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方能由弱转强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曾说过:“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告诉我们,弱者如果勤自锻炼,艰苦奋斗,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者。
  就拿中国自身的成长史来看,古老悠久的中国经历过王朝盛世的繁荣,也遭遇过八国联军的重创。自那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中国变得所到之处皆是创伤,甚至外国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那时候的中国,是积贫积弱的弱势国。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奋斗者,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但新生后的中国,不甘沦为弱者,我们不争不抢,努力搞好自己的生产积累,中国才逐步茁壮成长起来,如今破茧成蝶,由弱者转变为强者。是的,这个过程是曲折的,漫漫征程,风云变幻,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
  而这,也给新时代的我们以启示,启示我们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奋斗开启未来,哪怕身躯弱小,哪怕力量微薄。鲁迅说,愿中国的青年们都摆脱冷气,只向上走。能发声的发声,能做事的做事,有一份光,发一份热,不必听信自暴自弃者的话。的确,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我们不必等候炬火。如今竟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新时代的青年们,奋斗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也是再自然不过的认同,更是再基本不过的责任。我们的躯体也许可以被打倒,但我们渴望奋斗的精神要永远屹立。也许现在我们十分弱小,也许现在我们微乎其微,但我们的内心早种下参天大树,我们充满鸿鹄之志。我们以奋斗砥砺前行,我们要践行古人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遇到困难,我们要想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时刻记住“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要永远保持“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豪气。
  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就必定要为了祖国富强而努力。爱国之志奏时代强音,奋斗之行壮中华魂魄,中国青年不怕自我的弱小。因为我们相信团结一致,就能聚力燃情,艰苦奋斗,方能助我们由弱转强!

■名师点评


  1.精选角度,论证充实。文章于材料中选取“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来立论,以新中国建设成就为例来写“艰苦奋斗”以至“由弱转强”,材料观点配合得当。
  2.层次分明,自然流畅。开头理论后,先写中国近代以来由弱变强的成長经历,接着一段谈史实带给我们的“艰苦奋斗”启示,然后以引用等解释我们在这事后的文化心理。思路贯通,行文流畅。
  3.引用恰切,言语典雅。文中《孟子》、鲁迅等名言及材料中毛主席的话适时引用,虽述史实而无背书嫌疑,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立意精深,说理清浅,语言典雅。
  (点评人:谢家宏)
其他文献
当17世纪的西方艺术家们开始掌握透视知识后,便逐渐出现了具有纵深感的画面,我们的视觉得以不断前进。中国艺术家在营造国画的情境空间时,采用散点透视和空间留白的“虚”处理,体现了国人认识和表现空间的方式偏向意象和平面。在国内美术专业教学中普遍认为具有扎实的实体塑造能力就等同于具有扎实基本功,导致我们只注重研究实体,把空间视为实体的附属,缺乏对空间广泛的、科学的探索。在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学习使
期刊
梁夏,1988年生于广西贵港。2011年毕业于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方向研究生。  2009年油画作品《面包的假象》获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双年展创新奖;2012年油画作品《花·韵之三》在成都音乐公园“春花初绽”画展展出,作品被私人收藏。
期刊
黄俊文(利群),祖籍广东潮州潮安,生于广西南宁市。  2005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9-2011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为广东省肇庆工商学院教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肇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肇庆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
期刊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一大批博物馆、纪念馆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成为其中的重要课题。就云南抗战胜利纪念堂展厅的提升改造工作而言,如何用创新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与手段的进步,观众也对博物馆的设计及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纪念馆设计者来说,如何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中国纪念馆陈列设计的理念指导中国纪念馆陈列设计,必须以创新的理念来指导《云南革命斗争史》陈列设计艺术的实践。  二、革命纪念馆展示设
期刊
夏彬,硕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室内设计。现为广东省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期刊
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技术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中国家具的发展与人们的起居方式密切相关,分为席地坐和垂足坐两个时期(魏晋时期垂足坐已渐推广)。早期为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一些适应席地而坐的家具便应运而生。凭几便是其中一种,包山二号墓遣策有“凭(凴)几”记录,而且又于《庄子》外篇《徐无鬼》记“南伯子綦隐几而坐”吻合。《周礼·春官宗伯·司几
期刊
没有大地,草木无处扎根,屋宇无处立身,世界无以存在,人类无以存活。  姹紫嫣红的社会,或光怪陆离的尘世,昌盛也好,衰败也罢,圣洁也好,恶俗也罢,究其实质,无一不是地表的附着物。比起大地的恒久、博大和厚实来,地表上的哭哭笑笑,都宛若流星划过,飞絮飘逝。  大地是宽厚的,仁慈的,也是内敛的,谦卑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只有承受,不曾抱怨。肤浅的人稍有业绩,就头昏脑胀地自我膨胀,五颜六色地自我粉饰,夸
期刊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共八套试卷九道作文题目(北京卷作文为二选一),可谓百花齐放,蔚为壮观。各题目均追求超强的价值引导性,又各有千秋。如全国甲卷细数红色节日、歌曲、英雄榜样,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引导考生思考“可为与有为”,北京卷罗列出不同人在同一时代中的不同态度,但要求考生“论生逢其时”,可谓开门见山大气磅礴;又如全国乙卷以射箭为喻谈理想追求,新高考Ⅰ卷以“体育之效”论强弱转换,新高考Ⅱ卷以描红为喻谈
期刊
书一人生,法一世界,横竖撇捺的弧线中充满了生命的伟力;意至笔随的草书行云流水,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一丝不苟的楷书堂堂正正,显露做人的骨气;藏首掖尾的隶书端庄持重,体现人生的含蓄;质朴意拙的篆书古朴典雅,彰显人性的淳朴与真意。练笔实练心,其事虽小,却关乎道,今以“人”字为例,让我们共悟那撇捺间蕴含的哲理与伟力。  “逆锋起笔,藏而不漏”蕴涵着 “忍”的睿智与境界。  逆锋为藏锋。锋芒早露易成昙花一现,
期刊
传言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人”之一字便只有简单的一撇一捺。然而,“写人”容易,“做人”却蕴含了一生一世之真理。奋斗,便是支撑“人”之精神气脉的主线。人之一生,须沉潜方能飞跃,要厚积才可薄发。恰如写“人”之一字,年轻时需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年时要中锋用笔,不偏不倚;最后方可迎来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之日。  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时间线拉长,青年学子便如新苗破土,恰是逆锋起笔的年华,往往藏不住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