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寻曹禺剧作中的“悲剧的精神”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f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曹禺在《悲剧的精神》一文中给笔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便是“悲剧是男性的”。古往今来,许多悲剧带有女性化的视角,本文试探寻曹禺剧作中的“悲剧的精神”,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曹禺 《悲剧的精神》 《日出》
  着眼于名家脍炙人口的作品桥段,有相当一部分是弱势群体的悲苦,让人洒泪。《窦娥冤》看得人为之动容,《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无数少男少女的爱情圣经,《汉宫秋》现在读来还让人唏嘘不已……这些作品无疑是优秀的,但是曹禺用不同的视角来解读他心中的悲剧,同样让人震撼不已。他告诉我们:悲剧需要有家国情怀,有民族性的悲剧人物,这才是曹禺心中的至性之人,也只有这种人才能突出悲剧的概念。有着崇高理想、为实现理想全力以赴、超出小我范围的人,才是真正发光的悲剧人物。
  这种悲剧的精神在戏剧作品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许多剧作家有着和曹禺同样的高度和视角来俯视当时的社会,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点醒当时的群众。曹禺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通过自己的剧作,展现了救亡反抗的精神,其作品是带着复苏之风而来的。
  《日出》作为曹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不同阶层人物的展现,将社会的种种矛盾展露出来。但在《悲剧的精神》一文的扩展理解中,《日出》不能算是曹禺心中合格的悲剧,它更像是一个现象剧、一个社会问题剧,展现的是社会面貌,人物的悲剧性来自社会,人物在其中都是被动的。这么多人物,没有哪一个如同他在文章中说到的勃鲁托斯一般,是有着英雄悲剧色彩的人物。《日出》中缺乏核心的悲剧形象。在这部作品中,曹禺认为,现如今对于悲剧一词非常滥用,“真正能够代表中国民族性格的悲剧还没有产生”,他倡导的悲剧人物,一定要有着深厚的精神支柱,他自己也说过,需要有“至性之人”来作为悲剧的主角,他不是为了自己的成功而行动,而是为了真理,为了民族存亡而奋斗,即使失败了也在所不惜,这应该是一个有着高贵人格的人物。在他眼中,真正的悲剧主人公应该为了人性积极采取行动,有着明确的目标且富有热情、执着不悔,有着侠义的英豪气,也有民族精神中难凉的热血。这才是曹禺心中的“悲剧的精神”。
  虽然上文中笔者对于“悲剧的精神”进行了狭义的理解,但是《日出》显然不是这样一部作品。《日出》反而有些契诃夫式的现实主义戏剧理念,群像展览式的人物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其人物都富有悲剧性,但却不是核心的悲剧形象。那么,这种“至性之人”的悲剧人物也就无从显现了,所以,《日出》传递出来的悲剧氛围不是热忱的,不是激昂的、百折不挠的,而是悲愤的、压抑的、一片黑暗的。曹禺对于《日出》中的人物更多赋予了一种使他们成为“至性之人”的期待,曹禺期待“太阳”、期待“光明”、期待有这样一个“至性之人”的出现,能够带领这个社会走出黑暗。他减少了剧作中有较强戏剧性冲突的场面,换来的是人像展览式的社会众生相,他要告诉观众,这就是社会本来的样子。
  《日出》上演后,曹禺对于评论和批判极为看重,并用八段引文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心中是那个执着不悔的英雄人物,他要为他心中的理想而奋斗到底。《日出》更像是他宣泄情感的一个突破口,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对光明的渴望成为《日出》中的主要音符。
  带着这样的理解再回过头来看《日出》,视角便有些不同了。《日出》这部剧处处给人以积重难返之感。在初看剧本之时,不免觉得方达生这个人物是剧中唯一的希望,他不仅对于陈白露有着坚贞的感情,而且是整部剧中唯一真正“活着”的人,他初生牛犊不怕虎般,想要带着陈白露逃离这个吃人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在整部剧结束之后回头再看,方达生所要走的路,陈白露可能已经试图走过。她也试图回到那样一种生活中去,最终却不得不被拉回到现实中来,周围的一切让她看不到前面的路,也回不到以前的生活。这让这个人物更加可悲,但不同于《万尼亚舅舅》的是,万尼亚舅舅覺醒了,却不得不继续看守庄园;而陈白露根本没有觉醒,她只是看不到希望,周围的人让她觉得无法解脱,找不到“光明”。陈白露的死就是寻求光明的一种方式,这和李石清的报应、黄省三的悲惨下场、潘月亭的破产有着异曲同工的“破旧迎新”般的死亡,这样看来,其中的悲剧情怀也是同样深远的,但是曹禺似乎把自己看作剧中最核心的“悲剧人物”,他身上肩负着救亡图存的热忱理想,宁可为之粉身碎骨也要不断前行,这是《日出》背后传递出来的发人深省的内核。
  曹禺说,“一般人不大爱看悲剧,因为悲剧的主人大都是失败者”,但正由于有了这样多的失败者,这些伟大的灵魂凑到一起,才有了今日之中国。比起“成与败”,曹禺更愿意着眼“是与非”,正如他所说,《日出》里的许多人物,不是由于他们走错了路,而是由于当时种种环境的限制。而曹禺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现状告诉所有人,这是他心中最悲壮的一面,也是因为他对这个国家爱的深沉,这可能才是《日出》悲剧的精神所在。
