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玛莎院长颇费了些周折,她原本计划2008年春节前来北京,但因为雪灾未能成行,所以面对面的采访不得不取消。但电话采访也着实让我领略了这位武汉大学第一位外籍院长的厉害。“喂,您好,您找哪位?”我赶紧亮明身份,说要采访玛莎院长,电话那端的回答让我惊讶万分,“我就是玛莎”。原本以为接电话的会是她的秘书或助理,因为话筒传来的汉语太地道、太纯正了,我不敢相信一个美国人可以把汉语说得如此原汁原味。
节后,玛莎院长在北京转机去挪威,我终于有机会面对面领略这位洋院长的风采。
20年,为护理教育不遗余力
玛莎(Marcia Petrini)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获教育博士和护理博士学位,后又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上世纪90年代,玛莎曾任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区护理项目总监,还曾负责波黑、伊朗、柬埔寨等护理教育培训项目。1996年应世界卫生组织邀请任护理项目顾问,她还担任过日本教育部和外务部高级顾问。由于她在高等护理教育上的卓越贡献,2003年荣获了美国高等护理学会特别会员的荣誉称号(即护理院士)。
玛莎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护理教育的发展。1988年第一次来华,在西安医科大学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护理培训项目。1989年春,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简称世健会)在北京开展了我国第一个针对高等护理教育师资的培训项目,作为项目顾问,玛莎的学生遍布全国。目前,我国护理界80%搞护理管理的人才都经过世健会的培训。此后的20年里,她协助北京协和医大、北医、浙江医大、西安医大护理本科和硕士课程设置及护理师资培训,为中国护理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
她与中国护理界学术泰斗林菊英先生结下深厚的友谊,成为一对共同为中国护理事业发展不懈努力的挚友,在我国护理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为了支持贫困生读书和师生开展科研,玛莎还倡议设立了林菊英科研基金,并将她平时讲学所得及从亲朋那里筹集的十万元全部捐献给该基金。
武大第一位外籍院长 颠覆传统的教改
2003年武汉大学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共同创建成立了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经全球公开招聘,玛莎博士出任该院院长, 成为武汉大学第一任外籍院长。
玛莎的课趣味性很强,“她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吹肥皂泡,然后让学生们总结出这与护理相关的理念和概念等,她还借助电影让学生讨论其中体现的护理学知识,”护理学院副院长刘萍说。
趣味性强只是护理学院课程表面的变化。“护理学院由武大和世健会共建,我们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护理教育是一种颠覆式的改革。上课前学生都要做大量的预习,因为我们没有固定的教材,只有大量的参考教材,上课是由学生自己讲解,然后再由老师点评,介绍相关前沿知识。一年级时很多学生不适应,但之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评判能力都比其他学生强;最大的改变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去护理专业都是先学理论,最后一年才临床实习,如今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进入临床,比如周一学理论,周二在实验室,周三、周四就到医院进行临床,这对我国现有的护理体系是一种很大的冲击。”刘萍副院长如是评价。
玛莎院长说:“我提倡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同时与临床实践同步推进。也就是训练评判性思维,即护理人员不能只停留于提出问题,还要能解决问题。” 玛莎院长推行的是国际流行的PBL(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把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培养学生优势非常明显。“研究生课堂上,相比外校考过来的学生,本院的学生很快就能自己研究问题,并拥有很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在ICU(重症监护病房),我们的学生表现非常突出,毕竟ICU对护士的要求很高。”
病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的重要性至少不低于治疗。但由于我国对护理的认识处于“伺候人”的阶段,玛莎院长尤其注重教育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她亲自带领学生下临床、到孤儿院,送药到癌症晚期病人家中。她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深受教育,使一些不安心护理专业的学生转变了态度。
在学院里,接受培训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目的就是要让我国的护理教育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彻底地打破传统模式的护理教育。玛莎说:“最难的就是培训师资,因为这么多年他们都是按照传统模式来教学的,改变他们并不容易!”
