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学习尤其如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才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以教师对数学教育事业的热爱,引发学生的兴趣
杰出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如果教师厌烦数学,那么他教的学生也肯定厌烦数学。”反之,假如教师热爱数学,对数学感兴趣,那么他的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老师所影响,而对数学产生或多或少的兴趣。总之,教师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教学的认真态度,对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这一崇高事业的责任心,都影响着学生的兴趣。
所以,教师应以自己对数学教育事业的热爱感染学生,使学生知晓数学的乐趣之所在。教师应以自己对数学教学的认真态度感化学生,使学生逐渐明白对待数学、做学问、做事情,甚至对待人生都要认真;逐渐使学生喜欢、热爱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
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使师生共同对数学充满兴趣和感情,从而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二、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呆板、乏味的学科,内容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难免给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于抓住这种学科特点,注入自己的全部感情才能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亲切的眼神、会心的微笑、生动的语言、巧妙的讲解,都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调进行教学,以平等的姿态跟学生交谈,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教师要力求课堂教学活泼多样、动静结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并解答问题,把教师的“讲”变成学生的“说”,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和动口表达。
三、直观、形象、生动地演示,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教学的原则,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精心学习,轻松领会。例如:在教学“3”的时候,教师示出三个苹果,三支铅笔,三辆玩具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后再让学生拿出三根小棒和三个小圆球等具体实物,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引导说:“这些东西不一样,但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可以用‘3’来表示。”使学生在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随后,教师又问:“谁能举出带3的具体实物?”学生回答:“三个人”、“三个窗户”、“老师的办公桌有三个抽屉”、“三轮车有三个轱辘”……让学生在基本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列举生活中与“3”有关的事物,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巧妙设置疑问,诱发兴趣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疑问,有意识地把“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一位教师在讲“看实物编应用题”的时候,左手拿3支铅笔,右手拿2支铅笔,问:“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又说:“共有5支铅笔,我左手拿4支,右手拿几支?”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笔盒里,一部分拿在手里,问:“你们猜笔盒里有几支铅笔?”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很惋惜地告诉学生:“你们猜得不对,知道为什么不对吗?”此时学生情绪高涨,教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数学题,它缺少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这时学生恍然大悟。这样,教师撇开直接陈述讲解的传统方法,步步设疑,循序渐进,将学生逐步引入悬念,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诱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巧用数学游戏,提高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爱玩、爱说、爱笑,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平铺直叙地讲下去,必然使学生感到疲劳、乏味,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经验证明,只有将学生们喜欢的游戏迁移到课堂上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学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在教学生记月大、月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儿歌的方式记忆:“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还可以利用“找朋友”、“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等游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兴趣
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双手,要让他们去做,去干。”皮亚杰也说:“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摸一摸……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千克与克的认识》的时候,教师首先用砝码来代替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感知一千克砝码的和一克砝码的重量,随后让学生掂一掂实物,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发展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究教学方法,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动脑积极,情绪高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以教师对数学教育事业的热爱,引发学生的兴趣
杰出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如果教师厌烦数学,那么他教的学生也肯定厌烦数学。”反之,假如教师热爱数学,对数学感兴趣,那么他的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老师所影响,而对数学产生或多或少的兴趣。总之,教师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教学的认真态度,对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这一崇高事业的责任心,都影响着学生的兴趣。
所以,教师应以自己对数学教育事业的热爱感染学生,使学生知晓数学的乐趣之所在。教师应以自己对数学教学的认真态度感化学生,使学生逐渐明白对待数学、做学问、做事情,甚至对待人生都要认真;逐渐使学生喜欢、热爱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
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使师生共同对数学充满兴趣和感情,从而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二、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呆板、乏味的学科,内容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难免给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于抓住这种学科特点,注入自己的全部感情才能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亲切的眼神、会心的微笑、生动的语言、巧妙的讲解,都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调进行教学,以平等的姿态跟学生交谈,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教师要力求课堂教学活泼多样、动静结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并解答问题,把教师的“讲”变成学生的“说”,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和动口表达。
三、直观、形象、生动地演示,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教学的原则,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精心学习,轻松领会。例如:在教学“3”的时候,教师示出三个苹果,三支铅笔,三辆玩具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后再让学生拿出三根小棒和三个小圆球等具体实物,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引导说:“这些东西不一样,但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都可以用‘3’来表示。”使学生在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随后,教师又问:“谁能举出带3的具体实物?”学生回答:“三个人”、“三个窗户”、“老师的办公桌有三个抽屉”、“三轮车有三个轱辘”……让学生在基本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列举生活中与“3”有关的事物,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巧妙设置疑问,诱发兴趣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疑问,有意识地把“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例如:一位教师在讲“看实物编应用题”的时候,左手拿3支铅笔,右手拿2支铅笔,问:“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又说:“共有5支铅笔,我左手拿4支,右手拿几支?”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笔盒里,一部分拿在手里,问:“你们猜笔盒里有几支铅笔?”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很惋惜地告诉学生:“你们猜得不对,知道为什么不对吗?”此时学生情绪高涨,教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数学题,它缺少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这时学生恍然大悟。这样,教师撇开直接陈述讲解的传统方法,步步设疑,循序渐进,将学生逐步引入悬念,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诱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巧用数学游戏,提高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爱玩、爱说、爱笑,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一味平铺直叙地讲下去,必然使学生感到疲劳、乏味,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经验证明,只有将学生们喜欢的游戏迁移到课堂上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学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在教学生记月大、月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儿歌的方式记忆:“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还可以利用“找朋友”、“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等游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兴趣
陶行知说:“解放学生的双手,要让他们去做,去干。”皮亚杰也说:“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摸一摸……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千克与克的认识》的时候,教师首先用砝码来代替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感知一千克砝码的和一克砝码的重量,随后让学生掂一掂实物,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发展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究教学方法,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动脑积极,情绪高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