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现象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743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篇幅短小的记叙文、描述文中,常常有美妙的“第二段现象”。所谓“第二段现象”,就是文中的第二段并不是顺承着第一段的内容写下去,而是顺势宕开一笔,或解说事件,或介绍原委,或穿插资料,或抒说情景,以此显现文章特有的笔法。
  中小学语文课文中,这种现象不少,特别是有些名篇。《背影》《老王》《春酒》《故都的秋》都有这种现象,甚至《岳阳楼记》也是这样。
  如朱自清《背影》的第一、二段:
  我與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第二段并不接着“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写下去,而是穿插艰难家境的描述,写父亲当时遭遇到双重的灾祸,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让父亲陷入了困境。在此基础上写父亲对“我”的安慰、送别、买橘、叮嘱,就显得格外感人,慈父的形象跃然纸上。
  郁达夫《故都的秋》的第二段的作用非常难以理解: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第一段已经明明白白写到要饱尝“故都”的秋味,为什么第二段一下子又写到“江南”上去呢?此中的深意在于:第一,设置对比,抑此扬彼,为抒写北国的秋味进行厚重的铺垫;第二,先宕开一笔,再回到对北国秋味的品尝上来,行文曲折,能够增加技法和章法方面的美感。
  冰心的《荷叶·母亲》更为奇妙,第二段第三段都写得“远远的”: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为什么第二段第三段却去写“八年之久”和“九年前”的事呢?此中意味,足够我们揣摩一些时候了。
其他文献
番薯叶不是什么新奇的菜,却留下那清甜的滋味在舌尖。  我不由得想起外婆。  外婆眼睛不大好,可剥番薯叶的茎上的细皮,却剥得一干二净。那细皮会显得叶的老,嚼着不顺口,自然味道是糟蹋了五六成。外婆说,剥上边的皮时,将手一带,便将皮撕了下来。  这却还不干净,外婆眼睛不好,只好用粗糙的手,顺着茎抟下,将皮一点一点地剥下。这才算数。当遇着有多枝的叶时,婆婆便耐心地将它们支离开来,一小根一小根地扭下。从不肯
期刊
一千多年前,在现在太原南郊的古城营村一带,是一大片城阙巍峨、宫苑壮丽、杨柳吹拂的园林风景城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阳。  晋阳,远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存在了。那时,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和尹铎,先后修建治理晋阳,有了坚实的城堡和较大的宫殿。到了西晋末,并州刺史刘琨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略,扩建了晋阳城,扩大成高四丈,周長二十七里的城池,经多次战乱,也遭到了不小的破坏。北魏末期,高欢入据晋阳,
期刊
我上大学来到太原这座城市,从最初的陌生感到现在的熟悉,对太原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对这座城市的情感也越来越深厚。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太原已经成了我的家乡,是乘坐新疆回太原的飞机落地后,踏上真实的土地,那一刹那,突然真切地觉得,这里已经成为了我的家乡。  了解一座城市,从她现存的古建筑开始。太原有明清时留下来的民居,遗存的古城墙、园林。最具历史价值的自然是晋祠,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较好保存了宋元时代一
期刊
站在这座城市的最高处,仰望看到太阳,低头看到的是依山傍水的繁华。  太原是一座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老城,有悠久的文化,深厚的内涵。相比于其他城市,太原自有她的独特之处。  清晨,雾气还未完全消散,太原人的母亲河——汾河岸边已充满勃勃生机。阳光暖暖地照在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的脸上,映照出绚烂的色彩。汾河水静静地向南流淌,三五成群的鸟儿欢快地在汾河水上嬉戏。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大街小巷里涌入人潮,
期刊
在我的衣柜里一直珍藏着一件小棉袄,每当我看到那件小棉袄,心里就感到无比的温暖。  小时候,家里穷,爸妈带着我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爸妈在找了好几家单位后,终于找到了工作,我们也渐渐在他乡安了家,日子虽然过得平平淡淡,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的傍晚,天气异常地寒冷,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着,窗外刮着凄厉的北风,地面也早已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我们一家人正在屋里取暖,火炉的火烧得正旺,感觉
期刊
铃声开道。  漫天黄沙的苍白中,浸透了太多血泪和无奈。我看着沙漠中濒死挣扎的人——  善良。正直。充满朝气。坚忍,固执,自食其力,朝九晚五地为了梦想而奔波。看着他惨败,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头破血流,却毫不在意地站起来。他凭着勤俭、吃苦耐劳,实现了梦想——有了属于自己的洋车。但不到半年,他在兵荒馬乱中被逃兵掳去,洋车也不知所踪,只牵回三匹骆驼。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更加克己地攒钱。那时觉得他是伟大的
期刊
作文大赛,其实是你们每一个作者的舞台。编辑们评委们要做的是遴选出优秀作文,将这些优秀作文编辑成册,做的是幕后工作。你们每一个作者,才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是你们,让这部作品集熠熠生辉。每一个作者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阅读经历、写作经历,是什么让你们爱上写作,是什么让你们乐意将心中所想写下来,对于青春,对于未来,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特意请这些获奖作者写一写他们的感悟,从中,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一代文学青年
期刊
我喜欢写字,还是个本子控,喜欢收集、珍藏各种好看的本子,尤其是现在的很多本子都做得很精美,充满艺术情怀,更是让人欲罢不能。手中再有一支用着顺手的笔,就更好了。时光闲适、心情轻柔,我喜欢打开本子来,随手写下一些字。  旧时字迹  笔落在纸上,让人有一种世界在窃窃私语,我扯着耳朵倾听的感觉。有时候,直到下笔也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但就是喜欢摊开本子来,哪怕是摘抄一首唯美的诗,一段诗意的话。  中学时,我有
期刊
今年的暑假,在新作文,是一个新作文的写作者们相聚的季节。作者和编辑,因着放胆作文的名义,相聚在山西太原,开启一场别具特色的游学夏令营之旅。  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夏令营之旅,短短一周的时间,无论是孩子们,还是杂志社的编辑们,都在这次活动中收获良多,留下了永难忘怀的记忆。这是新作文给孩子们的也是孩子们给予新作文的宝贵财富。  游  山西最具盛名的名胜古迹:晋祠、乔家大院、平遥、五台山,既有遥远的三千年
期刊
19世纪,俄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在经历过20世纪六十年代军备竞赛背景下探索太空的高潮之后,人类探索的脚步慢了下来。但是,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是改善地球环境充分利用资源精打细算节俭地在地球过下去,还是好好探索太空去利用太空的资源?这是个问题。  著名科幻作家、《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叫“一个和十万个地球”。他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