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新动向:成人也会出“痧子”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伊始,一位刚来上海发展事业的张先生,工作没几天就病倒了。他先是发烧、打喷嚏、轻微咳嗽,很像感冒。于是,服用了一些感冒药。但三周后,他身上出现许多淡红色皮疹,医生认为可能是药物过敏,于是收入病房作进一步观察。可没想到,与他同病室的病人及年轻护士们也先后出现发热、咳嗽和皮疹。
  这一情况引起了医生的警觉。难道张先生的病具有传染性?医生们对每个病人进行了分析,怀疑是麻疹在作祟。经麻疹抗体检测,确诊为麻疹。
  麻疹是儿科传染病,怎么大人也得?事实上,由于我国儿童普遍进行了麻疹疫苗接种,“小孩不得大人得”已成为当今麻疹流行的新特点。
  麻疹是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过去几乎每个小孩在10岁前都出过“痧子”。其中,90%在5岁以前出,99%在10岁以前出,而成人出“痧子”是罕见的。小儿麻疹不仅表现为高热、喷嚏、咳嗽、眼结膜充血等卡他症状及全身皮疹,还有更严重的并发症——心力衰竭、肺炎、脑炎、喉炎、中耳炎、角膜穿孔等,因此病死率达10%~20%。
  1965年,我国自制了麻疹减毒活疫苗,随即在全国推广应用,预防效果相当满意,小孩的麻疹发病率逐步下降。但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不持久,不能达到终身免疫,因而出现了麻疹发病年龄增大的趋向。如在美国,1963年前,麻疹发病最高人群为5~9岁儿童,1964年应用了麻疹疫苗后,患病年龄明显推迟。1977年,60%的患者在10岁以上;1991年,纽约一次麻疹暴发流行的3000多名病人中,15%为20岁以上的成人。
  既然麻疹疫苗未能解决终身不患麻疹的问题,那是否还要接种呢?当然还要积极接种,因为它毕竟可以推迟患麻疹的年龄。推迟发病年龄的好处很多,首先是可以降低儿童的病死率。据统计,在接种疫苗后,成人麻疹病死率已下降到小于1%。其次可以使病情减轻,因为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人出麻疹时,往往发热不高,卡他症状较轻,皮疹也较稀少,且病程短、恢复快。第三,并发症少,上述的严重并发症几乎不再出现。
  接种麻疹疫苗是可以预防麻疹的,为了维持免疫效果,除了在8足月时第一次接种外,尚需在学龄前复种,甚至还需在成年后再加强,以尽量减少成人麻疹的发生。
  由于成人麻疹的症状轻,皮疹也不典型,加上人们对成人得麻疹的认识普遍不足,往往容易被忽视。未出过麻疹的成人包括大学新生,冬天外出者,尤其是从偏远地区到繁华大都市,要预防和警惕麻疹。除了可以采取复种麻疹疫苗的预防措施外,出门去拥挤之处,戴口罩也是一个好办法。
其他文献
2001年春节过后,朱清小朋友的画获得了上海市“纪念鲁迅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青少年绘画大奖赛”的特等奖。颁奖那天,我也早早来到虹口公园。虽然是早春二月,但春寒料峭,朱清穿着白色的绒衣,脸上泛着淡淡的红光,神情中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  我从医三十五年,遇到过成千上万的病人,阅历了在生死面前直面人生的各种人的心态。我敢说,朱清小朋友是我最难忘怀的病人。  我不是知青,和朱
期刊
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和邪气密切相关。要想远离或少患疾病,就必须使机体有充旺的正气,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怎么能使机体正气充旺?一方面,精神上要避免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气机畅达,气血平和;另一方面,身体上要保持阴阳平衡,生活起居上要保持起居有常,饮食上要保持饮食有节,工作上不妄作劳。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激烈的工作学习竞争和压力,许多人很难做到这些,故
期刊
石家庄“3·16”特大爆炸案的烟尘渐渐消散,可它无疑值得每一个人认真地反思。靳如超罪孽深重,被判处死刑,罪有余辜。但他为什么要制造如此重大的爆炸案呢?事件发生后,人们发现了两本靳如超写于1988年至1997年的日记,从中我们似乎可以读出一点他的“心迹”。  点评:靳如超9岁感冒发烧时,得了中耳炎,导致两耳听力受损、语言出现某种程度的障碍。生理上的缺陷使他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而由于他的听力和语言还有一
期刊
自从2001年一位美国人首先接受人工心脏的移植之后,又有数位需要“换心”的患者接受了同样的手术。这种“心脏”是由美国一家医疗器具公司提供的,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自成一体,没有导线或导管等连到体外。它主要适用于那些找不到心脏供体的生命垂危的心脏病患者。据报道,第四位植入这种“心脏”的患者在手术后情况不错。    光有爱情还不够  最近,英国的心理学家们做了一项调查,得出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恋人
期刊
要处理好医疗纠纷,关键是医患双方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地看待和处理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因为医患双方都想把病治好,目的是完全一致的。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者冷淡傲慢、躲避掩饰自己不足等态度,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使事情复杂化。至于个别因医护人员玩忽职守造成医疗责任事故,应按卫生部门的有关法规处理,有的当事人还要负刑事责任。患者方面完全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病人在医
期刊
人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和健康。医疗行为的服务对象是人,维护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医生这一职业是一项崇高而又责任重大的职业。  我国具有悠久的良好医德传统,古人早就有“医本仁术也”、“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的说法。故为医之道必须以德为先,为医之人必须有高尚品德。  现在去医院看病,如果找不到认识的医生,或者没去托人、送礼,病人及家属就缺少安全感。这现象可以说相当普遍,说明医患关系的不正常
期刊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变性疾病,原因不明,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有肢体和头面部震颤,干活和转身等动作缓慢,肌肉僵硬,面部无表情,身体姿势异常等症状。目前,治疗该病主要依靠药物。但随着病程的延长,药物疗效会逐渐下降,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所以有一部分病人必须借助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的外科手术有苍白球毁损术,即通过一根插入脑内的毁损电极,用电加热方法破坏大脑苍白球。这
期刊
发生过心肌梗死的病人,康复后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对各种活动都很担心,害怕“心梗”再次复发。应该说,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活动不当,确实可能导致疾病复发。但问题是,一动不动也不利于康复,关键要运动适度。通常,医生会告诉病人“可以适当活动了”,但得到“大赦”的病人却不清楚怎样活动才算“适当”。即使是医生认为适当的活动,还存在个体差异。譬如会骑车的人觉得骑车比走路省劲多了,不会骑车的人则累得满身大汗,
期刊
医院举办的关于糖尿病双“7”方案的讲座吸引了许多病员和家属,第一堂课刚一下课,学员们就把主讲人周教授团团围住,大家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许多问题。  李先生:周教授,你能不能再解释一下什么是双“7”方案?  周教授:双“7”方案也可称为糖尿病逐步达标治疗方案,适合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它要求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必须控制在7毫摩/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必须控制在7%以内,所以也简称为双“7”方案,是目
期刊
继美国遭“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一种被称作“炭疽芽孢”的白色粉末状物质,又搅得世界各地人心惶惶。  炭疽,这个连传染病医生也感到久违了的病名被迅速传播。  炭疽,顾名思义,炭就是煤炭,是黑色的;疽即痈疽。炭疽这一病名直接描述了这种病最典型的外部特征是会形成焦痂(图1)。最近传媒对此病的名称有多种叫法,如炭疽热、炭疽病等,都是不准确的。  上面那位外国艺术家所描绘的,就是通过接触感染所致的皮肤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