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因考试作弊被抓,受到老师当众点名批评,产生羞耻感,担心别人会嘲笑她,从而不敢回去教室上课。本次咨询采用焦点解决结合森田疗法的模式进行,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减少过度聚焦问题的行为,从而重新适应课堂。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作弊;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6-0036-04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艾(化名),女,初三,16岁,性格外向,与同学关系良好,成绩在班中中等,不过不是很稳定。家长排行老大,还有一上幼儿园的弟弟,父母经商,母亲管教方式较为严格。
一天上午,初三正在进行期末考试,上午考英语和社会科目,在英语和社会考试中间的休息时间一个女生抱着社会书慢慢地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我很好奇,这个学生自己是第一次见,平常并没有接触,而且这时候来心理咨询室干吗呢?
我问她:“怎么了?看你手上的书是初三的社会书,是初三的学生吗?”学生点点头,自己默默地坐到了我旁边的椅子上。
在一番询问后,她才慢吞吞地告诉我她英语考试作弊被抓了,因为监考老师当众没收她的试卷并宣布她英语考试0分,让她觉得很没面子。而这时候社会考试已经开始了。我想拉着学生去参加社会考试,先考了再说,但是学生怎么也不愿意去,表示害怕回到教室。
二、咨询方案
谈话过程中,小艾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充满罪恶感,并对未来悲观失望,这种时候要如何使学生愿意重拾信心面对现实呢?我选择利用焦点解决的基本理念来转变辅导观念,让小艾学会从正向、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行为,明白“问题行为”的背后也具有积极意义的信念,缺点后面也有优点,而不是一味否认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使其接纳自己;同时利用“一般化”来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告诉她别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和行为,而不是仅仅她一个。
在平复心情后,利用“例外问句”来找寻解决办法,同时结合“应对问句”来探寻小艾针对问题情境的自发应对与处理,提醒她仍然没有因困难而倒下,这暗示其实际有其应对之道,只是过于关注于痛苦之上,而忽略了本身所具有的应对方法。
在小艾充分接纳自己的行为后,利用评量问句指导她自己评量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从而引出她的理想远景,并化成具体可掌握的小步骤,避免其一直沉浸在过去的不愉快中;同时利用关系问句来探寻家人对她的期待,提醒其家人与其的联结,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动力。
三、辅导过程和情境
(一)“一般化”减轻心理负担,并寻找问题行为背后的积极意义。
师:在那样的环境下发生那样的事情,当时你一定很害怕很紧张吧?但是我很高兴你能来找我。
共情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小艾听完情绪比较激动,从沉默到落泪,并一再表示以后都没办法挽救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这件事情也会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黑点,自己也不敢在这个学校继续学习。
在小艾情绪得到宣泄后,我们继续原来的谈话。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我了解到你那么做是想考好一点,让爸爸妈妈开心,这出发点很好啊,你很重视你爸爸妈妈的感受,只是选择的方式可能不怎么正确。
小艾:是的,我上次没考好已经让他们失望了,这次想考好一点,但是考试的时候没把握好时间,要交卷的时候还有很多没写,当时我很着急,现在我也觉得这个可能不太好,所以我觉得很后悔,我太坏了。
师:其实说起来很多学生都想作弊呢,要不然,干吗校长每次考试前一再强调作弊这个问题呢?你以前有没有看到同学作弊呢?
小艾:有的,小学就有很多,有些同学经常作弊,这里也看到过,但是他们没被抓到。
师:哦,没抓到就没关系了,你是这个意思吗?
小艾:没抓到,别人就不知道了,就不会异样眼神看我了。
说完,小艾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身体也放松了很多。
小艾判断作弊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有没有被抓到,而不是自己作弊这件事情本身对不对,她关注的更多的是别人怎么看她,这也与她的年纪有关,初中的学生非常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把重点放在了如何让学生了解到别人并不会有异样眼神看她。
师:你觉得很多人会议论你,你知道聚光灯效应吗?有时候我们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家或许当时会注意到可是事后马上就忘了。没有人会像你自己那样关注自己的,大家都在忙着关注自己呢。你曾经看见那么多同学作弊,那你一直在议论他们吗?
小艾:没有议论他们,可是我还是记得这些事情。
师:记得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之类的吗?
