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浅议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200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误区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误区一:技术学习是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在这方面有一些反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盗窃网上银行、制造病毒、成为黑客攻击网站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引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新的计算机犯罪。例如:有的老师在讲穷举法时,提到可用此算法编写破解密码的程序,立刻有学生问能不能编出破解取款机上密码的程序。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误区二:计算机是门独立学科
  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会考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最近,我听了几节信息技术评优课,同是讲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位老师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了事,另一位老师则是用自选图形绘制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如物体受力图形等,显然,后一位老师深刻领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将这门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这节课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也能联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如果计算机老师都能像这位老师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如VB程序课,一位老师只讲了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另一位老师则讲了如何用VB编写一个打印数学上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形。从课堂气氛和课后效果看,后者明显好于前者。
  其实,很多老师也知道计算机不过是一种工具,学习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利用它更好地获取信息,掌握更高效的手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各学科知识。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技术也应及时作出相应的改善,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正处于发展状大之中,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将实现全区、全国的联网。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素养,不断接受新知识,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尤为重要。同时,教师应加深对信息技术教育根本目的的认识,信息技术应该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能仅以技能培训为目标。
其他文献
深山峡谷云雾绕,  苦耕经营知多少;  但盼一朝丰收日,  全家欢度心喜悦。
期刊
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关键词:英语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
期刊
写文章靠的是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但学生写作中常缺少生动、逼真的描写。如果拿同一个人在初一年写的文章和在初三年写的文章相比,可谓判若两人。不难发现,前时的作文篇幅短小,平铺直叙,内容空洞;后时的文章篇幅增长,言之有物,语名通畅,有了文采,能以情动人。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因为他懂得了如何去状景、写人。这说明他学到了描写的方法,有了这种方法,才使他的写作水平如春之禾苗,不见其长,却天天在
期刊
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即便如此,在现实教学中,小
期刊
摘要: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实践“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采用灵活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关键词: 以生为本 平等 民主 尊重     当前,“ 以人为本”,落实科学
期刊
【摘要】幼儿学习数学是通过对事物的反复操作,运用各种感官,从中抽象出事物的“数”、“形”、“序”等结构关系,从而促使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那么教师应投放怎样的事物材料才能激起幼儿主动参与操作的积极性。本文从投放情趣性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投放目标性材料,促进思维发展;投放多元化材料,让幼儿体会成功的乐趣三方面进行尝试。   【关键词】材料 多元性    数学操作活动材料是开展数学活动的物质环境的重要
期刊
摘要:一年一度的高考美术即将开始,相信有许多有志于美术的青年已经在为参加高考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考场上发挥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基础性训练是否科学有效,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掌握了基本原理并灵活地运用,是否达到了高考的基本要求。因此可以说,对高考的准备首先是知识的准备,知识的准备是一切其它准备的基础。  关键词:高考 美术 应试 心理    一年一度的高考美术即将开始,相信有许多有志于美术的
期刊
有位朋友因为去年积极响应政府送教下乡号召,毅然撇下妻儿,去偏远农村教了一年的书。苦熬一年后,终于功德圆满,被提拔为副教导主任。听说朋友有升迁之喜,几位好友自然要来一桌举杯相贺。酒后朋友感叹说:他熬完一年倒是一走了之,却害苦了学校和校长。我们都为此话惊诧,朋友接着说:他走后,他教的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转了学,全校十多个教师没有哪个愿意接替他走后的工作,校长为安排这个班的工作和平歇家长和学生的燥动而伤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没有人不会不愿意让自己的课堂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安排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各个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  就高中语文而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交际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我认,,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感性认识超过了理性思维。因此,我把我的语文课堂的原则定为:丰富多彩,激情感染。当然,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有时很难做到大刀阔斧
期刊
摘要: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一些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 激发 培养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学生就会用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去吸取知识,而且也有一种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