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对于影视剧来说,是低迷的一年,是观望、等待、思考的一年。
2017年火了《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我的前半生》等现实题材电视剧,大家都在想,这会不会是现实主义的复兴。但2018年电视剧集体哑火,别说现象级电视剧了,就是想激起点水花都难。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是冒出头的一两部网剧得到全民热议——当电视剧在创作观念、生产模式、购销模式等方面失去了创新力,也就没有了竞争力。
跟风、失灵、茫然
中国电视剧创作领域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跟风”,什么火拍什么。
《媳妇的美好时代》这样的婆媳剧火了,大家就一窝蜂拍婆媳剧,终于把婆媳剧拍死,甚至把婆媳剧的母题——家庭伦理剧也拍死了,直到今天家庭伦理剧也没喘过气来。抗战剧《亮剑》火了,一时间抗战剧炮火连天,最后也把自己给拍空了。更不用说什么玄幻剧、仙侠剧,火一个,拍一串,最后是一条线上的一串蚂蚱,倒霉起来谁也跑不掉。
去年现实题材一火,现实主义号召一出,基本上影视公司就全往现实主义这边招呼了。但问题是,他们根本搞不懂什么是现实题材、什么叫现实主义。他们有一个巨大的误区,就是把现实主义和现实题材混为一谈,以为拍了现实题材,就必然是现实主义。
实际上,影视公司虽然拍的是现实题材,但走的还是悬浮、架空的路子,我把这种剧称为“伪现实主义”。今年好多现实题材剧属于伪现实主义,观众是不买账的。据我观察,还有大量跟风的伪现实主义剧正在拍摄或筹拍,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
第二个关键词是“失灵”。今年,大IP加小鲜肉或流量演员这种模式的剧纷纷失灵,几乎无一例外。这种模式曾经被视为法宝,但它在2018年彻底失灵了,很多人甚至被它反噬。
相较于往年,今年这种模式称得上是加强版:比如《武动乾坤》不仅是大IP加小鲜肉,还加了大导演,但毫无用处;比如《甜蜜暴击》,顶着“鹿晗和关晓彤的定情之作”这样的超级噱头并在顶级平台播出,仍然惨淡收场。
电视剧行业给观众的同质性作品太多了。他们看来看去,发现自己看的都是同一部剧:要么是封印、打怪、升级,要么就是恋爱、吵架、分手、复合、再吵架、再分手、再复合。观众回回上当,回回都一样,烦透了,转身就走了——倒是有回回上当的观众,但你至少得每次不一样吧,不能既复制套路,还缺乏诚意。
第三个关键词是“茫然”。我在山东的一个电视剧论坛上遇见强视传媒总裁游建鸣,游建鸣说,拍了几十年电视剧,到今年发现不会拍了,“不知道怎么干了”。这不光是游建鸣个人的心声,也是很多电视剧人的共情。
最近几年的电视剧,不顾叙事规律和效率,拍得越来越长。不管什么剧,最后都或多或少地成了注水剧。电视剧假收视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理,通过买卖假收视率,再差的剧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高收视剧。
既然造假可以赢利,谁还去拍货真价实的剧?郭靖宇导演捅破了电视剧假收视率的黑幕,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希望这一次能得到有效治理。
“茫然”带来了观望和思索,所以今年电视剧显得冷清。
今年是煎熬的一年,也是转折的一年。虽然今年不景气,但是我对接下来的国产剧充满信心。哀兵必胜,绝地反击。中国电视剧有过黄金时代,中国电视剧人是有实力的,只要在乱局之中能把握好方向,真心反思、找准时机,他们就能茁壮起来。
2018年的最可喜、最可惜、最可恨、最难忘
最可喜的,当然是大IP加小鲜肉或流量明星模式的失灵。因为这种模式的失灵,意味着原创的崛起。影视行业,只有重视原创,才能繁荣昌盛。
IP的失灵,对相关推手和剧目操作者倒不会有太大的警醒作用,因为他们是顽固的,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精心打造的这个骗局。但它对真正的创作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至少会有很大的鼓舞。
总的来说,IP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连回光返照的机会都不会有了,而流量明星作为IP时代的产物,要看自身的努力和转化了。根据我的判断,流量明星大部分会成为流星。
最可惜的,是现实主义剧目没能延续2017年的势头继续上行。夺回来的阵地,不能轻易失去。
最可恨的,是假收视率的猖獗。
