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问题研究

来源 :教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uobo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奠定基础。这一性质表明思想政治课是要塑造有头脑、有思维、人格健全的合格现代公民。笔者在此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谈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引领学生观察、思考、判断、选择
  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知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社会现象,自己学会运用迁移解决问题,才能使其真正培养起问题意识,开启思维,获得发展。这就要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去洞察变化的大千世界,让学生用自己智慧去认识、思考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在感受和体悟中领会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实质。作为思品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观察社会现象,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件或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
  那么,怎样学会观察和思考呢?我以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直接投身社会实践,直接带着问题观察事物或社会现象;第二,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了解社会事实现象;第三,学生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与任务,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有所收获;第四,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学会做好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我们的教学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生活中,我们随时都面临着正确与错误、应该与不应该、坚持与放弃等方面的选择,而初中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之后运用科学的头脑对各种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由于社会生活现象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有的与书本上的内容还相距甚远,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那些积极向上的社会现象固然会促进学生思想、品行、情操的提升,但是那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效仿,甚至走上邪路。对于那些积极向上的社会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其意义或作用;对于那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分析其危害,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避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
  二、指导学生学会联系、比较、质疑、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应以“传授”理论观点为主,而应当寻找产生思维的因素,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除了上文所述的观察之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学会联系、比较、质疑、分析的思维品质,逐步培养起问题意识。
  “联系”是学生必须学会和掌握的思维品质,通过联系串起新知与旧知的关系,通过联系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通过联系,描绘出知识网络结构,形成整体认识。例如在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呢?通过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的思考,联系所学知识找寻答案,这样学生就容易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也有利于自己对所学知识有持久的记忆。
  要对所学知识达到比较深刻的领悟,仅仅学会联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弄清彼此之间的关系、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并以此为依据把某些知识推移到另一对象中去,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与生活经验中来,化难为易,变繁为简,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联想,启发思维。对于一些同学容易混淆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把相关内容整合到一起,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思考、比较,在完成练习的同时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三、教学生学会运用迁移解决问题
  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即将所学内容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新的问题。通过运用迁移训练,既达到检查理解教材的作用,又能起到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探究学习,增进思维能力的功效,还能使学生养成活学活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学习品质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作为学生,首先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具体而丰富的知识是运用迁移必不可少的;其次,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如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组织表达能力等。作为教师,一要精选教学材料,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流程;二要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教会学生在多情境中运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示例如下:
  情境描述:小明和小刚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小刚喜欢打篮球,常常把作业忘了做,总是请小明代笔。小明虽然感到为难,但碍于朋友的情面,又不好意思拒绝他。终于有一天,小明代笔的事给老师发现了,两人都受到老师的严肃批评。受到批评的小明,觉得自己是无奈、委曲,对老师怀恨在心,以后上课不再认真听讲,有时还故意与老师做对。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会告诉他在把握友情上有何不当之处?
  (2)我们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应该怎样避免冲突,共筑师生情感?
  学生在审题(查找材料与设问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寻找与教材的结合点)——表达(用规范的政治术语回答)的过程中知识运用迁移能力得到发展。将思想品德学习、行为方式学习渗透于问题之中,通过知识迁移运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已经十分明确地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列为素质教育三大重点之首。 
期刊
【摘要】目前很多资料或论文在涉及精品课程网站制作时,都以站在网站的技术开发角度进行论述,这些专业知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是较难透彻理解网站的开发过程。另外这些文章都只是单单阐述了网站“平台”的制作,而不是一个完整的网站项目开发。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项目开发  现国家正加强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目标是实现全国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要求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全部通过网站的方式对外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动画成为当今网络最流行的视频媒体之一。Flash动画制作课程也成为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中重要的一个科目。本文主要介绍了Flash动画的起源,Flash软件的工作内容,Flash动画的制作流程。  【关键词】Flash动画;工具;制作流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影、动画以及其他视觉媒体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在这些媒体中,Flash动画设计软件是动
期刊
【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语文性质的理解不能单纯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高职语文设置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高职语文应该在充分发挥工具性的前提下,强化审美性和人文性。  【关键词】高职语文;人文教育;情感教育  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探讨人文教育的特点,以人文教育的精神性为突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技工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学阶段,是一个属于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工作是每一个技工院校的首要任务。技工学校体育课是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劳动者。  【关键词】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摘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尤为重要。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尽力让学生从身边之事写起,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在求真务实上,表达出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灵活,并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
期刊
【摘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要上成实践课,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要用于实践,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上好英语课,为国家和民族培训合格新一代,是英语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学科,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活动远远大于其他课程。学生能否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艺术。  【关键词】英语
期刊
【摘要】其实写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而之所以造成如此被动的局面,我想:这应该与平时的写作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选择亲身经历的、体验过而且已经理解的。其次,围绕中心选材。再次,选择典型的材料。最后,选择新颖的材料。  【关键词】作文选材;语文教学;教学理念;选择材料;关注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既然生活之树常青,那么写作的素材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初中生面对众多的材料竟是一味咬笔
期刊
“有效教学”是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
期刊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上课时教师勤勤恳恳,讲“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辛辛苦苦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复制要点。虽然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甚至觉得所学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课堂变成了只有老师的课堂。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用爱心叩开学生的心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