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语文性质的理解不能单纯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高职语文设置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高职语文应该在充分发挥工具性的前提下,强化审美性和人文性。
【关键词】高职语文;人文教育;情感教育
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探讨人文教育的特点,以人文教育的精神性为突破点,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人文理论、人文理解、人文表达与科学理论、科学理解、科学表达的不同,凸现出来的人文教育特点。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交往能力的提高等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教育的缺失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坐在教室一侧戴着耳钉的男孩先对着镜头,“这就是地理课”,画面中的一个声音说。随后“耳钉男”走上讲台,伸手要摘掉老师的帽子。老师像有所防备,将帽子放在了衣兜里,“耳钉男”回到了座位上,老师讲课的话语没有停止。学生们不停地尖叫和骂着脏话。另一坐在教室最后排的学生,拾起一个塑料瓶向老师掷去。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耳钉男”对于自己的老师,竟然用泯灭人性的手段肆意侮辱,这对我们教育效果的极大讽刺。折射出我们的人文教育的脆弱和缺失。日本地震引来一批幸灾乐祸的帖子,让我们反思目前国内人文教育的缺失。更深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人文教育,没有人权的概念,缺失人文教育的同时,强调仇恨教育煽动民族情绪是对学生的荼毒!如何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我认为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
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途径
(一)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多姿多彩,题材广泛新颖,跳动着激荡的感情脉搏,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奔流着翻腾的感情激流。教师应努力把握住语言材料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与课文作者及课材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在课堂教学中用恰切的语气、动作、表情表现情感,激发他们对课文情感体验的热情。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心灵与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自然交流、与文章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与撞击。因此,教学过程教师要把文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把那些没有生命的语言文字变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感受文章蕴含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要认真提炼、加工教学内容,积极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用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二)突破师生交流的单向性。
师生之间要民主、平等、和谐。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使学生不再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以朋友的身份帮助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课堂上有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经师,更是塑造学生人格的人师。教师应成为学生尊重的合作的伙伴、对手和挚友,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指导者。
(三)建构语文教学的内容。
建构教学内容过程中,要遵循生本的原则。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什么。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使所建构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滋养品”。“生本”原则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适度、深度。曾看到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说的是美国、日本、中国的孩子画苹果的故事。由于教法不同,教学结果也不同。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再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拿着一个苹果,孩子们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着鲜苹果一筐,由孩子们任意挑一个苹果来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美国孩子画的苹果各式各样,有的根本看不出是苹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包办的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记不牢、掌握不住。反反复复的讲解分析,担心学生们会不按照老师的思路来思考。约束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实践中教学内容本质上就是创生的,预先设计的只是想让此成为教学内容而并非已经是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内容选择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四)创新人文教学方法。
通过长期的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反思,我们首先不能把高职语文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高职语文课程本身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旨在陶冶的课程,是因为其教学活动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过程,通过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应该让学生获得阅读、朗读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促进教师的文化底蕴。
当前对大学语文课确实有所忽视:许多教师转向了教授公关交际类的实用课程,而安排刚毕业的大学生来教大学语文。培养有德有能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校加强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继续打造一批精干的人文师资队伍,在实践中打造精品,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提高人文学科教师的地位,使人文学科教师有家园之感、有愉悦之感、有被需要之感、有成就之感、有被重用之感、有感动之感,从而能义无返顾地、全力以赴地献身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感情上给学生熏陶,在审美上给学生以愉悦,给学生精神世界以多方面的、深刻而细腻的营养。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有意识地增强人生观,让学生从文学中去感悟文学思想的内涵。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注重人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徐红.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7, (06).
[2]陈艳红.谈加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03).
[3]薛俊美.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J].语文学刊. 2008,(06).
【关键词】高职语文;人文教育;情感教育
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探讨人文教育的特点,以人文教育的精神性为突破点,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人文理论、人文理解、人文表达与科学理论、科学理解、科学表达的不同,凸现出来的人文教育特点。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交往能力的提高等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教育的缺失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视频:坐在教室一侧戴着耳钉的男孩先对着镜头,“这就是地理课”,画面中的一个声音说。随后“耳钉男”走上讲台,伸手要摘掉老师的帽子。老师像有所防备,将帽子放在了衣兜里,“耳钉男”回到了座位上,老师讲课的话语没有停止。学生们不停地尖叫和骂着脏话。另一坐在教室最后排的学生,拾起一个塑料瓶向老师掷去。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耳钉男”对于自己的老师,竟然用泯灭人性的手段肆意侮辱,这对我们教育效果的极大讽刺。折射出我们的人文教育的脆弱和缺失。日本地震引来一批幸灾乐祸的帖子,让我们反思目前国内人文教育的缺失。更深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人文教育,没有人权的概念,缺失人文教育的同时,强调仇恨教育煽动民族情绪是对学生的荼毒!如何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我认为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
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途径
(一)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多姿多彩,题材广泛新颖,跳动着激荡的感情脉搏,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奔流着翻腾的感情激流。教师应努力把握住语言材料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与课文作者及课材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在课堂教学中用恰切的语气、动作、表情表现情感,激发他们对课文情感体验的热情。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心灵与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自然交流、与文章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与撞击。因此,教学过程教师要把文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把那些没有生命的语言文字变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感受文章蕴含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要认真提炼、加工教学内容,积极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用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二)突破师生交流的单向性。
师生之间要民主、平等、和谐。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使学生不再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以朋友的身份帮助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课堂上有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经师,更是塑造学生人格的人师。教师应成为学生尊重的合作的伙伴、对手和挚友,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指导者。
(三)建构语文教学的内容。
建构教学内容过程中,要遵循生本的原则。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什么。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使所建构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滋养品”。“生本”原则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适度、深度。曾看到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说的是美国、日本、中国的孩子画苹果的故事。由于教法不同,教学结果也不同。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再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拿着一个苹果,孩子们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着鲜苹果一筐,由孩子们任意挑一个苹果来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美国孩子画的苹果各式各样,有的根本看不出是苹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包办的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记不牢、掌握不住。反反复复的讲解分析,担心学生们会不按照老师的思路来思考。约束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实践中教学内容本质上就是创生的,预先设计的只是想让此成为教学内容而并非已经是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内容选择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四)创新人文教学方法。
通过长期的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反思,我们首先不能把高职语文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高职语文课程本身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旨在陶冶的课程,是因为其教学活动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过程,通过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应该让学生获得阅读、朗读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促进教师的文化底蕴。
当前对大学语文课确实有所忽视:许多教师转向了教授公关交际类的实用课程,而安排刚毕业的大学生来教大学语文。培养有德有能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校加强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继续打造一批精干的人文师资队伍,在实践中打造精品,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提高人文学科教师的地位,使人文学科教师有家园之感、有愉悦之感、有被需要之感、有成就之感、有被重用之感、有感动之感,从而能义无返顾地、全力以赴地献身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感情上给学生熏陶,在审美上给学生以愉悦,给学生精神世界以多方面的、深刻而细腻的营养。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有意识地增强人生观,让学生从文学中去感悟文学思想的内涵。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注重人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徐红.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7, (06).
[2]陈艳红.谈加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03).
[3]薛俊美.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J].语文学刊.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