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的连梁,特别是跨高比小于2.5的深连梁是一个较难处理的问题,依据连梁与深连梁受力特性的近似性,提出连梁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 连梁 配筋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178 -01
引 言
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连梁的特点是跨高比小,住宅、旅馆剪力墙结构的连梁的跨高比往往小于2.0,甚至不大于1.0,在侧向力作用下,连梁比较容易出现剪切斜裂缝。
连梁在结构中除了承受竖向荷载外,在风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的作用下也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此外在高层建筑中由于连梁的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会引起连梁的两端竖向位移,也将在连梁内产生内力。本文将着重对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提出建议。
1.剪力墙与连梁
剪力墙在自身平面内刚度及承截力大,而在平面外刚度及承载力都相对很小。当剪力墙与平面外的楼盖梁连接时,会造成墙肢平而外弯曲,而一般情况下并不进行墙的平面外刚度及承载力验算。但是当梁高大于2倍墙厚时,梁端弯矩对墙平面外的安全不利,这时,应当采取下列的至少一项措施以保证剪力墙平面外的安全。
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短;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势力墙时,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抉壁柱宜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并宜按计算确定配筋;必要时,剪力墙内可设置型钢。同时,还可以采用下列减小梁端弯矩的措施,减小剪力墙在其平面外的弯曲:
由于剪力墙中的连粱更弱,我国《高规》规定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因为,一方面主梁端部约束达不到要求.连梁没有抗扭刚度去抵抗平面外弯矩;另一方面对连梁不利,连梁本身剪切应变较大,容易出现裂缝,因此要尽量避免。楼面次维支承在连梁或框架梁上时,次梁端部可按铰接处理。当主粱不可避免地支承在连梁上时,应进行精确受力分析,并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除满足构件静力计算要求外,尚应防止大震时主体结构的破坏。
2、连梁的工作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产生弯曲变形,使连梁端产生转角,从而使连梁产生内力。与此同时连梁的端部的弯矩、剪力、轴力,又反过来减少了墙肢的内力和弯矩,对墙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改善了墙肢的受力状态。
在地震作用下,连梁可能因承载力超限度而破坏,连梁的破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脆性破坏,即剪切破坏,另一种是延性破坏,即弯曲破坏。连梁发生剪切破坏就丧失了承载力,如果沿着墙体的全部连梁都发生了剪切破坏,各个墙肢就变成了单片悬臂墙,此时墙肢的侧向刚度降低,变形加大,弯矩大大增加,并且进一步增加了p-Δ效应(竖向荷载由于水平位移而产生的附加弯矩),最终将导致结构的倒塌。
连梁发生弯曲破坏时,梁段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出现细微裂缝,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出现交叉裂缝,形成塑性铰,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从而吸收大量地震能力,同时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减小(即结构引起的地震作用而产生的内力减小)。在地震的反复作用下,连梁的裂缝不断发展、加宽,直至混凝土受到破坏,在这一过程中,连梁起到了一定的耗能作用。另一方面连梁出现塑性铰后并未完全丧失承载力,它仍然能通过塑性铰传递一定的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这对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有重要作用。
3、连梁的设计
3.1关于连梁的承载力
在实际工作中连梁的跨高比常小于2.5甚至更小。这类连梁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往往出现承载力超限的情况。而且首先是抗震承载力的超限,因此这类连梁的涉及首先要求墙肢和连梁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同时要求连梁屈服早于墙肢屈服,且要求墙肢和连梁具有良好的延性。
⑴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连梁屈服表现为梁端出现裂缝,刚度消弱,内力重分布,因此在开始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就需要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折减系数不应小于0.55。
⑵增加洞口的宽度,亦即增加连梁跨度,减小连梁高度,其目的是减少连梁刚度,同时由于减小了结构的整体刚度,也就减小了地震作用的影响(既减小了结构由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使连梁的承载力有可能不超限度。
⑶增加墙厚度,亦即增加连梁宽度,其结果一方面由于结构整体刚度加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增加,另一方面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与梁宽的增加成正比,由于该片墙厚增加以后,地震所产生的内力并不按增加墙厚的比例分配给该片剪力墙,而是小于这个比例,因此有可能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⑷提高混凝土等级,其弹性模量(反映为结构的地震作用影响)增加的比例远小于混凝土受剪承载力提高的比例,因此也可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上述各种措施中,再能满足整体刚度的情况下,可首先采用刚度折减,如果超限可结合其它几种措施。
3.2连梁设计
“高规”在连梁设计方面,对于连梁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当跨高比大于2.5即小于2.5两种情况,在截面受剪承载力及配筋方面均有不同规定。
⑴非抗震设计中的连梁和抗震设计中跨高比大于2.5时的连梁其设计公式,截面配筋方式同一般框架梁。
