,明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海底动物的声音和动物的活动方式的。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及构段方式。
  2.在学习过程中,凭借课文内容,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运用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和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
  由“目标1”到“目标3”,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目标1”中对课文说明方法的学习,是“解码”的过程;而“目标3”中的“运用说明方法和构段方式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则是一种习得的表达,展现了学生由“解码”到学会“编码”的能力。
  二、语用学视野下语境策略的运用——准确把握语体,达成理解目标
  语体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外显性的语境框架,准确把握语体,便可以从总的方面把握作品的特点,进而运用语境策略,从上至下,达到话语理解的目标。
  《海底世界》是一篇说明文,属于“实用文体”中的“科技语体”。在教学过程中,可这样安排教学进程的: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开展学习活动。
  2.通过开展第一次自主学习活动,领略海底奇妙的声音,学习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以“星级目标”为学习任务,驱动对文本内容的朗读与探究。了解动物的活动特点及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4.欣赏海底世界的美景,布置作业,指导课后学习的延伸拓展。
  教师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引领学生凭借文本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体验和实践中明确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海底动物的声音和动物的活动方式的,并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及构段方式。教师正是基于对语体的把握和认识,才产生了这样的话语理解的语境策略。
  三、语用学视野下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情境设置与教学活动设计的相依相融
  语文教学是主体和客体凭借书面的方式,异时异地进行交流的特殊的语用交际过程。这种异时异地的交流,使接受者看不到表达者的神态、手势;听不懂表达者的语调、重音;感受不到表达时的氛围、情状。这给学生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除理解隔阂,我在教学时将情境创设与教学活动设计相融合,力求促成言语情境的再现和还原,使学生的学习有方法、有情趣。
  1.情境贯穿始终,情致盎然学习
  我将整节课设想成一次有趣的海底旅游。
  上课伊始便创设情境:“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潜入海底,一起去探索海底动物的奥秘。好,穿上潜水服,背上氧气瓶,咱们出发吧!我们向大海深处游去,游啊,游啊,听到了许多声音……”
  学习文本时再现情境:“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学模仿海底动物的声音,给他配音。”
  “这都是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呢?同桌之间窃窃私语一番。”
  即将学完课文时回归情境:“今天咱们潜入海底,在海底痛痛快快地游玩、探索了一番。在学完课文后,我们将进行海底家园写作比赛。课后,大家可以设计构思,到时候来比一比,谁的海底家园最美丽!”
  以情境始,以情境终,学生的学习活动穿插其中,情境创设与学习活动的相融相依,为学生的理解降低了坡度,有利于将话语实体所表现的情境再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实现实用语体的交际功能:通过语言手段,沟通人与客观世界的联系。
  2.有效设置体验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根据信息论的观点,语用交际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写者通过话语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这是“编码”活动;听读者根据话语形式接受、理解说写者的思想或意图,这是“解码”活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解码”的过程。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解码”成功,使表达和理解达到统一。本课时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1):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这一段中模拟海底动物声音的词语。
  ②轻声读这段话,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声音的?这样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自学提示(2):
  ①默读第三自然段,仔细地研读你最感兴趣的那一种动物,看看它的活动特点是什么,用笔画出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它的活动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这种动物的活动特点。
  两次自学都遵循着阅读理解的规律。首先,借助语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其次,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规律。其出发点是语言,落脚点仍是语言。在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学生领悟了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从而达成了“解码”的目标。
  为了检测学生对文本的“解码”是否成功,我设计了“星级挑战”活动:
  ★选择文中你喜欢的一种动物,以它的口吻做自我介绍,说清楚它的活动方式。
  ★★选择课外的一种海底动物,以它的口吻做自我介绍,说清楚它的活动方式。
  ★★★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介绍两到三种海洋动物的活动特点。
  通过这一学习活动,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在情境中表达,在表达中运用,从而达成了“编码”的目标。
  3.运用朗读法,加深话语理解
  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朗读复现情境,能还原拟声词所表现的声音,让各种声音交织的奇妙景象重现于课堂。而“动物活动方式”一段的朗读则主要表达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朗读带理解,引导学生走进文境之中,与词句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就能情致盎然地投入其中。
  事实说明,从语用学视角出发确定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语言策略和语境策略,可启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和知识储存,调动多种语用能力,加深学生对话语的理解。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作文起步是指儿童进入小学后,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作文训练,以及形成初步作文意识和能力的一段过程。孩子进入小学二年级,作文起步是他们面临的重大学习内容之一。我们老师和家长也试着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帮助孩子顺利打开写作之门。许多老师在这个阶段会选择“看图写话”,也有利用“想象作文”起步等方式。在实践中,我觉得让孩子学会“开口说话”也是帮助孩子作文起步的好办法。“开口说话”就是让低年级的孩子在读懂文
[摘 要]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眉飞色舞”地学古诗,高兴地读、驰骋想象地读、带着色彩去读、带着情感去读,这样就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古诗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古诗词 低年级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42
[摘 要]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写话教学不可忽视,关系着学生习作素养直至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依照《新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及写话现状,从课内教材到课外阅读,从课堂指导到家长引领,从评价激励到全科训练,全方位指导学生写话,打好习作基础。  [关键词]写话;策略;习作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
[摘 要]重视语用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语用教学不是简单机械的技能训练。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鉴赏中关注语言、在对话中发展语言、在仿创中锤炼语言、在讲述中活化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语用和审美深度融合,有效发展儿童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用 审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42  在基于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学生涂鸦的现象,这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自然表现。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支持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技巧性引导,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鼓励涂鸦、展示涂鸦、引导涂鸦,让涂鸦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势必能够换来巨大的学习成长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涂鸦;发布空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作文,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桎梏。这是习作教学的无序造成的。对此,教师要顺序而为,注意横向思考,纵向联系,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有话可说。  [关键词]习作教学 写人 顺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7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语文教学的
苏教版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编排:课文、习作、练习,课文占比重最大。现以《拉萨的天空》一课为例,谈谈语文教师如何简约教学流程,由问题导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抛出大问题,学会感知  任何作品都是一个整体。阅读自然应从作品的整体出发,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作品,才能准确地析词辨句,理解作品内容。  (生轻声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随作者来到拉萨,静静地望着拉萨的天空,第一感觉
[摘 要]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单一的古诗教学无法使学生有效地对古诗中蕴含的情趣、理趣、人文、意蕴进行深入体味。因此,要加强同类诗的组合,即进行组诗教学,强化学生对一类古诗的深入探究与玩味,使学生领悟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的表达方法,领悟其各具特色的艺术之美,更好地感悟古诗的魅力,从而获得文学艺术素养与个性情操的涵养。  [关键词]组诗 情景 想象 涵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理解“率先、颓丧、震惊、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伫立、悲叹”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4.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基本结构。要学习好,必须在解构中发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发现学科的基本结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革传统的被动、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的新变化、新特点,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解构中破茧化蝶。现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作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