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童化心理促进学习共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课堂教学中心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现代教育中,教师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传授讲解者,更是课堂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利用虚拟童化心理去和学生的学习心理达成学习共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关键词】学生内心频率 经验学习 学习促进者 虚拟童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15-02
  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两个发声频率相同的物体,如果彼此相隔不远,那么使其中一个发声,另一个也就有可能跟着发声,这种因物体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就叫“共鸣”。
  在现代课堂学习中,师为主导,生为主体,两者需要共振共鸣。老师如果能把握学生内心频率,巧妙而及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和学生的交流达到共振,就会有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一、国外现代教育理论基础
  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基人卡尔·罗杰斯教授强调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满足他们的好奇心。[1]
  笔者看来,教师对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在传授讲解前如果能以一种满足其好奇心和兴趣的方式呈现并逐步积极实行,其实就是在主动形成一种和学生内心频率相近的频率。
  罗杰斯教授认为:学习可以大致分为处于同一个连续体上的两种类型。该连续体的一端是无意义的音节学习……此类任务比较难,因为这些音节没有任何意义,要记住它们并不容易,即使记住了也有可能很快忘记。……与之相反,还有一种重要的、有意义的经验学习。蹒跚学步的孩子碰到暖气片,便意识到了“热”的含义,知道以后要当心所有与之类似的暖气片,通过亲身体验学到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1]
  教学中教师要以达到学生内心相近的频率为目标,如果能在传授讲解新知识的同时,将自己的课堂教学频率与学生拉近,调动孩子们的已有知识和亲身体验,岂不是离罗杰斯教授有意义的经验学习不远了么?
  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知识的传授传播变得更加迅速。面对当代少年孩童,教师仅有书本知识的传授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资深老师一本正经的讲课固然能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有时却难以引起更多学生的共鸣。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先从少年孩童的内心频率去看课文,从孩子的视角去欣赏玩味文字。
  如何达到孩童的内心频率呢?如何让孩子们更快更亲密地和文本对话,更有效的进入文章作者的内心丰富世界?
  这就需要运用教学机智。乌申斯基指出:所谓教学机智,缺乏它,教师无论怎样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中的好老师。在有限的教学课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因势利导地把他们兴趣和爱好导向正确的道路和有益的活动上。能够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气氛中,把自己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愿望,这是教育艺术的高峰。
  笔者认为: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必须认识到教师不仅要具备讲授者和教育者的成熟心理,而且必须意识到自己更是学习的促进者,有必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频率来接近孩子们的心理频率,这就是虚拟童化心理。“教师是成熟的有教育修养的成年人……教师在思考问题、表达言词时不能完全按照自身角色特点行事,而是要按被教育对象的身份转化自身心理角色。师心童化是消除师生心理距离,实现教育上心理默契的必备条件。” [2]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文字,只有这样,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才会被激发,思维积极性才会提高。那么随着学习过程中的深入,他们到文本的识记距离感就会逐步缩短。最终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传授讲解时,不但会产生师生间的共振,而且课堂的空气柱也会随之共振,产生更好更广的共鸣效果。
  二、个人教学策略之探索
  为营造学习中课堂气氛的共振,笔者尝试在课堂上用虚拟童化心理贴近孩子心理,用接近他们的心理频率去提问思考,更好地走进文本,达到课堂共鸣效果。
  1.多表情朗读策略
  教师要学会以多变且好奇充满童心为主的口吻去范读,用自己的聲音语调语气去吸引孩子们进入作者描绘的多姿多彩的文本世界,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营造共振。
  例如:鲁迅先生的文章一般来说属于相当有深度的一类,在晦涩难懂的词语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的种种个人见解和批判。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尝试了朗读策略。关于春夏秋百草园的介绍,由我来先来领读文章第一段,用舒缓的叙述语气朗读,似乎向同学们慢慢拉开自己儿时百草园的序幕,把好动的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向百草园。然后读第二段春夏秋百草园时,再用轻快充满欢乐的语气朗读,似乎自己已经置身于那五彩缤纷的百草园中,即将向大家介绍其中无限的乐趣。最后要及时见好就收:当自己的范读已经让同学们渐渐浸入文字时,必须要及时转换角色,从朗读者变为指导促进者,让已经进入情境的孩子们继续读下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进入文字,慢慢接近作者孩童时的五彩缤纷世界。
  2.多角度导入策略
  教师要学会“返老还童”,先调动孩子们的感官,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营造共振,去感受文本的世界。少年孩童对身边的世界是好奇,会观看,聆听,触碰,嗅闻,在基本的感官都体验过之后,再给他们慢慢深入文字内部,相比直接通过文字得出分析,会有更好的效果。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兴趣当中。兴趣是每一个人成才的起点,是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的内在动力。
  例如:对陶弘景《山川之美》的教学,“五色交辉和青林翠竹“乃视觉所见,“猿鸟乱鸣“乃听觉之乐,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一定的多媒体播放类似的音视频资源片段,触动学生对自然好奇内心的频率,让学生们从自己的感官出发去想象曾经目睹或聆听过类似的场景(语句复述),再慢慢回到文中去体会其中作者情感。
  3.多样化提问分析策略   “这个词在文中有什么具体含义表达什么情感”等问答方式非常多见,也很容易让一般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兴味索然,有时想回答又无从着手,久而久之甚至產生畏惧厌烦语文的反感心理。教师要站在学生课堂心理角度思考去寻找相同的频率问题。
  教师在课堂的提问用语要巧妙变换常见的提问方式,而提问和分析语句要学会“小题大做”或者“明知故问“,用看似多此一举的方式激起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发现平常词句的不平常处。
  例如(小题大做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文字写到“最好的工作是捉苍蝇喂蚂蚁。”明明是孩子的游戏活动之一,可为什么要用大人的“工作”来称呼呢?通过对词语着重提问,促使学生体会作者鲁迅童年时和同伴对这游戏的专注,以及乐此不疲的每日进行着。
  又如(明知故问法):萧红写《祖父和我》中,对花园中榆树的描写不同寻常:它会起雾,会呼啸等。“明明是一棵普通的树,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表现?作者想要突出什么呢?”在引导学生分析中要插上儿童般想象的翅膀,体会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4.多类别作业布置策略
  在让学生按照基本的大纲要求完成必要的基础题目练习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置身其中,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之一,让他们在课外作业中展现个人思考,自我观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去营造和文本的共振。