⑵抗震设计中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连梁的截面尺寸要求:
Vb≤1÷rRE (0.15fcbbhbo)
连梁的剪力设计值(一级抗震时):
Vb=1.27×Mlb+Mrb÷ln +VGb
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Vb≤1÷rRE (0.049fcbb hbo +0.7fyv×A8r÷S ×hbo)
在结构计算时这类深梁往往发生受剪承载力的超限,这时有的设计人员往往简单的取用框架梁的计算公式,并且把纵向钢筋集中布置在截面的上下两边,其实“高规”对于抗震设计时连梁的设计在其跨高比大于2.5或小于2.5是有区别。
跨高比小于2.5是深连梁的一个特征值,一般意义上的深梁与深连梁的特点:前者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能形成拱的作用,承受水平推力;而后者则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因此,对于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的截面配筋方式,建议参考连续深梁支座部位上部纵向钢筋的配筋方式,即将受力筋适当均匀布置,同时考虑到深梁的承载以水平荷载为主,支座弯矩主要由水平荷载引起,在反复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上、下受拉筋面积的计算公式则直接采用连续深梁支座截面的计算公式,这样处理可以认为是适宜的,当然,是否恰当有待于实验验证。
4、结论
以上是笔者对高层建筑连梁设计一些问题的看法,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跨高比的特征值来考虑连梁的设计,连梁的设计和内力、变形计算是复杂问题,不能单一地讨论某一方面,上述问题的讨论,难免有片面性,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1]温沛纲;徐明江.带缝钢板剪力墙抗侧刚度和承载力的计算[J].广州建筑2006(04)
[2]滕军;马伯涛;周正根.提高连肢墙抗震性能的连梁耗能构件关键技术[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05)
[3]叶列平;康胜;曾勇.双功能带缝剪力墙的弹性受力性能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
[4]杨军;李黎;樊爱武.剪力墙结构的竖向阻尼减振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01)
[5]曹云鋒;张彬彬;赵杰林.改善洞口连梁抗震性能的一种有效配筋方案[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05)
[6]韦爱凤.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连梁的设计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4)
[7]傅剑平等.特殊配筋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有限元分析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9)
[8]刘光伟.小跨高比剪力墙洞口连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学位论文] 2006 .
[9]张彬彬.高层建筑剪力墙中连系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学位论文] 2001
[关键词]:高层建筑 连梁 配筋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T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178 -01
引 言
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连梁的特点是跨高比小,住宅、旅馆剪力墙结构的连梁的跨高比往往小于2.0,甚至不大于1.0,在侧向力作用下,连梁比较容易出现剪切斜裂缝。
连梁在结构中除了承受竖向荷载外,在风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的作用下也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此外在高层建筑中由于连梁的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会引起连梁的两端竖向位移,也将在连梁内产生内力。本文将着重对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提出建议。
1.剪力墙与连梁
剪力墙在自身平面内刚度及承截力大,而在平面外刚度及承载力都相对很小。当剪力墙与平面外的楼盖梁连接时,会造成墙肢平而外弯曲,而一般情况下并不进行墙的平面外刚度及承载力验算。但是当梁高大于2倍墙厚时,梁端弯矩对墙平面外的安全不利,这时,应当采取下列的至少一项措施以保证剪力墙平面外的安全。
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短;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势力墙时,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抉壁柱宜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并宜按计算确定配筋;必要时,剪力墙内可设置型钢。同时,还可以采用下列减小梁端弯矩的措施,减小剪力墙在其平面外的弯曲:
由于剪力墙中的连粱更弱,我国《高规》规定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因为,一方面主梁端部约束达不到要求.连梁没有抗扭刚度去抵抗平面外弯矩;另一方面对连梁不利,连梁本身剪切应变较大,容易出现裂缝,因此要尽量避免。楼面次维支承在连梁或框架梁上时,次梁端部可按铰接处理。当主粱不可避免地支承在连梁上时,应进行精确受力分析,并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除满足构件静力计算要求外,尚应防止大震时主体结构的破坏。
2、连梁的工作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产生弯曲变形,使连梁端产生转角,从而使连梁产生内力。与此同时连梁的端部的弯矩、剪力、轴力,又反过来减少了墙肢的内力和弯矩,对墙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改善了墙肢的受力状态。
在地震作用下,连梁可能因承载力超限度而破坏,连梁的破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脆性破坏,即剪切破坏,另一种是延性破坏,即弯曲破坏。连梁发生剪切破坏就丧失了承载力,如果沿着墙体的全部连梁都发生了剪切破坏,各个墙肢就变成了单片悬臂墙,此时墙肢的侧向刚度降低,变形加大,弯矩大大增加,并且进一步增加了p-Δ效应(竖向荷载由于水平位移而产生的附加弯矩),最终将导致结构的倒塌。
