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来新课改又刮起一股热潮,在课改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走向,才能真正落实课改实质?真正丰富学生知识并提升他们的能力?笔者从课堂主人、课堂氛围、教育方法和知识梳理四个方面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课堂主人; 课堂氛围; 教育方法和知识梳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54-001
以往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其实,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问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语文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切忌成为传授知识的权威者,让学生感觉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以“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可以是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或是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读“说”“写”三者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教版语文教材内容既有历史知识,也有新时代特色,可谓丰富多彩,若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将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读一读”:主要指朗读诗文,这些“读”既练习了朗读能力,也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语感;“说一说”:或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或精彩辩论,这些“说”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可练习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写一写”:主要写对某事看法或写景写人小片段或大作文,这些“写”主要锻炼表达能力。这三者结合,可以避免学生满足于以为听得懂就掌握了知识这么一个假象,做到让学生“能说会道”,语文能力真正得到综合性训练和全方面提高。
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积累和梳理都是两方面:知识和解题方法。积累知识主要是课内外学习所得。梳理知识主要指这知识积累时是一个个的知识小点,但积累在脑中以后可不能那么零散,而应“合并同类项”,即把知识归类,知识在脑中不只是单个知识点,而是一条条的知识链;并且还应经常在脑中翻滚,这样用时就不乏源源不尽的知识了。理科解题有公理定律可循,实则我们语文也有,那就是解题思路和方法。只要我们掌握了,也可百战百殆。解题方法的积累可以是从老师或他人处听来的,最好是自己在做每类题目后小结所得。这实际上就相当于演绎归纳,从老师或他人处听来的是演绎,即先有解题思路和方法去解题,练习多次以后一总结,果然应是此思路和方法;自己小结则是归纳。总之,无论怎么得来的,练习实践梳理以后都是自己的,受益者当然也是自己。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語文课堂不应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应教会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他们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新走向。如此,我们的课堂将变得充满生机,活力四射。
关键词:课堂主人; 课堂氛围; 教育方法和知识梳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054-001
以往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其实,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问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语文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切忌成为传授知识的权威者,让学生感觉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以“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可以是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或是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读“说”“写”三者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教版语文教材内容既有历史知识,也有新时代特色,可谓丰富多彩,若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将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读一读”:主要指朗读诗文,这些“读”既练习了朗读能力,也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语感;“说一说”:或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或精彩辩论,这些“说”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可练习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写一写”:主要写对某事看法或写景写人小片段或大作文,这些“写”主要锻炼表达能力。这三者结合,可以避免学生满足于以为听得懂就掌握了知识这么一个假象,做到让学生“能说会道”,语文能力真正得到综合性训练和全方面提高。
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积累和梳理都是两方面:知识和解题方法。积累知识主要是课内外学习所得。梳理知识主要指这知识积累时是一个个的知识小点,但积累在脑中以后可不能那么零散,而应“合并同类项”,即把知识归类,知识在脑中不只是单个知识点,而是一条条的知识链;并且还应经常在脑中翻滚,这样用时就不乏源源不尽的知识了。理科解题有公理定律可循,实则我们语文也有,那就是解题思路和方法。只要我们掌握了,也可百战百殆。解题方法的积累可以是从老师或他人处听来的,最好是自己在做每类题目后小结所得。这实际上就相当于演绎归纳,从老师或他人处听来的是演绎,即先有解题思路和方法去解题,练习多次以后一总结,果然应是此思路和方法;自己小结则是归纳。总之,无论怎么得来的,练习实践梳理以后都是自己的,受益者当然也是自己。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語文课堂不应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应教会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他们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新走向。如此,我们的课堂将变得充满生机,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