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视域下初中语文单元整合的策略探究

来源 :教育·项目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项目视域下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为项目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视角与思路。期盼同行们同课异构,百花齐放,为统编教材项目学习探讨取得更好效益做贡献。
  关键词:项目学习 初中语文 单元整合 策略
  简单地说,项目学习就是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最终完成项目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一直在边缘课程、外围课程上徘徊,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项目学习如何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真正融合,从而使项目成为学科课程核心是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破解的难题。2017年9月,我们以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为依托开展项目视域下核心课程整合研究。在为期一年半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利用真实环境中的驱动性问题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将单元教学篇目作为支架呈现在项目中,借助项目化小组的方式通过对支架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并运用这些素养和能力促进驱动问题的解决,最终形成可公开发表的项目成果,实现了语文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教育的转变。这种尝试打破了项目学习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一直在核心课程之外徘徊的现状,为项目学习与学科教学融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项目学习真正成为核心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道路。下面笔者将以统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下简称七下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在项目视域下开展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
  一、基于核心知识整合单元主题
  七下第一单元四篇文章分别为《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孙权劝学》。从内容上看,均为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上看,主要学习精读的方法;从写作训练上看,是在七上“写人要抓住特点”这一要求上的更高提升——“写出人物的精神”。基于此,将本单元项目学习主题整合为“探寻民族之星”,是符合语文 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要求的。
  二、设计切实可行的驱动问题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驱动问题就像夜航中的“灯塔”,指引着行船的方向。驱动问题的生成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驱动问题是否与真实世界有一定关联,直指与学生面临的问题或思想中的困惑;是否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具有挑战性,使学生乐于完成;是否直指单元主题的核心内容,并引发后续对单元知识点的学习;是否能让动手实践与知识学习结合在一起;是否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解决驱动问题产生的项目产品是否有更多的成人观众给予多种评价;等等。
  基于以上考虑,在设计七下第一单元的驱动问题时,结合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训练点,通过创设情境,提出 “何谓你心目中的民族之星”这样一个项目驱动问题。这一驱动问题的确立,很好地解决了项目主题与单元知识点的融合,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学习中并对项目目标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然后以终为始,让学生结合项目产品、单元提示、单元篇目(预习提示、文本、课后习题)、写作训练,自己梳理和设计出每个单元的项目学习方案。这是一个将终极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过程性的小任务,形成工作流程的过程。学生经过梳理,形成了如下的学习流程:
  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民族之星? →确定本组的民族之星并搜集其相关资料→以教材篇目为例,学习如何围绕中心组材写出人物精神→模仿本单元中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撰写本组民族之星的故事→设计制作展板并在国旗下讲演向全校师生展示


  三、建立项目主题与单元知识点的链接
  如何在明确单元知识点的情况下,将单元篇目作为支架呈现在项目学习中,是项目学習需要解决的第三个核心问题。在项目学习中,文本已非学生用来研习、模仿或膜拜后到达的终点,而是学生面对生活与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在一定的情境下促使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辅助性材料。建立项目主题与单元篇目知识点的链接,便于厘清项目主题需要完成的重要学习目标以及项目主题下的驱动问题串所需要完成的分目标各是什么,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加以完成。下面笔者仍以七下第一单元为例,作一说明。