连梁发生弯曲破坏时,梁段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出现细微裂缝,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出现交叉裂缝,形成塑性铰,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从而吸收大量地震能力,同时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减小(即结构引起的地震作用而产生的内力减小)。在地震的反复作用下,连梁的裂缝不断发展、加宽,直至混凝土受到破坏,在这一过程中,连梁起到了一定的耗能作用。另一方面连梁出现塑性铰后并未完全丧失承载力,它仍然能通过塑性铰传递一定的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这对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有重要作用。
3、连梁的设计
3.1关于连梁的承载力
在实际工作中连梁的跨高比常小于2.5甚至更小。这类连梁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往往出现承载力超限的情况。而且首先是抗震承载力的超限,因此这类连梁的涉及首先要求墙肢和连梁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同时要求连梁屈服早于墙肢屈服,且要求墙肢和连梁具有良好的延性。
⑴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连梁屈服表现为梁端出现裂缝,刚度消弱,内力重分布,因此在开始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就需要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折减系数不应小于0.55。
⑵增加洞口的宽度,亦即增加连梁跨度,减小连梁高度,其目的是减少连梁刚度,同时由于减小了结构的整体刚度,也就减小了地震作用的影响(既减小了结构由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使连梁的承载力有可能不超限度。
⑶增加墙厚度,亦即增加连梁宽度,其结果一方面由于结构整体刚度加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增加,另一方面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与梁宽的增加成正比,由于该片墙厚增加以后,地震所产生的内力并不按增加墙厚的比例分配给该片剪力墙,而是小于这个比例,因此有可能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⑷提高混凝土等级,其弹性模量(反映为结构的地震作用影响)增加的比例远小于混凝土受剪承载力提高的比例,因此也可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上述各种措施中,再能满足整体刚度的情况下,可首先采用刚度折减,如果超限可结合其它几种措施。
3.2连梁设计
“高规”在连梁设计方面,对于连梁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当跨高比大于2.5即小于2.5两种情况,在截面受剪承载力及配筋方面均有不同规定。
⑴非抗震设计中的连梁和抗震设计中跨高比大于2.5时的连梁其设计公式,截面配筋方式同一般框架梁。
⑵抗震设计中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连梁的截面尺寸要求:
Vb≤1÷rRE (0.15fcbbhbo)
连梁的剪力设计值(一级抗震时):
Vb=1.27×Mlb+Mrb÷ln +VGb
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Vb≤1÷rRE (0.049fcbb hbo +0.7fyv×A8r÷S ×hbo)
在结构计算时这类深梁往往发生受剪承载力的超限,这时有的设计人员往往简单的取用框架梁的计算公式,并且把纵向钢筋集中布置在截面的上下两边,其实“高规”对于抗震设计时连梁的设计在其跨高比大于2.5或小于2.5是有区别。
跨高比小于2.5是深连梁的一个特征值,一般意义上的深梁与深连梁的特点:前者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能形成拱的作用,承受水平推力;而后者则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因此,对于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的截面配筋方式,建议参考连续深梁支座部位上部纵向钢筋的配筋方式,即将受力筋适当均匀布置,同时考虑到深梁的承载以水平荷载为主,支座弯矩主要由水平荷载引起,在反复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上、下受拉筋面积的计算公式则直接采用连续深梁支座截面的计算公式,这样处理可以认为是适宜的,当然,是否恰当有待于实验验证。
4、结论
以上是笔者对高层建筑连梁设计一些问题的看法,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跨高比的特征值来考虑连梁的设计,连梁的设计和内力、变形计算是复杂问题,不能单一地讨论某一方面,上述问题的讨论,难免有片面性,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1]温沛纲;徐明江.带缝钢板剪力墙抗侧刚度和承载力的计算[J].广州建筑2006(04)
[2]滕军;马伯涛;周正根.提高连肢墙抗震性能的连梁耗能构件关键技术[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05)
[3]叶列平;康胜;曾勇.双功能带缝剪力墙的弹性受力性能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
[4]杨军;李黎;樊爱武.剪力墙结构的竖向阻尼减振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01)
[5]曹云鋒;张彬彬;赵杰林.改善洞口连梁抗震性能的一种有效配筋方案[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05)
[6]韦爱凤.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连梁的设计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4)
[7]傅剑平等.特殊配筋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有限元分析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9)
[8]刘光伟.小跨高比剪力墙洞口连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学位论文] 2006 .
[9]张彬彬.高层建筑剪力墙中连系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学位论文]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