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实践提示我们,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和新奇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
  苏联教育先驱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模式,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的必要前提。
  例如,在“圆的认识”第二节课中,为了掌握“同圆或等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的知识点,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课件出示一组各种车辆的画面,并提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辆的轮子都做成圆形?而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椭圆等形状呢?同学们思索、议论片刻后,有的说“圆形好滚动”、有的说“圆形滚得快”,还有的说“圆形车轮滚动时行得稳”……设计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问题情境,能很快把学生的思想调动到学习状态,使其思维活跃起来。我抓住“稳”字,继续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就行得平稳呢”?此时演示课件(图1)。我们来观察车轮的中心点
  
  可以看到正方形、椭圆在滚动过程中,其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条波浪线组成的曲线,离地面的距离是变化的。这时我又提出问题:“车轮是否能做成正方形或椭圆形?”“不能。”“为什么?”“因为中心点是上下波动的,不能平稳。”通过该组演示和设问,将圆与正方形、椭圆进行对比学习,使学生们加深了对圆半径特征的认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二、创设知识经验的迁移途径,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潜能
  
  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此时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具体地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顺势给学生创设一个知识经验的迁移途径,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来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点;即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相关的新的数学知识。
  关于再创造,荷兰著名教育家Hfreudenthal是这样解释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
  例如,“圆柱体的体积”一课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演示课件(图3),让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旨在使学生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
  
  课题:“请同学们猜一猜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的呢?”同学们通过议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猜测圆柱体的体积也应该是“底面积乘高”。然而,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必须要有充分的依据加以证明;为此,我创设了一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圆柱体能否转化成长方体呢?如果能,那么转化成的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以及高与圆柱体的哪些条件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式合作学习。他们从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中受到启发,也采用“切分;插拼;(近似)长方体”的方法(此时,演示课件5),很快得出结论:
   圆柱体=(近似) (长方体体积)
  
  即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πr2h(V=Sh);整个推导过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仅仅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了两组知识经验的迁移情境,通过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
  通过“新课标”的教学实践,我深深认识到,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而“情感与态度”的创设才是其最核心的部分(试想,如果学生厌学,其他自然免谈)。因此,只有重视和发掘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才能充分体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真谛。
其他文献
语文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塑造人的文化理念并使人立足于社会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须超越现实的物质世界;既要立足于生命,又须传递超越于生命的永恒精神。构建和谐真实的使人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语文课堂才符合时代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    1.语文课堂回归“生活”  生态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
得天独厚的气候、民族文化、地貌等旅游资源,让"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贵州旅游"井喷式"发展的助推器,也让旅游扶贫以多业态形式惠及千家万户。今年国庆期间,贵州省共接待
平塘县聚焦脱贫攻坚,集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尽锐出战,确保2019年全县脱贫攻坚顺利减贫摘帽,精彩出列。近年来,平塘县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以脱贫攻坚为引领,在政治方向、作风
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并可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充实的空间。但就目前而言。许多语文教师在开发课程资
在脱贫攻坚一线,有一群忙忙碌碌、无私奉献的人,只要和他们聊天,三句话不离"脱贫攻坚"。为了顺利打赢这场伟大的战役,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投入满腔热情。正是因为他们的
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在对话过程中,“摒弃分析,注重感悟”、“鼓励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情,关注课堂生成”已越来越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所追求的方向。但只要深入思考,我们便会发现不少语文课堂更偏重于追求一种形式上的喧哗与热闹。很多对话交流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刻;讨论问题浅尝辄止,难以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  
英语学科是高等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从而导致学生始终不会学习。此外,传统教学只让学生跟学,不让学生自学,学生对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结果全凭耳听脑记,往往会因时间的关系而淡忘。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个体是在真思维还是在假思维,是有效思维还是无效思维。小学语文“学案教学”的探索是针对传统语文
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以'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为抓手,念好'搬''稳''富'三字经,让搬迁群众不仅圆'新家梦',更圆'
一、课堂互动,构建交互式教学平台的创新点    1.通过动手操作和科学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眼、脑等各种器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实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