小艾:没有,但是我和他们不一样,我还是觉得别人肯定会看不起我,他们肯定会觉得我人品不好,而且这个是没办法挽回的,无论我后来做了什么事情,这个都没办法改变。
小艾情绪又低落起来,感觉咨询又回到了原点,小艾坚持认为作弊被抓这件事情是糟糕至极的,而不愿意做出行动来补救。虽然我与其辩论不合理信念,她依旧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自己和别人情况就是不一样。考虑到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才会让自己深有体会,因此我想让小艾回忆过去是否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从而借用之前成功的经验来使她面临后面的挑战。但是小艾表示以前从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以前犯的错都是小问题,这个不一样。小艾依旧处于自己的消极观念中,无法冷静思考,于是我就从最近发生的事情入手,利用“应对问句”来探寻小艾针对问题情境的自发应对与处理,讓她看到自己已在发挥的能量、做到的小成功,以及目前走出困境的有效办法。
师:那刚才从教室走过来的时刻,从那么多人身边走过来到这里,心里又担心别人会怎么看自己,那时候的你一定很不容易,那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相信她未来也会了解到自己其实有很多经验、力量来面对挑战,只要勇敢走出一步,即使面对自己糟糕至极的情况,也会安然度过。
四、分析和反思
很多时候,学生犯错时并没有考虑后果,直到出现问题才后悔莫及,但因没准备又一下子慌不择路。而焦点解决,以寻求解决问题为核心,不重视这么做背后的历史原因,它提出了“问题症状”也具有正向功能,如作弊的学生,虽然行为不好,但是她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这个动机就是好的,从而使学生自己能从自责中原谅自己;同时指出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如果一味沉浸在消极情绪中,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测来判断事件走向而不行动,那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引发一个大的改变,当你着手去做时,你就会发现事情并沒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就像小艾一直主观猜测别人会看不起她,但实际去做了发现并没有发生什么。
另外,碰到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束手无策,这时候就可以找找例子,寻找一下自身的经验,如在案例中学生不敢回班级,就可以让其回忆曾经类似的情况所采取的解决办法,或者在老师带领下利用自己体会的解决办法来面对未来的挑战,比单纯的老师讲授效果要好,因为这个是学生自己已经实践过且有效的;如果还是不行,时间及空间的改变也有助于问题解决,这些都可以促使来访者走出消极情绪的泥沼,能够自己面对新的挑战。同时家长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多赞美学生,强化对的,不去处理错的,学生慢慢就不会犯错误了。
在实际操作中,我经常发现有些时候单纯地和学生辩论不合理信念,学生依旧会坚持己见,或者即使他知道自己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但他的情绪依旧会难过、伤心、退缩。比如有的学生就是要得第一,虽也因此感觉很辛苦,但是如果与他辩论这样是否合理,他就会认为不得第一这是自己降低要求的表现,就是放弃,所以即使他知道人不会永远得第一等等,但对他自己就是不允许;同样,案例中,学生认为其他人会关注他,即使老师用心理学解释、实际验证、与其辩论,但仍然没有让学生信服,学生依旧沉浸在消极情绪当中,所以这时候需要借用其他心理辅导方法和技术。
参考文献
[1]徐慧珠.走出沼泽地——学生心理个案分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性问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1):45-49.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瑞安新纪元小学,温州,325200)
编辑/巨明珠 终校/李益倩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作弊;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6-0036-04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艾(化名),女,初三,16岁,性格外向,与同学关系良好,成绩在班中中等,不过不是很稳定。家长排行老大,还有一上幼儿园的弟弟,父母经商,母亲管教方式较为严格。
一天上午,初三正在进行期末考试,上午考英语和社会科目,在英语和社会考试中间的休息时间一个女生抱着社会书慢慢地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我很好奇,这个学生自己是第一次见,平常并没有接触,而且这时候来心理咨询室干吗呢?
我问她:“怎么了?看你手上的书是初三的社会书,是初三的学生吗?”学生点点头,自己默默地坐到了我旁边的椅子上。
在一番询问后,她才慢吞吞地告诉我她英语考试作弊被抓了,因为监考老师当众没收她的试卷并宣布她英语考试0分,让她觉得很没面子。而这时候社会考试已经开始了。我想拉着学生去参加社会考试,先考了再说,但是学生怎么也不愿意去,表示害怕回到教室。
二、咨询方案
谈话过程中,小艾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充满罪恶感,并对未来悲观失望,这种时候要如何使学生愿意重拾信心面对现实呢?我选择利用焦点解决的基本理念来转变辅导观念,让小艾学会从正向、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行为,明白“问题行为”的背后也具有积极意义的信念,缺点后面也有优点,而不是一味否认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使其接纳自己;同时利用“一般化”来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告诉她别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和行为,而不是仅仅她一个。
在平复心情后,利用“例外问句”来找寻解决办法,同时结合“应对问句”来探寻小艾针对问题情境的自发应对与处理,提醒她仍然没有因困难而倒下,这暗示其实际有其应对之道,只是过于关注于痛苦之上,而忽略了本身所具有的应对方法。
在小艾充分接纳自己的行为后,利用评量问句指导她自己评量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从而引出她的理想远景,并化成具体可掌握的小步骤,避免其一直沉浸在过去的不愉快中;同时利用关系问句来探寻家人对她的期待,提醒其家人与其的联结,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动力。
三、辅导过程和情境
(一)“一般化”减轻心理负担,并寻找问题行为背后的积极意义。
师:在那样的环境下发生那样的事情,当时你一定很害怕很紧张吧?但是我很高兴你能来找我。
共情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小艾听完情绪比较激动,从沉默到落泪,并一再表示以后都没办法挽救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这件事情也会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黑点,自己也不敢在这个学校继续学习。
在小艾情绪得到宣泄后,我们继续原来的谈话。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我了解到你那么做是想考好一点,让爸爸妈妈开心,这出发点很好啊,你很重视你爸爸妈妈的感受,只是选择的方式可能不怎么正确。
小艾:是的,我上次没考好已经让他们失望了,这次想考好一点,但是考试的时候没把握好时间,要交卷的时候还有很多没写,当时我很着急,现在我也觉得这个可能不太好,所以我觉得很后悔,我太坏了。
师:其实说起来很多学生都想作弊呢,要不然,干吗校长每次考试前一再强调作弊这个问题呢?你以前有没有看到同学作弊呢?
