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翻译本科专业背景情况的介绍及对设立翻译本科专业的十九所院校中九所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并总结当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而提出改革建议,促进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翻译本科专业 口译课程设置 分析与建议
一、全国翻译本科专业发展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成功落幕,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即将开幕。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各个层面上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各领域对一般和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翻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为止翻译人才缺口达70%。其中口译人才更是被列入了紧缺人才的行列。教育部为满足社会各界对翻译人才的广大需求颁布了《关于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教高[2006]1号)。该《通知》宣布,将在国内高校设立翻译本科专业。自2006年第一批翻译本科专业成立以来,迄今为止,已有19所院校通过教育部的审批相继开设翻译本科专业(200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师范大学;2007: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200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外语学院;2009:外交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目前,开设翻译本科专业院校的数目已初具规模,然而,在翻译本科专业教学中却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不系统、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短缺且不均衡等。我在下文中将通过对九所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对现状进行分析描述,从而提出改革建议。
二、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情况调查报告
目前,19所院校的翻译本科专业尚未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我选取其中的9所院校(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对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找出各校的共性和差异性,比较不同院校的优缺点,从而提出科学、合理、适合中国国情、有特色的口译课程设置建议,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口译课程建设。
各校口译课程的总学时安排(口译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时总和,不包括选修课程)差异较大。其中口译课程学时最多的院校是复旦大学,约为288学时,其次是沈阳师范大学,约为220学时,天津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的总学时安排大致相同,约为144学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约为108学时,学时最少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约为90学时。
各校在本科一、二年级主要以语言基础类课程为主,各校开设的语言基础类课程大致相同,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阅读、语法、听力、语音语调、口语和写作,少数学校开设英语视听说、古代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公共演讲等口笔译预备课程,为三、四年级的翻译专业类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大部分院校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在第五至第八学期。但也有一些学校较早开设口译基础课程,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也就是第一至第四学期接触到口译知识。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第三学期开设联络陪同口译,第四学期开设交替口译;复旦大学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口译初步与视译,第三、第四学期开设英语听说与述译;河北师范大学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口译基础。
各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交替口译、同传互译、口译基础、专题口译和视译这几门课程。而在选修课方面各校突出各自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选修课程的设置更倾向于某种行业或专业的口译训练,或者是某种口译技能的专项训练或口译实战模拟训练,例如,商务口译、政务口译、特殊场合口译、笔记技巧、速记、口译名段研究、口译工作坊、同传模拟、会展口译。
三、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口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通过对口译员翻译过程的观察,研究者将口译的基本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听解—记忆—转换—表达。(王斌华,2006)口译过程同时涉及语言技能和翻译技能,我们可以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将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划分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翻译本科专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将其划分为基础阶段教学(本科第一和第二学年)和高级阶段教学(本科第三和第四学年)。根据上文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本科基础阶段各院校将教学的重点放于语言技能教学,到高级阶段才开始开设翻译技能课程,只有少数院校在基础阶段加入了口译预备课程。我认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应当在分阶段有所侧重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在基础阶段增设口译预备课程十分必要。例如,听解和表达在口译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学习名校的做法开设听说、读说、读写课程,同时增设中文和公共演讲课程,辅助提高口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外,仲伟合提出了译员知识组块结构构成:KI=KL EK S(P AP),即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双语知识板块 百科知识 (职业口译技能 艺术表达技能)。因此,口译教学可以总结为双语知识 百科知识 口译技能训练。由此可见,在培养口译员提高其语言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调查的九所院校中无一所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我在以往的口译教学中发现学生缺乏对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是造成最终译不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可以在本科基础阶段增设百科知识相关课程,或改革现有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在翻译本科专业的阅读、听力和基础英语课程中加入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技、管理、外交、环境、教育、贸易、法律等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关注新闻事实、读写新闻报告、汇报新闻事实,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百科知识。
各校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普遍缺乏系统性,语言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各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理论课程与技巧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必修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衔接与过渡。这一点从各院的口译课程总课时安排的差异也可以体现出来,最多达到288课时,最少仅有90课时。各校应考虑学生口译学习和口译技能教学的发展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课程安排,建立科学的口译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四年的本科专业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双语技能,增加学生的百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口译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够完成一般性口译任务的本科翻译人才。
调查中显现出来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各校本科课程设置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与中文相关的课程,例如古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而中文相关课程的总学时在本科四年全部课程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直接导致学生的中文水平和中文文化底蕴严重欠缺,在英到汉的口译训练中存在表达不清、用词不准确、语言生硬、逻辑表述不清、表达不完整以及中国文化知识匮乏等问题。因此,建议各校增加中文和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中文表达水平和文化底蕴,使学生的双语能力能够同时、同速提高。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翻译本科专业背景情况的介绍及对九所设立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并总结了当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改革建议。目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本科基础阶段缺乏口译预备课程的设置;第二,教学中缺乏提高学生百科知识的教学课程和内容;第三,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第四,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我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口译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期望能够与翻译本科教学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中国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国际交流的频繁和深入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这预示着中国未来的翻译事业将继续蓬勃发展,对一般性翻译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将进步一扩大。只有翻译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各界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优秀翻译人才,这需要全体翻译专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蒋秋霞,曹进.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翻译,2006,(5):8-13.