去除假收视率,我们才会迎来真电视剧。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我们创作者并不排斥数据,我们排斥假数据。如果观众观看文艺作品的数据被篡改,这意味着审美安全受到了侵犯。我们创作者不了解观众的观看意愿,就偏离了人民。文艺工作者做不到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假数据服务。每个真正的创作者都痛恨假收视率、假点击率等假数据。
此外,一些源于生活、低于生活的影视产品也很可恨。比如宫斗剧火了,就有一群人阴魂不散地拍这个类型的剧。宫斗剧满足了人性某种恶的趣味,迎合了人性某种爽的需求,是另一种“打怪升级”的模式化创作,也是一种有毒的心灵鸡汤,或者也可以视为人生或职场的成功学、厚黑术。
影视界的未来大年
今年是小年,是低迷的一年,是观望、等待、思考的一年。明年我想会是影视界的大年,不管是对于电视剧、电影还是网剧而言,都会是丰厚的一年。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会涌现,电视剧与网剧的对抗、融合会更激烈,会更具张力与挑战。但只有交锋,才有高峰。
2018年举办了很多影视论坛,大家献计献策,在宏观与微观层面都开出了不少良方。我更同意和支持编劇群体给影视业开出的两张方子:一是剧作中心制,一是现实主义。结合起来,就是:剧作中心制×现实主义=中国影视行业的未来。
第一点,是误认为我们提出的剧作中心制是编剧中心制。所谓剧作中心,指的是以剧作为中心依据,展开各部门的工作,并不是以编剧为中心。实际上,我一向反对编剧中心制。因为编剧并不具备天然的合理性,并不是编剧写出的剧本都具备可拍性。编剧界内部一样问题重重,只是目前的问题太多,还来不及解决这些局部问题。
我们所说的剧作中心,是确定了一个优秀或者说至少是及格的剧本以后,再展开电视剧创作。我觉得剧作是我们行业的基本法,在剧作的基础上,可以有某种中心制,可以是导演中心制,可以是制片人中心制,也可以是编剧中心制,甚至是演员中心制。谁有能力,就以谁为中心。所以,剧本定稿后,它应该具有某种法理上的不可随意修改性,或者说,应该把围读剧本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这样有助于我们拍出好作品。
第二点误解是,很多影视行业工作者,把现实题材等同于现实主义。在我看来,现实主义是一种风格,是看待世界的态度,不但创作现实题材要有现实主义,就是创作历史题材乃至科幻题材,也要有现实主义。剧作中心制是方法论,现实主义是世界观。有这一对翅膀,就会拥有下一个影视行业的黄金时代。
2017年火了《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我的前半生》等现实题材电视剧,大家都在想,这会不会是现实主义的复兴。但2018年电视剧集体哑火,别说现象级电视剧了,就是想激起点水花都难。在这种情况下,反而是冒出头的一两部网剧得到全民热议——当电视剧在创作观念、生产模式、购销模式等方面失去了创新力,也就没有了竞争力。
跟风、失灵、茫然
中国电视剧创作领域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跟风”,什么火拍什么。
《媳妇的美好时代》这样的婆媳剧火了,大家就一窝蜂拍婆媳剧,终于把婆媳剧拍死,甚至把婆媳剧的母题——家庭伦理剧也拍死了,直到今天家庭伦理剧也没喘过气来。抗战剧《亮剑》火了,一时间抗战剧炮火连天,最后也把自己给拍空了。更不用说什么玄幻剧、仙侠剧,火一个,拍一串,最后是一条线上的一串蚂蚱,倒霉起来谁也跑不掉。
去年现实题材一火,现实主义号召一出,基本上影视公司就全往现实主义这边招呼了。但问题是,他们根本搞不懂什么是现实题材、什么叫现实主义。他们有一个巨大的误区,就是把现实主义和现实题材混为一谈,以为拍了现实题材,就必然是现实主义。
实际上,影视公司虽然拍的是现实题材,但走的还是悬浮、架空的路子,我把这种剧称为“伪现实主义”。今年好多现实题材剧属于伪现实主义,观众是不买账的。据我观察,还有大量跟风的伪现实主义剧正在拍摄或筹拍,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
第二个关键词是“失灵”。今年,大IP加小鲜肉或流量演员这种模式的剧纷纷失灵,几乎无一例外。这种模式曾经被视为法宝,但它在2018年彻底失灵了,很多人甚至被它反噬。
相较于往年,今年这种模式称得上是加强版:比如《武动乾坤》不仅是大IP加小鲜肉,还加了大导演,但毫无用处;比如《甜蜜暴击》,顶着“鹿晗和关晓彤的定情之作”这样的超级噱头并在顶级平台播出,仍然惨淡收场。
电视剧行业给观众的同质性作品太多了。他们看来看去,发现自己看的都是同一部剧:要么是封印、打怪、升级,要么就是恋爱、吵架、分手、复合、再吵架、再分手、再复合。观众回回上当,回回都一样,烦透了,转身就走了——倒是有回回上当的观众,但你至少得每次不一样吧,不能既复制套路,还缺乏诚意。