小艾:有的,小学就有很多,有些同学经常作弊,这里也看到过,但是他们没被抓到。
师:哦,没抓到就没关系了,你是这个意思吗?
小艾:没抓到,别人就不知道了,就不会异样眼神看我了。
说完,小艾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身体也放松了很多。
小艾判断作弊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有没有被抓到,而不是自己作弊这件事情本身对不对,她关注的更多的是别人怎么看她,这也与她的年纪有关,初中的学生非常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把重点放在了如何让学生了解到别人并不会有异样眼神看她。
师:你觉得很多人会议论你,你知道聚光灯效应吗?有时候我们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家或许当时会注意到可是事后马上就忘了。没有人会像你自己那样关注自己的,大家都在忙着关注自己呢。你曾经看见那么多同学作弊,那你一直在议论他们吗?
小艾:没有议论他们,可是我还是记得这些事情。
师:记得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之类的吗?
小艾:没有,但是我和他们不一样,我还是觉得别人肯定会看不起我,他们肯定会觉得我人品不好,而且这个是没办法挽回的,无论我后来做了什么事情,这个都没办法改变。
小艾情绪又低落起来,感觉咨询又回到了原点,小艾坚持认为作弊被抓这件事情是糟糕至极的,而不愿意做出行动来补救。虽然我与其辩论不合理信念,她依旧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自己和别人情况就是不一样。考虑到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才会让自己深有体会,因此我想让小艾回忆过去是否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从而借用之前成功的经验来使她面临后面的挑战。但是小艾表示以前从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以前犯的错都是小问题,这个不一样。小艾依旧处于自己的消极观念中,无法冷静思考,于是我就从最近发生的事情入手,利用“应对问句”来探寻小艾针对问题情境的自发应对与处理,讓她看到自己已在发挥的能量、做到的小成功,以及目前走出困境的有效办法。
师:那刚才从教室走过来的时刻,从那么多人身边走过来到这里,心里又担心别人会怎么看自己,那时候的你一定很不容易,那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相信她未来也会了解到自己其实有很多经验、力量来面对挑战,只要勇敢走出一步,即使面对自己糟糕至极的情况,也会安然度过。
四、分析和反思
很多时候,学生犯错时并没有考虑后果,直到出现问题才后悔莫及,但因没准备又一下子慌不择路。而焦点解决,以寻求解决问题为核心,不重视这么做背后的历史原因,它提出了“问题症状”也具有正向功能,如作弊的学生,虽然行为不好,但是她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这个动机就是好的,从而使学生自己能从自责中原谅自己;同时指出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如果一味沉浸在消极情绪中,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测来判断事件走向而不行动,那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引发一个大的改变,当你着手去做时,你就会发现事情并沒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就像小艾一直主观猜测别人会看不起她,但实际去做了发现并没有发生什么。
另外,碰到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束手无策,这时候就可以找找例子,寻找一下自身的经验,如在案例中学生不敢回班级,就可以让其回忆曾经类似的情况所采取的解决办法,或者在老师带领下利用自己体会的解决办法来面对未来的挑战,比单纯的老师讲授效果要好,因为这个是学生自己已经实践过且有效的;如果还是不行,时间及空间的改变也有助于问题解决,这些都可以促使来访者走出消极情绪的泥沼,能够自己面对新的挑战。同时家长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多赞美学生,强化对的,不去处理错的,学生慢慢就不会犯错误了。
在实际操作中,我经常发现有些时候单纯地和学生辩论不合理信念,学生依旧会坚持己见,或者即使他知道自己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但他的情绪依旧会难过、伤心、退缩。比如有的学生就是要得第一,虽也因此感觉很辛苦,但是如果与他辩论这样是否合理,他就会认为不得第一这是自己降低要求的表现,就是放弃,所以即使他知道人不会永远得第一等等,但对他自己就是不允许;同样,案例中,学生认为其他人会关注他,即使老师用心理学解释、实际验证、与其辩论,但仍然没有让学生信服,学生依旧沉浸在消极情绪当中,所以这时候需要借用其他心理辅导方法和技术。
参考文献
[1]徐慧珠.走出沼泽地——学生心理个案分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性问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1):45-49.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瑞安新纪元小学,温州,325200)
编辑/巨明珠 终校/李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