  例如:《表哥驾到》一课学完后,由于这篇是反映家庭教育方面误区的小说,在课堂中请个别学生结合自身谈家庭教育问题实例,立刻引起他人共鸣。为延续此类共鸣,笔者课后让学生们另外写一篇(或者创作一幅漫画配旁白)个人亲身类似经历的家庭教育误区实例,学生不仅欣然应允,而且写(画)出来不少情真意切的文字(画)。
  三、余论
  综上所述,虚拟童化心理策略的应用是建立在师生平等这个重要的基础之上的。我们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必须认识到他们不是容器,而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其次要给学生一个平等友好交流的环境氛围,才能让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得以发挥。唯有如此,才能去更好去研究学生心理,去了解学生的内心频率,调动起学生内部的学习诱因,增强他们的学习驱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儒家创始人教育家孔子阐明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境界。教师面对当代学生,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做一个课堂学习的促进者。课堂上的虚拟童化心理策略,归根结底是将我们教师自身的思考和学生内心频率拉近,是为了让学生在“知之”之后,逐步达到“好之”“乐之”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国·卡尔·罗杰斯.王烨晖译.《自由学习》[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罗小兰. 《教师心理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进入现代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借助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如计算机、投影、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借助媒体教学时,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式作出合理的调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同时,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也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 ASSURE模式 有效教学 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  【基金项
期刊
【摘要】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新疆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区民众一直秉承“兼容并蓄、积极调适”的发展理念,使自己的衣、食、住、行与整体文化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出维吾尔族聚居区民众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道路认同”的实际状况,客观描述对大力发展新疆地区的国家政策的态度,对民族和地区发展的态度,对社会稳定发展的态度以及对宗教和宗教极端主义的认知情况。研究表明,维吾尔族
期刊
【摘要】童谣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有着极为独特的教育价值,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童谣主要分为四大类:游戏、常识、礼仪、情感,其所蕴含的含义也各不相同。情感类童谣可培养幼儿情操,滋润幼儿心田;常识类童谣可启迪幼儿智力,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礼仪类童谣可有效培养幼儿艺术鉴赏能力,让幼儿认识“美”;游戏类可激发幼儿表达兴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经典童谣培养幼儿语
期刊
【摘要】微课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被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时期,要想将微课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详细探讨了技工院校微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途径,以期全面发挥微课教学活动优势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技工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 改革 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在高等教育规律指导下进行的,不仅是我国房地产产业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当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41-01  一、房地
期刊
【摘要】开设《专业引导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介绍。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内涵,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架构起较清晰的专业知识框架。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有针对性的完善所学专业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本文从实践层面对开设《专业引导课程》的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了阐述与反思。  【关键词】专业引导课程 教学实施 效果 教学反思  【项目来源】本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从而导致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难以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教育发展。本文首先分析新形势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指出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创新措施,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实際需求,最终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 新形势 面临问题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针对操作系统课程抽象难懂却极其重要的现状,并以新时代对人才能力素质的新需求为出发点,本文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操作系统课程改革的四条建议,并做到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工科 地方高校 操作系统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7JSJG263)“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螺旋改进小规模课程群建设——以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编程能力课程群为例”。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充分发挥创新作用,就会为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肩负的不可推卸的使命,在当前职业学院“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整体滞后的情况下,改变现状,营造氛围,加快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进度。  【关键词】职业院校 “双创”人才 思路理念  【项目来源】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下的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前夕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高校教师对学生们进行实践性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融合,进而进行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及格才能毕业,因此毕业设计是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主要对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应用型高等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