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嚼”出蕴意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吴志飘(1978-),男,河源市和平县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摘 要:咬文嚼字是挖掘课文内涵,凸显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从情境揣摩、诵读赏析、激发想象等方面解读咬文嚼字的具体内涵,探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以期达成培养学生品读语言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咬文嚼字;策略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56-02
  中国汉字古老而精深,历久而弥新。语文阅读教学若能追求有效的“咬文嚼字”,必将带领学生品味到语言的奥妙。
  一、案例背景
  当下语文课堂普遍存在形式化的“对话”,它流于浮泛,漠视文本,疏于教学内容研思,助长了教学中“内容”的不确定性并造成混乱,走向随意性大,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根源之一。
  我们往往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摆在首位,关注“从阅读数量着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也能肯定学生的个性阅读。可最关键的一环脱节了,没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缺乏对关键词句的反复咀嚼,即使获得了感悟和体验,也不过是无源之水罢了。尽早扭转这一本末倒置的做法,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语言理解的指导。
  二、解读理念
  “咬文嚼字”按词典解释是个贬义词,指过分的斟酌字句,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但在语文课堂上,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言语形式的教学为核心,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进行咀嚼、品味和感悟,在读熟读透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言语的意图感、意义感和意味感,深入到语境中去,感受语言的蕴味,把握语脉,学习和积累言语经验。
  语文课堂讲究的“咬文嚼字”具有双向性:它通过引导学生对字、句、段本身细致的咀嚼来读懂文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又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让文章本身哺育学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和感情上的熏陶。
  三、策略设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准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精彩语段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有时抓住了其中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品味作品的美妙之处。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呢?方法众多,我们可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去阅读,或反复诵读赏析,或充分展开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感知、理解、感悟等能力,进而形成一定的方法和习惯学会阅读。笔者将自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策略与体验总结如下。
  (一)咬文嚼字与情境揣摩
  阅读教学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它主要是靠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语言揣摩生成的。咬文嚼字能帮助读者体味作者的喜怒哀乐、领悟文本内容的深层含义,提升、跃入具有创造性的阅读境界。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咬文嚼字,就必须与文本紧密结合,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其表达效果。
  例如:中职课本所选《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最为精彩。其中有一句话尤其值得咀嚼一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凤姐说了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远客”即“远方的客人”,语含尊贵之意,扑面而来的感觉是凤姐为人热情周到。但仔细咀嚼不难发现,一“客”字将黛玉的身份定了位,在贾府她永远只是“客”而不可能变成“主” ;一“远”字又将黛玉与贾府中人的距离拉开,让人亲近不得。这句话笑中含威,似近实远,外热内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王熙凤八面玲珑、内心冷酷的性格特征。只有指导学生结合语境阅读,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甚至弦外之音。
  (二)咬文嚼字与反复诵读
  在职业学校,一些学生读文质兼美的课文却味同嚼蜡,流利及准确程度都达不到,更谈不上有感情。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得少,学生大多停留在对文字浅层次的把握上,所以他们对文字感悟自然浅,对文字所蕴藏的内涵挖掘也相应地少。这样的阅读就陷入了尴尬局面,徒有次数增加而不见效果了。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文章要诵读,在诵读中才能感受辞句章法,风格情调,意蕴理趣,才能让学生真正从语言入手去对文本进行主观的消化和吸收。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在一次次有感情地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实现对语言的深层感悟,进而再通过朗读将这种感悟传达出来,领略语言的精妙,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例如,李密的《陈情表》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令人读之怅然。教学中可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文章字字句句重若千金,掷地有声;言情说理力透纸背,催人泪下。而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专心、反复、深情诵读,深入咀嚼其言其文基础上。诵读可以充分调动读者诸多感官接受信息,能使读者充分进入文本世界咀嚼并沉醉其中,从而准确地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教法·咬文嚼字 “嚼”出蕴意
  (三)咬文嚼字与激发想象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可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不可能全是图文并茂,大多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抽象概念,而无法组成生动的画面,更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不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又何来欣赏乐趣可言?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一千古名句,我们在理解诗句、体会意境时,就可以大胆地进行想象。先出示文本,在学生充分想象和感悟的基础上,再出示意境图,让学生们沉浸在那壮观、秀美的秋景中。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因画面出示太早而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更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正下得紧”一句。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关键词“紧”,只是对于这个词的运用总觉有点突兀。这时就可调动他们的想象,一个“紧”字写出雪降落的力度、速度、密度,令人想象出雪势之猛。丰富的想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亦促成了咬文嚼字的深入。
  四、总结寄语
  当我们坚持经常性地咬文嚼字,必定能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很多时候,我们在运用语言听说读写时并不需要咬文嚼字、反复思索,就能直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领悟了文本的含义,这就是厚积薄发的写照。
  当然,“咬文嚼字”并不是死抠每一字每一句。要“咬”的,要“嚼”的,应该是语言运用美、反映主题准的重点语段。在一堂课上,时间是个常量,如果阅读量大了,思维量就相应地小了。因此适当地选择一两个重点段落作精细的分析品味,让学生反复读读,仔细推敲,通过争论,互相启发,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
  总之,“咬文嚼字”法呈现在课堂对话中,最需要教师想方设法调用各种手段,精设各种情境,盘活教学资源去引导学生把文字咀嚼出深度、咀嚼出层次,从而激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
  参考文献:
  [1]石璟.深入解读文本 还需咬文嚼字[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0(6).
  [2]宋如郊.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走出 “对话”的误区[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615420100ple4.html.
  [3]叶月兰.阅读教学不求甚解还是咬文嚼字?[J].语文教学通讯,2005(13).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其他文献
科尔沁土语被认为是蒙古语方言中发展、变化较快的土语.研究科尔沁土语基本词汇对现代蒙古语词汇学、蒙古语方言学,以及蒙古语的发展和规范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有人说——爵士乐很特别,它比古典音乐通俗,却又比流行音乐雅致,它的气质和基调介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古板严肃者不会对它反感,活蹦乱跳者也不会心生排斥。
本文探讨在科学配置和整合自身资源的前提下,利用背靠宝钢集团的优势,对合作企业分类分层,实现“立足核心层合作企业、团结紧密层合作企业、发展衍射层合作企业”的目标,走出一条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ELECTROCOMPANIET音乐之旅是一个很特别的品牌。这么多年来,它一直坚持设计“富有胆味”的晶体管放大器,与一般的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因而也就呈现
为推进我省第二批中高职衔接标准研制项目,9月21日,省教育研究院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组织召开第二批中高职衔接标准研制项目中期检查会议,对商务英语等11个项目的标准研制
众所周知,植物有了阳光才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学生就像植物一样需要阳光,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爱就是一片阳光,是一片乌云也挡不住的阳光。教师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情和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以“仁”为核心、重义轻利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而转换。19世纪中叶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传统的农村在破产,现代化的都市在崛起
古琴与筝形近却是两种不同的琴类,古琴只有7条琴弦,而古筝由原来的12条琴弦发展到现在的26条琴弦。古琴长3尺6寸5分,象征一年365日。古琴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丰富而
作者简介:肖伟平(1964-),男,湖南省株洲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工程与人力资源管理。(广东 中山/528404)  潘斌(1982-),男,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江西省定南县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电工程、自动控制。(广东 中山/528404)   张继涛(1963-),男,河南省内乡县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对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运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建构学科知识框架,运用有序性原则完善学科认知结构,运用开放性原则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