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促进美育的发展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主动革新教学方法,注重审美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化地发挥美术教学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问题;创新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义务教育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目标,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美术素养作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越来越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还能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引导作用。
一、新课程理念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是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提出的宏观性教育发展理念,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需求变化而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其核心理念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其次,强调综合性,科学与人文并重,建立综合性的课程文化观。再次,要求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创新的要求。最后,强调实践性,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小学美术课作为美术教育的前沿课程,应当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时调整、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文化课学习,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偏重文化课,忽视音乐、体育、美术教育的现象。文化课学习占用了小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巨大的考试压力让学生和家长无法兼顾美术课的学习。在课程的设置和师资力量的配备上,许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化的小学美术教师,课程设置也相对较少,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种种原因限制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带来不利影响。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趣味性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美术教师还是课堂的主体,过分强调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性的引导,采取单调的灌输式方法让小学生被动地接受美术知识,不重视师生间的互動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加了他们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无法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和美术课堂的魅力,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偏重理论和技巧学习,忽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导致学生对艺术的敏感度下降。许多小学生把应付考试当成美术学习的主要任务,课堂上过分关注理论知识和技巧知识的学习,忽视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其本身的内涵,久而久之就会对艺术失去敏感度,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四)评价模式不合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对小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主要是理论成绩和绘画技巧,评价方式相对简单直接,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难免造成对学生的评价有失客观。小学生受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性格、爱好和审美意识都存在差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形式和内容就会不同,有的学生擅长模仿,作品栩栩如生,而有的学生绘画技巧一般,但是艺术感知力强,每个作品都反映了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不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学生的优势,势必会对他们的美术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
三、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改革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进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面对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先进美术理念的指引下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平台,让学生在获取美术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美术思维。让小学生以名人为榜样,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策略建议
(一)注重兴趣培养,开发创新潜力
创新主要是指在现有的思维模式基础上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和实践过程[1]。小学生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还处在懵懂的阶段,活泼好动、机智灵敏,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比如,在进行艺术作品鉴赏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艺术作品本身的内涵和画法技巧,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小学生自主搜集信息,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事迹和优秀品质等,让作品变得更加立体,在开阔小学生视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的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在美术作业选择的时候,紧跟时代的步伐,选择那些当下比较流行的卡通形象,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大和熊二等,让小学生不再把美术作业当作负担,逐渐建立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丰富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教学
人的思维形式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总结判断思维等不同的形式。传统美术教学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生硬的师生互动模式局限了小学生的思维意识,限制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和游戏性互动的方式来丰富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教小学生画小动物的时候,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同时搜集一些描写该动物的古诗词或者卡通形象,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再以班级讨论的形式让小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这样既尊重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升华,在组织小学生进行优秀作品鉴赏的时候,要启发他们探究作品创作技巧的同时深度挖掘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哲理,取其精华,丰富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问题;创新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义务教育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目标,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美术素养作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越来越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还能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引导作用。
一、新课程理念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是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提出的宏观性教育发展理念,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需求变化而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其核心理念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其次,强调综合性,科学与人文并重,建立综合性的课程文化观。再次,要求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创新的要求。最后,强调实践性,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小学美术课作为美术教育的前沿课程,应当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时调整、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文化课学习,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偏重文化课,忽视音乐、体育、美术教育的现象。文化课学习占用了小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巨大的考试压力让学生和家长无法兼顾美术课的学习。在课程的设置和师资力量的配备上,许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化的小学美术教师,课程设置也相对较少,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种种原因限制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带来不利影响。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趣味性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美术教师还是课堂的主体,过分强调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性的引导,采取单调的灌输式方法让小学生被动地接受美术知识,不重视师生间的互動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加了他们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无法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和美术课堂的魅力,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偏重理论和技巧学习,忽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导致学生对艺术的敏感度下降。许多小学生把应付考试当成美术学习的主要任务,课堂上过分关注理论知识和技巧知识的学习,忽视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其本身的内涵,久而久之就会对艺术失去敏感度,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四)评价模式不合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对小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主要是理论成绩和绘画技巧,评价方式相对简单直接,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难免造成对学生的评价有失客观。小学生受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性格、爱好和审美意识都存在差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形式和内容就会不同,有的学生擅长模仿,作品栩栩如生,而有的学生绘画技巧一般,但是艺术感知力强,每个作品都反映了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不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学生的优势,势必会对他们的美术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
三、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改革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进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面对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先进美术理念的指引下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平台,让学生在获取美术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美术思维。让小学生以名人为榜样,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策略建议
(一)注重兴趣培养,开发创新潜力
创新主要是指在现有的思维模式基础上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和实践过程[1]。小学生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还处在懵懂的阶段,活泼好动、机智灵敏,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比如,在进行艺术作品鉴赏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艺术作品本身的内涵和画法技巧,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小学生自主搜集信息,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个人事迹和优秀品质等,让作品变得更加立体,在开阔小学生视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们的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在美术作业选择的时候,紧跟时代的步伐,选择那些当下比较流行的卡通形象,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大和熊二等,让小学生不再把美术作业当作负担,逐渐建立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丰富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教学
人的思维形式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总结判断思维等不同的形式。传统美术教学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生硬的师生互动模式局限了小学生的思维意识,限制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和游戏性互动的方式来丰富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在教小学生画小动物的时候,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同时搜集一些描写该动物的古诗词或者卡通形象,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再以班级讨论的形式让小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这样既尊重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升华,在组织小学生进行优秀作品鉴赏的时候,要启发他们探究作品创作技巧的同时深度挖掘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哲理,取其精华,丰富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