为了给中国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师资队伍,她在担任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师资培训。在她主持下,2003-2005年护理学院举办各类师资培训班15次,累计培训2156人次,受益面扩大到上海、北京、重庆、新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筑巢引凤来
作为一位美籍院长,玛莎在开展学院的国际交流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她的引荐,护理学院引进了多位国际护理教育人才,如美国Arizona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Patti Nicks、日本三口县立大学医学院教授Clinton Lambert和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博士李斯俭等。目前,玛莎还积极与美国休斯顿健康中心和乔治亚护理学院沟通、联络,促进双方联合培养师资和学生。
在这样的国际老师面前,学生的英语潜能也被激发出来。“本科阶段,大部分的课还以中文为主,而研究生的课大约有80%-90%是全英文的。”玛莎还自己掏钱从国外购回一箱箱的原版书籍和各种资料及教具。
和玛莎通电话时,正值学校放寒假,她刚刚过完圣诞节从美国回来,“我在中国过寒假,虽然学生都回家了,但留学生还在,我要给留学生讲课。”就是这个寒冷的假期,玛莎院长为留学生讲了护理理论与进展这门课,听课的还有两个中国学生和寒假未回家的老师。
目前,武汉大学护理学院已经招收了2位留学生,新学期开始还有一名留学生要来注册。“我们力争把护理学院办成国际一流的学院,能够吸引其他国家的学生表明学院的实力得到了认可。”玛莎说。
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总裁约翰·豪先生来护理学院视察后十分感动地说:“玛莎院长在护理学院成立后短短的时间内,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值得全世界38个工作点的同事学习和称赞。”
完善课程体系
刚一上任,玛莎就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体系。原来五年制的护理专业,被改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四年制;原来的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被整合成护理计划与实施一门课,增加了护理研究、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护理伦理、病人心理学等新课程。
目前,护理学院已经形成了成人护理、母婴护理、社区护理、儿科护理和心理护理5个教研室。玛莎院长还积极带领师生开展科研和实践,现已申报一项国家级教改科研项目、一项省级教改科研项目和三项大学教改项目。
护理学院成立之初,玛莎院长曾说计划在3到5年内在武汉大学建立一个护理博士点,现在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2003年秋,武汉大学的护理学硕士点正式启动,培养护理管理、重症护理、精神心理护理等三个研究方向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如今武汉大学不仅已是华中地区唯一一所招收护理硕士的院校,学校还批准玛莎院长从2006年起开始招收护理学博士生,从而使护理学院拥有了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本、硕、博护理学高等教育体系,成为全国可招护理博士为数不多的院校之一。
在中国目前的体系下,玛莎的改革可谓大刀阔斧,想要取得一些成绩更是不易。“我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告诉他们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我的收获还不小呢,刚来中国时,大家都认为护士就是打针注射,而现在我们已经培养出了博士,护士也在做研究,发表论文,这就是进步。”
倡导社区护理
在我国,如果您生病住院了,那十天半月的住院期是再平常不过的了;而在美国,即使开胸、移植这样的大手术也仅仅需要住院两三天,因为病人可以直接回到家中,由社区护士负责照顾日常检查和服药。这样的做法高效又方便,这也许给中国人解决住院难的问题一个思路——不是建更多的医院,而是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
社区护理在我国刚刚起步,而在欧美国家则发展比较成熟。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人才短缺,我国高校20多个高护专业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没有一本统编教材,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
在玛莎院长的组织下,武大的社区护理教育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护理学院进行合作教学。2007年4月,北卡州大学的护理学生来到武大,与武大的学生一同进行社区护理的实践。“大约两个学生结成一对负责一个家庭,一个武大的,一个北卡的,他们走进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病人家里,进行基本的检查、护理,武大的学生要一边翻译,一边实习,很有意思。”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体系下,一个外国人对护理教育进行这样彻底的改革,其难度不言而喻。问及此问题,玛莎爽朗地笑了,“校长非常支持我的工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而且和中国同事共事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学生们都热爱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2004年,玛莎院长被武汉大学评为百名优秀教师之一,2005年她荣获湖北省政府“编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