  (作者简介:张津玮,男,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叙事学理论,着重分析苏童的短篇小说创作,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为例,从叙事视角、结构、语言、节奏等方面入手,探讨在中外文学共同影响之下形成的叙事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显示出的主题的多层次性特征。  关键词:苏童 短篇小说 “香椿树街” 叙事特征  米希尔·布托说过:“小说是绝妙的现象学领地,是研究显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或者可能以什么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绝妙场所,所以小说是叙述
期刊
摘要:色彩是电影艺术风格的重要来源,影片中色彩的呈现形式与效果往往是创作者主观情绪的表达。蒂姆·波顿是好莱坞独树一帜的鬼才导演,他的代表作《剪刀手爱德华》创新使用了两极色彩差异的对比来进行叙事。在以黑色为主的哥特色调下,导演利用明艳饱和的色彩进行叙事,通过控制叙事节奏来烘托影片情感氛圍,在隐喻导演自身情感寄托的同时,达到观众视觉、心理层面上审美效果的统一。  关键词:色彩叙事 蒂姆·波顿 叙事节奏
期刊
摘要:古代写月的诗词不胜枚举,可以思乡,可以怀人,产生了众多的诗人和词人。而苏轼写中秋之月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横空出世,余词尽废。这首古词写尽了千古离人心,写绝了兄弟相思的骨肉之情,明月圆中秋,朗朗照古今,照得无眠人,彻夜难息,辗转反侧,他们举头望明月,起舞弄清影,分不清天上人间。  关键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月兄弟之情  “花好月圆人团聚”是我们自古以来就崇尚的美好时刻,
期刊
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新时代文化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探究古浪黄河灯会的渊源。  关键词:黄河文化 古浪黄河灯会 渊源初探  一、黄河灯会的起源  黄河灯会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军事战争,最早记载于《三教搜神大全》和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据相关故事记载,商纣王残暴无道,周文王起兵伐纣,商纣王这边派闻
期刊
远方的风  风从远方来  带着千年的往事与兴衰  因为凝重,它灰暗而低沉  因为淡定,它轻盈而自然  风到远方去  带着今人的感慨与希冀  因为明天,它一路高歌  因为未知,它茫然而藏匿  每一段历史都是一阵风  每一个人都是一阵风  我们站在屋檐下  常常看不见一盏亮光的灯  我们都是一个追风的孩子  没有过去,也无未来  我们形影不离的  只是一把打磨时光的利刃  挖薯人  我一直信奉土地  
期刊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大都能歌善舞,具有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作了大量优美动人的民间音乐作品。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融合了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对本民族有重要的价值,应加强保护。同时,为了更好地传承还应加强对其的管理,要协调好传承和管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少数民族 音乐 传承 管理 长调  一、蒙古族长调民歌发展现状  蒙古族长调在蒙古语中称为“乌日图道”,意为长歌。蒙古族长调以鲜
期刊
摘要:本文将重点探析张艺谋电影《归来》对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得失,试从文学文本向影视文本转化的角度入手,探讨电影对原著立体人物形象的扁平化处理、历史背景的虚化与对开放式结局改写的意义。  关键词:《归来》 《陆犯焉识》 改编  一、立体人物的扁平化处理  原著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是依靠丰富饱满的前史叙述,枝节庞杂的人物关系建立起来的,然而电影文本受到叙述方式与叙述内容的阈限,不得不对人物之间
期刊
摘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都是流行于山东省潍坊市的传统地方戏曲。临朐周姑戏是流传于潍坊市临朐县一带的民间传统戏曲剧种,隶属于肘鼓子系统中的东路一支,亦称“周姑子戏”。茂腔则是肘鼓子系统中另一分支,即“本肘鼓”支流,它盛行于潍坊高密、诸城等地,起初仅是民俗小调,人称“周姑调”。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源出同脉,有着相似的艺术特质。本文将对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的剧目内容、音乐伴奏、唱词
期刊
田家沟的槐花  田家沟的槐花  那是王母随手撒出的珍珠  落在山崖、沟边  等多情的人儿去捡  田家沟的槐花  那是千年岩石上  地之灵气的凝聚  经黄土的酝酿  泾水的滋润  散发着淡淡的芳香  让佛都醉了  田家沟的槐花  漫山遍野都是  不吝啬你采摘了去吃  去重拾儿时受饥挨饿时  被槐花喂养的记忆  田家沟的槐花  可以专程走近了欣赏  因为它已成为丝绸古道泾河岸边  独特的风景  田家沟
期刊
七绝?校园信步之秋冬春夏  品秋  校园信步品深秋,丹桂飘香小径幽。  身在画中真似梦,金风玉露几多愁。  咏梅  校园信步望寒空,冷傲孤高笑朔风。  欲引春光桃李秀,梅花三弄几番红。  迎考  校园信步沐春风,迅电流光叹绿红。  又是一年高考至,莘莘学子毕其功。  观鱼  校园信步夏如歌,锦鲤欢情逐浪波。  莫道梅高①池水浅,龙门一跃舞星河。  注释:  ①“梅高”指南京市梅山高级中学。  辘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