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定位与教育环境营造研究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圳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深圳大学城的创建为探索高等教育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了新路。由三所著名大学研究生院组成的大学城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搭建了前沿的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人才培养 定位 教育环境 营造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073-02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才培养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地都在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科学制定规划首先需要确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一、人才培养定位的内涵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种类及人才规格,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与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应当依据社会人才分类、规格和结构、我国社会人才现状及需求、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确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高层次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高层次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在各自的科研和工作领域有突出表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才竞争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也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的分化,从高层次专业人才到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从科技型专业人才到学术型管理人才,尤其对工科人才的人文社科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才多艺的学生才会在一个全面竞争的世界里出类拔萃。”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副校长Willaiam Schafer教授介绍,学院正着手努力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研究能力,“这些让学生有更大的附加值,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显然,人才培养的定位受各种文化、科技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将成为人才培养定位的指引。
  1.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生产力飞速发展,市场化程度迅速扩大,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随着参与国际交流的地域扩大,高等教育要迎接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必须把目光放到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与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备全球竞争能力的人才。
  2.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知识的不断创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如数据处理与系统分析师、机器人技术师、企业估价员、证券咨询员、投资分析员、外汇交易员等。因此,高等教育的使命已不再单纯地被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而培养人才,还应主动适应社会转型,培养大量具有创业精神和综合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3.教育观念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教育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显现了人本思想和终身学习思想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满足社会需要,也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尊重和支持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学习型社会等新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这些教育观念的变化必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不仅对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作相应调整,而且教育的宗旨、标准、组织方式也要作相应的改进。
  二、大学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1.深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深圳作为国内最年轻的城市,开放程度高,人才需求量大。各类型的企业多,高科技中小企业、民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北京、上海高很多,随着深圳产业升级和知名企业的总部经济的形成,深圳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呈现数量级的增加。目前深圳所保有的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均较低,IT业人才、软件研发人才、金融人才、物流人才、策划人才需求量大。深圳创业的氛围浓郁,创业市场的成熟度高,对创业类型的人才吸引力大,对具有技术背景的管理人才、掌握文理知识的综合性人才都是深圳未来发展急需的人才。很多高科技企业表示,最需要“懂专业技术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2.深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深圳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深圳高等教育还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与深圳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深圳的地位相比,高等教育的发展显得相对薄弱。近年来,深圳经济发展长期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仅仅排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之后,但是高等教育在大中城市中还未进入前40名,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排名最后,即使是与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同类城市宁波、大连、厦门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第二,与深圳的城市定位相比,显得相对薄弱。深圳的目标定位是要建设成为国际化城市,然而,深圳的高等教育无论是从生源、学术影响力还是在人才培养上,都难称得上是国际化。深圳共有各类高校11所,其中包括4所市属高校(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城的3所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所省属民办高校(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华职业技术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等10所普通高校,以及1所成人高校(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中研究生和本科生占比分别为12%和38%,深圳高等教育的规格和层次均有待提高。
  第三,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相比,显得相对薄弱。深圳的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大批高层次人才,虽然短期内可以通过吸引外地大学生来满足需求,但是从长期看,深圳的高等教育必须担当起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责任。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个人的学历期望值也会提高,深圳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层次也需同步提高。
  3.大学城的人才培养定位。深圳大学城是全国唯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深圳地方政府联合著名大学共同举办、以培养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院群,创办大学城旨在实现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提高深圳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后劲,提高经济质量、人口素质和文化品位,促进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大学城内的三所研究生院分别对研究生培养目标有明确定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突出“国际性、创业型、复合式”的育人特色。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办学方针是:“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素质教育和当代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可以看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深圳大学城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大学城校园文化是教育环境的根本
  在三所大学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应重点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生活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着手,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不断促进各院和大学城的健康发展。