第三个关键词是“茫然”。我在山东的一个电视剧论坛上遇见强视传媒总裁游建鸣,游建鸣说,拍了几十年电视剧,到今年发现不会拍了,“不知道怎么干了”。这不光是游建鸣个人的心声,也是很多电视剧人的共情。
最近几年的电视剧,不顾叙事规律和效率,拍得越来越长。不管什么剧,最后都或多或少地成了注水剧。电视剧假收视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理,通过买卖假收视率,再差的剧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高收视剧。
既然造假可以赢利,谁还去拍货真价实的剧?郭靖宇导演捅破了电视剧假收视率的黑幕,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希望这一次能得到有效治理。
“茫然”带来了观望和思索,所以今年电视剧显得冷清。
今年是煎熬的一年,也是转折的一年。虽然今年不景气,但是我对接下来的国产剧充满信心。哀兵必胜,绝地反击。中国电视剧有过黄金时代,中国电视剧人是有实力的,只要在乱局之中能把握好方向,真心反思、找准时机,他们就能茁壮起来。
2018年的最可喜、最可惜、最可恨、最难忘
最可喜的,当然是大IP加小鲜肉或流量明星模式的失灵。因为这种模式的失灵,意味着原创的崛起。影视行业,只有重视原创,才能繁荣昌盛。
IP的失灵,对相关推手和剧目操作者倒不会有太大的警醒作用,因为他们是顽固的,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精心打造的这个骗局。但它对真正的创作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至少会有很大的鼓舞。
总的来说,IP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连回光返照的机会都不会有了,而流量明星作为IP时代的产物,要看自身的努力和转化了。根据我的判断,流量明星大部分会成为流星。
最可惜的,是现实主义剧目没能延续2017年的势头继续上行。夺回来的阵地,不能轻易失去。
最可恨的,是假收视率的猖獗。
去除假收视率,我们才会迎来真电视剧。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我们创作者并不排斥数据,我们排斥假数据。如果观众观看文艺作品的数据被篡改,这意味着审美安全受到了侵犯。我们创作者不了解观众的观看意愿,就偏离了人民。文艺工作者做不到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假数据服务。每个真正的创作者都痛恨假收视率、假点击率等假数据。
此外,一些源于生活、低于生活的影视产品也很可恨。比如宫斗剧火了,就有一群人阴魂不散地拍这个类型的剧。宫斗剧满足了人性某种恶的趣味,迎合了人性某种爽的需求,是另一种“打怪升级”的模式化创作,也是一种有毒的心灵鸡汤,或者也可以视为人生或职场的成功学、厚黑术。
影视界的未来大年
今年是小年,是低迷的一年,是观望、等待、思考的一年。明年我想会是影视界的大年,不管是对于电视剧、电影还是网剧而言,都会是丰厚的一年。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会涌现,电视剧与网剧的对抗、融合会更激烈,会更具张力与挑战。但只有交锋,才有高峰。
2018年举办了很多影视论坛,大家献计献策,在宏观与微观层面都开出了不少良方。我更同意和支持编劇群体给影视业开出的两张方子:一是剧作中心制,一是现实主义。结合起来,就是:剧作中心制×现实主义=中国影视行业的未来。
第一点,是误认为我们提出的剧作中心制是编剧中心制。所谓剧作中心,指的是以剧作为中心依据,展开各部门的工作,并不是以编剧为中心。实际上,我一向反对编剧中心制。因为编剧并不具备天然的合理性,并不是编剧写出的剧本都具备可拍性。编剧界内部一样问题重重,只是目前的问题太多,还来不及解决这些局部问题。
我们所说的剧作中心,是确定了一个优秀或者说至少是及格的剧本以后,再展开电视剧创作。我觉得剧作是我们行业的基本法,在剧作的基础上,可以有某种中心制,可以是导演中心制,可以是制片人中心制,也可以是编剧中心制,甚至是演员中心制。谁有能力,就以谁为中心。所以,剧本定稿后,它应该具有某种法理上的不可随意修改性,或者说,应该把围读剧本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这样有助于我们拍出好作品。
第二点误解是,很多影视行业工作者,把现实题材等同于现实主义。在我看来,现实主义是一种风格,是看待世界的态度,不但创作现实题材要有现实主义,就是创作历史题材乃至科幻题材,也要有现实主义。剧作中心制是方法论,现实主义是世界观。有这一对翅膀,就会拥有下一个影视行业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