[2]武光军.翻译课程设计的理论体系与范式[J].中国翻译,2006,(5):14-19.
[3]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刘和平.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翻译,2008,(3):35-39.
[5]戴炼栋.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上)(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仲伟合,王斌华.基础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9]和静.关于本科口译教学的理性思考——中国译协高等院校本科翻译师资培训心得[J].中国翻译,2009,(5):49-50.
[10]仲伟合.口译课程设置于口译教学原则[J].中国翻译,2007,(1):52-53.
[11]何刚强.翻译的“学”与“术”——兼谈我国高校翻译系科(专业)面临的问题[J].中国翻译,2005,(2):32-35.
[12]马纳琴.口译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36-140.
[13]凌霄鹏.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设置的再思考[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9,(6):73-78.
本文系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辽宁省高校翻译专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号为JG09DB007)
关键词: 翻译本科专业 口译课程设置 分析与建议
一、全国翻译本科专业发展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成功落幕,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即将开幕。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促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各个层面上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各领域对一般和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翻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为止翻译人才缺口达70%。其中口译人才更是被列入了紧缺人才的行列。教育部为满足社会各界对翻译人才的广大需求颁布了《关于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教高[2006]1号)。该《通知》宣布,将在国内高校设立翻译本科专业。自2006年第一批翻译本科专业成立以来,迄今为止,已有19所院校通过教育部的审批相继开设翻译本科专业(200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师范大学;2007: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200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外语学院;2009:外交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目前,开设翻译本科专业院校的数目已初具规模,然而,在翻译本科专业教学中却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不系统、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短缺且不均衡等。我在下文中将通过对九所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对现状进行分析描述,从而提出改革建议。
二、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情况调查报告
目前,19所院校的翻译本科专业尚未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我选取其中的9所院校(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对翻译本科专业口译课程设置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找出各校的共性和差异性,比较不同院校的优缺点,从而提出科学、合理、适合中国国情、有特色的口译课程设置建议,推动翻译本科专业的口译课程建设。
各校口译课程的总学时安排(口译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时总和,不包括选修课程)差异较大。其中口译课程学时最多的院校是复旦大学,约为288学时,其次是沈阳师范大学,约为220学时,天津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的总学时安排大致相同,约为144学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约为108学时,学时最少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约为90学时。
各校在本科一、二年级主要以语言基础类课程为主,各校开设的语言基础类课程大致相同,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阅读、语法、听力、语音语调、口语和写作,少数学校开设英语视听说、古代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公共演讲等口笔译预备课程,为三、四年级的翻译专业类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大部分院校将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在第五至第八学期。但也有一些学校较早开设口译基础课程,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也就是第一至第四学期接触到口译知识。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第三学期开设联络陪同口译,第四学期开设交替口译;复旦大学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口译初步与视译,第三、第四学期开设英语听说与述译;河北师范大学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口译基础。
各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交替口译、同传互译、口译基础、专题口译和视译这几门课程。而在选修课方面各校突出各自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选修课程的设置更倾向于某种行业或专业的口译训练,或者是某种口译技能的专项训练或口译实战模拟训练,例如,商务口译、政务口译、特殊场合口译、笔记技巧、速记、口译名段研究、口译工作坊、同传模拟、会展口译。