  1.建设兼容并蓄、传承创新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大学城全体师生在传承校本部优秀的精神文化基础上长期共同的拼搏奋进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师生所认同和接受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大学城的文化内核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2.建设科学规范、激励自律的制度文化。现代大学制度是在社会发展逐步依赖知识生产的历史进程中,借以促进大学高度社会化并维护大学组织健康发展的结构功能规则体系。通过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大学城制度,可以平衡各院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完善各院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规范各院之间的关系。
  3.建设崇尚科学、丰富多彩的生活文化。生活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及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道德行为和文化品位,是校园文化建设最终落脚点。以生活文化建设为基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4.建设环境优雅、先进完善的物质文化。校园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是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校园环境建设要着力营造安全、人文和美化的校园环境。以关键空间节点的环境建设为重点,要体现大学城的凝重与活力,更要体现大学城的特色和风格。
  四、深圳大学城教育环境营造策略
  1.依托各院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各院前沿学科实验室、交叉学科实验室作为科技平台,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大学城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1个,正在筹建中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大学城人才培养要充分依托大学城内跨学院、多学科的科技创新平台,秉承共享共用、交叉融合、前沿创新的培养理念,充分利用各院的特色和优势学科,通过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及学科交叉,为大学城的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营造一流的环境。
  2.营造课程互选、上课互听、学分互认、资源共享的大学城教育环境。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环境融合,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良好条件。大学城各院各具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提高研究生的人文自然科学素养提供了优质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紫荆大讲坛、自然讲坛、东方人文论坛、博士后创新讲堂等系列品牌论坛,使各院之间资源共享、相互影响,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学术文化氛围。。
  3.建设各具特色的各研究生院校园文化。各院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大学城文化风格共性与个性并存的主要力量。各院校园文化建设立足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腾飞的文化背景,在传承、发扬母校文化建设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理念,建设多元融合、兼容并蓄的中国特色大学城校园文化。有效整合各校区宣传媒体资源,充分发挥报纸、刊物、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宣传廊等在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院际互通、内外互通的大学城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支持各院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对学生团体的管理和指导,为其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为大学城校园文化增加生机与活力。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整体校园氛围,为学生体育文化活动、科技文化活动,艺术文化活动和生活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学生对大学城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五、结论
  我国社会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次。深圳大学城的建设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所组成的大学城,在传承母校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搭建了前沿的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了丰富的校园文化,为培养高层次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可以预计,大学城的发展将为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深圳高等教育的腾飞作出巨大的贡献,必将成为深圳科技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项目来源: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教育规划课题“深圳高校全人发展与教育环境营造研究”的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广东深圳 518000)
  (责编:若佳)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从作者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论结合实践,探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模式、主体、抓手和效果四个问题,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没有“万能模式”,要建立与当时当地的实际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完善工作机构;后勤实体不是法人主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抓手就是后勤自身的员工,要用好和管理好后勤员工;衡量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师生对改革的认同程度等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 后勤社会化 改
期刊
摘 要:建立医院图书馆人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在服务中“以读者为中心”有效激活读者文献需求,促使读者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图书馆的能动作用,从而最终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文章从人本管理和读者的亲和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人亲和力 良好形象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48-02    一、在思想上培养和提升图书馆人亲和
期刊
摘 要:实践中,农村金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文章从商业银行角度提出了在当前农村社会经济条件下,创新和完善“三农”担保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三农”担保方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94-02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农村改革措施和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福建农村经济结构发生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保险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形势下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了与保险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相配套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保险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223-02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面对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北京铁路局北京南动车运用所为例,认识分析了该所构建的十大安全体系,指出必须本着“精测细修、精修细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原则,如终围绕“确保安全、质量第一”这一主题,发扬敢为人先,自我超越“的精神,才能保证运行的常态安全。  关键词:北京南动车运用所 安全 质量 超越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251-02    北京铁路局北京
期刊
摘 要:自从房屋销售实现市场化交易之后,近10年来,房价飞速上涨,并且在政府多次的政策调控下没有得到缓和的趋势,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分别对影响房价的市场因素以及非市场因素展开综合讨论,并以上海为例,利用1998年房屋交易市场化以后的10年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与房屋销售价格变动最为密切的影响因素,并对此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字:房地产价格 影响因素 回归模型  中图
期刊
对于寻的制导鱼雷,脱靶量已经不是唯一的技术指标,进一步提高鱼雷打击目标的精度或者实现一些特殊的战术打击要求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尤其是目标加速度未知扰动、制导指令奇异等问题以及终端交会约束(交会角度或者交会时间约束)等要求的存在,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鱼雷末端精确制导的难度。由于水下环境的影响,鱼雷在末制导段探测范围很小,必须通过合理的制导指令控制使弹道在制导前段有限时间内转化为平直,为实现上述特殊要求提供便利条件。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有限时间收敛的带终端交会角度/交会时间约束的非奇异精确制导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
摘 要:技术本属中性,可为什么其运用却往往伴随着技术陷阱?马克思与马尔库塞都从技术异化入手进行解构,不过前者总是遵循实践论感性到理性的路径,善于从异化表象去发掘背后深层的政治经济学意义,后者基本抛弃社会矛盾分析法,只从人性、意识形态层面进行解读,二者的技术批判路径大相径庭,一个写实,一个略显浪漫,其留给后人的遗产自然不尽相同。  关键词:马克思 马尔库塞 技术批判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