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颈内固定与植骨融合治疗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枕颈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先天性复杂寰枕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复杂寰枕畸形患者,其中17例行后颅窝减压+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4例行经口咽寰枢椎间软组织及骨性组织切除减压,齿状突复位减压+后路后颅窝枕骨大孔减压术+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 寰枢脱位并存在延颈髓腹、背侧受压者,选择经口咽寰枢椎间软组织及骨性组织切除减压齿状突复位减压+后路后颅窝枕骨大孔减压术+枕颈植骨固定融合术,疗效满意.硬脑膜扩大修补与否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与否与最终远期疗效无关;伴有多节段脊髓空洞症者行脊髓空洞“T”管蛛网膜下腔引流.本组治愈14例,有效7例.结论 针对Chiari畸形解剖变异大的特点以及合并症形成的机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显微镜下椎旁套管人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椎旁套管人路组(n=28)和后正中入路组(n=21),对比两组手术前后指标.结果 椎旁套管人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局部伤口疼痛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后正中入路组,术后1d、3d和5d的肌酸磷酸激酶均值明显低于后正中人路组,术后1周、6个月时JOA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后正中入路组
目的 提高上突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纵裂翼点入路处理18例上突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采用半冠状切口,骨窗要求既要便于暴露外侧裂又要使单侧额部骨窗尽量低,以利于经额底纵裂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 本组共18例上突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其中后上突型10例,后突型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2例.18例均采用经纵裂翼点入路一次性完全夹闭.随访6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底软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6例软骨肉瘤患者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28 ~ 65岁,平均45.6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软骨肉瘤.其中间叶型软骨肉瘤1例,标准型软骨肉瘤5例.肿瘤体积4.7 ~62.4 cm3,平均16.8 cm3.周边剂量10~ 14 Gy(平均13.3 Gy,中位13.5 Gy),中心剂量26~31 Gy
目的 探讨神经突触核蛋白-γ(SNCG)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针对4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SNCG mRNA的转录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NCG的蛋白表达.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HGG,Ⅲ~Ⅳ级)和低级别胶质瘤(LGG,Ⅰ~Ⅱ级)中的SNCG阳性率分别为89.3%(25/28)和73.3% (11/15),胶质瘤病理分级越高SNC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显露前颅底的可行性、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分别运用直径4 mm,长度18 cm的0°、30°和45°硬质内镜(Karl Storz),在神经导航的引导下模拟手术过程,经双侧鼻腔采用经鼻扩大入路对尸头标本进行前颅底内镜解剖.定量测量各个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和显露面积.结果 尸头标本上测量在鸡冠基底部两侧眶内侧壁的距离为平均(34.1 ±4.2)mm,筛板中部两
目的 探讨颅内透明细胞型脑膜瘤(CCM)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1例颅内CC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手术情况、组织病理学和随访结果.结果 21例CCM占同期颅内脑膜瘤的0.23% (21/9 167),其中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27.5岁.肿瘤位于幕上10例,颅底11例,幕上CCM瘤
广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于2012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2012年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大会,与会代表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由58名委员组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玮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肖绍文、谭源福、肖泉。蒋广元、黄河清、李连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杨雷霆为委员兼秘书。
期刊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是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对于单纯三叉神经第Ⅱ支痛一直以来采取眶下孔或卵圆孔穿刺射频热凝治疗,眶下孔人路往往存在毁损范围过小、疼痛缓解不明显,而卵圆孔人路因容易累及第Ⅰ支或第Ⅲ支导致相应并发症产生[1].我们探索了一种精确定位三叉神经第Ⅱ支(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方法,并取得满意成绩,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9
期刊
目的 评价清华大学研发的国产可充电式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入组的31例PD患者进行国产可充电式脑起搏器手术.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n=15)和对照组(n=16),术后1个月试验组开机,调整脉宽、频率、电压等刺激参数进行刺激,对照组模拟开机但不刺激,术后3个月揭盲,比较两组开期和关期PD评分量表(UPDRS)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开期无异动时间的差异,揭盲后对
目的 比较脑电图(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评分三种方法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性昏迷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组患者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型颅脑外伤性昏迷患者55例,分别对其进行了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检查评估,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评分预测昏迷患者预后的准确度分别为87.3%、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