三、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口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通过对口译员翻译过程的观察,研究者将口译的基本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听解—记忆—转换—表达。(王斌华,2006)口译过程同时涉及语言技能和翻译技能,我们可以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将翻译本科专业口译教学划分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翻译本科专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将其划分为基础阶段教学(本科第一和第二学年)和高级阶段教学(本科第三和第四学年)。根据上文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在本科基础阶段各院校将教学的重点放于语言技能教学,到高级阶段才开始开设翻译技能课程,只有少数院校在基础阶段加入了口译预备课程。我认为语言技能教学和翻译技能教学应当在分阶段有所侧重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在基础阶段增设口译预备课程十分必要。例如,听解和表达在口译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可以学习名校的做法开设听说、读说、读写课程,同时增设中文和公共演讲课程,辅助提高口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外,仲伟合提出了译员知识组块结构构成:KI=KL EK S(P AP),即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双语知识板块 百科知识 (职业口译技能 艺术表达技能)。因此,口译教学可以总结为双语知识 百科知识 口译技能训练。由此可见,在培养口译员提高其语言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调查的九所院校中无一所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学生百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我在以往的口译教学中发现学生缺乏对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是造成最终译不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可以在本科基础阶段增设百科知识相关课程,或改革现有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在翻译本科专业的阅读、听力和基础英语课程中加入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技、管理、外交、环境、教育、贸易、法律等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关注新闻事实、读写新闻报告、汇报新闻事实,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百科知识。
各校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普遍缺乏系统性,语言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各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理论课程与技巧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必修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衔接与过渡。这一点从各院的口译课程总课时安排的差异也可以体现出来,最多达到288课时,最少仅有90课时。各校应考虑学生口译学习和口译技能教学的发展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课程安排,建立科学的口译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过四年的本科专业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双语技能,增加学生的百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口译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够完成一般性口译任务的本科翻译人才。
调查中显现出来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各校本科课程设置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与中文相关的课程,例如古汉语、汉语阅读与写作。而中文相关课程的总学时在本科四年全部课程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直接导致学生的中文水平和中文文化底蕴严重欠缺,在英到汉的口译训练中存在表达不清、用词不准确、语言生硬、逻辑表述不清、表达不完整以及中国文化知识匮乏等问题。因此,建议各校增加中文和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中文表达水平和文化底蕴,使学生的双语能力能够同时、同速提高。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翻译本科专业背景情况的介绍及对九所设立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并总结了当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口译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改革建议。目前国内翻译本科专业院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本科基础阶段缺乏口译预备课程的设置;第二,教学中缺乏提高学生百科知识的教学课程和内容;第三,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第四,忽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我根据口译过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口译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期望能够与翻译本科教学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中国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国际交流的频繁和深入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这预示着中国未来的翻译事业将继续蓬勃发展,对一般性翻译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将进步一扩大。只有翻译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各界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优秀翻译人才,这需要全体翻译专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蒋秋霞,曹进.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翻译,2006,(5):8-13.
[2]武光军.翻译课程设计的理论体系与范式[J].中国翻译,2006,(5):14-19.
[3]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刘和平.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翻译,2008,(3):35-39.
[5]戴炼栋.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上)(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仲伟合,王斌华.基础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9]和静.关于本科口译教学的理性思考——中国译协高等院校本科翻译师资培训心得[J].中国翻译,2009,(5):49-50.
[10]仲伟合.口译课程设置于口译教学原则[J].中国翻译,2007,(1):52-53.
[11]何刚强.翻译的“学”与“术”——兼谈我国高校翻译系科(专业)面临的问题[J].中国翻译,2005,(2):32-35.
[12]马纳琴.口译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36-140.
[13]凌霄鹏.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设置的再思考[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9,(6):73-78.
本文系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辽宁省高校翻译专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号为JG09DB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