  表1清晰地反映了项目任务与知识点的关联,包括具体的实施步骤、核心素养培养、对应的项目评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四、寻找可供阅读的拓展篇目
  仅仅依靠课内篇目是实现不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量的积累一旦不够,就不可能在阅读上产生质的飞跃,阅读鉴赏力的提高也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那么,如何在单元篇目的基础上拓展阅读,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途径:
  1.借助教材的助读系统。拓展篇目分别来自课文后面的“积累拓展”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的“资料链接”。比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文后面的“积累拓展”里的第四题和第五题:
  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第四题需要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上网搜索,以及提取、处理信息的方法,第五题除了阅读闻一多的诗作,还应该让学生写阅读后的感受,这样的积累拓展才有效果。
  2.依据项目主题进行拓展。在七下第一单元,我们与杰出人物同行,感受到了崇高的震撼,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然而,社会中杰出人物毕竟是少数,“小人物”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体。第三单元所选的《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四篇文章以及本单元要求进行的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讲述的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湛的学识、豪迈的言语,也没有火一样的愤怒与冰一样的沉静,但是他们的故事仍然给我们深深的感动。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朴素的爱与单纯的善,有着平凡的向往与坚定的追求,还有着自信与智慧。所以本单元的项目主题被整合为“发现身边真善美”,在拓展篇目上结合高中语文教材,推荐了鲁迅的《祝福》、现代作家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国外单篇作品《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和整本书《欧 亨利短篇小说选》,这些作品中,凝练了中外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形象,便于开展主题阅读和对比阅读,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力。
其他文献
科技和PBL学习相辅相成.在项目中灵活地运用数字工具,可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增强学习热情,带领学生进入更广国的世界,展示教室外面的世界从而让学生更适应校园生活.但在PBL中也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镇江的出名,一大半是由于三座山:金山、北固山、焦山。在这三座山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要属金山。白娘子水淹金山救许仙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然而我并不喜欢去法海和尚主持的金山寺烧香,在我心中,他是一个人、坏人,对他没什么好感。北固山就不同了,它与柳永、辛弃疾两个我最喜欢的词人相关,因而对她神往已久。对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更是耳熟能详,喜爱备至。对于词人的仰慕也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讲个我老家邻居康叔的故事。那年,村里来了六个知青。其中有位青年人被安排在康叔家吃饭。那时叫吃“派饭”。每顿饭知青给农户半斤粮票、一角钱。青年人眉清目秀,说话做事,文质彬彬。  康叔的娘,特意炒了葱花鸡蛋,还烙了两张白面饼,专门给青年人吃。这是自家亲戚来时才有的待遇。但青年人只是用筷子将鸡蛋饼撕了小小的一角,然后将剩下的,连同两张白面饼,都端到了康叔的奶奶面前。  从那时候起,他就喜欢上了这位青年人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二爷爷与众不同,偏僻的小山村里只有他有闲情儿养花养鸟,每天喝点儿小酒。村里很多人瞧不上二爷爷,因为二爷爷家里穷,二奶奶常年生病,每到年底都欠着生产队的钱。像二爷爷这样的家庭,他本该缩在家中发愁,不该昂首挺胸养花遛鸟喝小酒的。  二爷爷脾气倔,村里这些闲言碎语传到他耳朵里,他才不理会呢。  后来,土地分包到户,二爷爷家里的情况有所好转,可天有不测风云,二爷爷唯一的儿子又因采石放炮时炸伤了脑子,命虽保
期刊
爹一直不让我去上学,因为我可以去生产队帮着放牛挣半份工分。娘为此没少嘟哝,每次爹都会有自己的道理:“上学有个啥用,你看看我,大字不识一个,不也照样一天三顿饭吃着,也照样媳妇看着,儿子守着。你再看看隔壁吴家老三……”吴家老三是我们村唯一一个高中生,学习成绩很优秀,可是因为那时大学都停课了,吴老三无用武之地,只好回家务农。他身材单薄,手无缚鸡之力,平日里扛一杆锄头都显得吃力,再加上鼻子上架着一副高度眼
期刊
小姑是特级教师。但凡沾上“特级”二字,必定不一般,比如特级苹果、特级茶叶、特级面粉,等等。我非常认同和感谢国家发给小姑这个荣誉称号。  在我心里,小姑身上所有的品质都可以用特级来形容。在她走过的五十年岁月里,没有经历大风大浪,略显平静了些,正因为此,造就了小姑温润平和的美好性情。  小姑比我大七岁。听母亲说她嫁过来时小姑刚上小学,梳着长长的麻花辫儿,小脸儿雪白雪白,农村孩子里真不多见。听奶奶说生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