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中隐藏的“暗”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ng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伊豆的舞女》一直附有纯洁初恋,治愈孤儿根性的人间温暖的标签,也可以说一直是作为明媚的青春作品呈现世人面前。然而,真的如此吗?本文将从迷戀少女的主人公设定出发探究《伊豆的舞女》中隐藏的“暗”。
   关键词:川端康城 《伊豆的舞女》 少女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城的一部早期作品,也是唯美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弥漫了一种少男少女初恋的暧昧情愫和纯洁的感情。这与伊豆宜人的风景相得益彰,给读者打造出了一个虚幻唯美的世界。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中村英夫曾给与高度评价:“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伊豆的舞女》一直附有纯洁初恋,治愈孤儿根性的人间温暖的标签,也可以说一直是作为明媚的青春作品呈现世人面前。然而,这部作品真的如此明媚吗?真的被全面认识了吗?为此,心存疑虑。本文将基于前人的研究,从迷恋少女的主人公设定中探究《伊豆的舞女》中隐藏的“暗”。
  一.暗的定义
  据《新明解国语字典》所查,“明”一词的解释:“そこから受ける印象に否定的な要素が感じられない状態”①。在本文中,把“明”定义为唯美、积极、纯洁、青春、美好等美好性意象。另一方面,《新明解国语字典》对“暗”一词的解释为:“そこから受ける印象に否定的な要素が感じられる様子”②。在本文把“暗”定义为污秽、残酷、消极、阴暗等消极的意象。
  二.暗的探究
  1.从少女年龄看主人公的思想变化
  川端文学中,“少女”或“处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通常,少女是指13岁到17岁的未成年女孩又或者是年轻的美丽女孩。三岛由纪夫对川端所描述的少女,有其独特的见解:“本当の意味でエロティックなのは対象すなわち生命が、永遠に触れられないというメカニズムにあり、氏の好んだ処女を描くのは、処女にとどまる限り永遠に不可触であるが、犯されたときに処女ではない、という処女独特のメカニズムに対する興味だと思われる。③”川端似乎对处于少女阶段的女性有一种莫名的执着,迷恋因为触碰不得而产生的极端美。回想《伊豆的舞女》中初遇时场景,主人公仅凭舞女着装,错认她大概17岁。跟艺人们初识,先入为主地认为17岁的舞女自然擅长与男人打交道。所以当与茶馆老太太谈话时,主人公萌生了污秽的想法即让舞女留在房里过夜。由这里开始,一种释放肉体欲望的端倪、阴暗的官能气味开始涌现。隐约感觉到主人公面对舞女时,不由自主地摆出的强者姿态。可以推测20岁的男子面对17岁的(实际14岁)柔弱美丽但社会地位低下的舞女,征服欲会莫名激增。直到看到舞女的裸身,主人公才惊醒:她还是小孩!还是孩子的十四岁舞女,一下成了不可触碰的对象。正因为年龄限制,“我”对舞女的旺盛意欲被一下子掐灭。正如前田角藏说道:“踊子を子供へと封印した後、「私」は踊子(女)への性の匂いから心理に解放されったと言える④”另外,在汤野住宿当晚,主人公焦躁不安、夜不能寐的异常行为来看,可认为是一种由女人引发的嫉妒。不妨设想,主人公一直错认舞女是善于与男人打交道的17岁舞女,男人的嫉妒会促使他做出什么样的可怕事情呢?而且,原本“我”就是为了排解孤儿根性的烦闷而开始的旅途,其中也包含与女性交往困难而性欲得不到排解的烦闷。也可认为,伊豆旅行从一开始就埋藏不纯洁的“种子”。
  2.从二人社会阶层来看残酷现实
  森本获氏曾指出:“『伊豆の踊子』は大正末期の社会の旅芸人に対する差別意識を前提として成立している作品⑤”。不妨回看小说的社会背景。“中世、近世(江戸時代)ごろ、士農工商のほかに、賎民という存在がある。『伊豆の踊子』で、旅芸人は賎民という階層に属する。明治時代に入ると、政府は貧困、解放身分政策の処理が不適当だから、明治維新四民平等と宣伝しても、部落が差別される問題が存在している⑥”。艺人们在途中,一直被差别对待。茶馆老太对学生身份的“我”和艺人们完全是两种态度。老太太称“我”为“旦那様”,一直使用恭敬的敬语。这跟对艺人们轻蔑的口吻形成强烈对比。而且,纸商对艺人们也是冰冷的态度。途中,各个村口都立了这样的牌子:禁止乞丐艺人入村”。对艺人而言,下田是旅途中像故乡般亲切的美好的地方即“明るい町”。村口的立牌使它转为阴暗的存在即“暗い村”。艺人们无论走到社会哪个角落,都只能接受差别对待的悲惨命运。并且,最悲惨的莫过是深知自己社会地位低下,却无能为力。不仅在思想上被迫接受,行为上因为地位低下,对人极度谦卑也成为了本能反应,嵌入骨髓。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女性艺人更是如此。文中多次对此进行描写。舞女对“我”一直保持一种卑屈的姿态。大娘曾说到:“さあお先にお飲みないし、手を入れると濁るし、女の後は汚いだろうと思って”⑦。女人是极度卑微的存在,这一点深深地刻在当时社会的人或者是深知自身地位低下的女人的脑中。少女与主人公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沟壑,这也是他们最后只能分离,落得悲惨结局的原因之一。不仅当时的旁观者,连主人公自身也这么认为。这大概可以解释主人公为什么以学校为借口,拒绝大娘延迟一日离开的建议。
  3.迷恋少女的主人公设定与作者关联
  迷恋少女或女性的主人公设定在川端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吉行淳之介也曾说过:“あこがれる主人公の心情は理想主義的といえる清純なものなのだが、作品を覆う雰囲気は暗い官能なもの、さらに言えば薄気味悪いものである⑧”。“あこがれる”按字面意思是,执着难以得到的事物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少女”又或是“处女”原本就是难以进行肉体接触的对象,即难以满足性欲望。于此一来,求而不得,想得到的心就会越骚动。某种程度来看,“あこがれる”行为本身就伴有官能的意味。越难得手的事物,其伴有的官能意味就越浓郁。因此,迷恋少女的主人公设定本身就是带有官能且污秽意味的设定。
  《伊豆的舞女》是基于作者经验而写成的作品。从幼年起,川端康城的家人就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连简单的爱都难以得到。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爱,形成孤儿根性,成为了怪癖、难以接近的人。川端康城的孤儿根性是隐藏在心中的寂寞、孤独、阴郁、敏感、软弱、伤感又或者是神经质。青春时代中,初恋失败使他更加渴望得到爱。川端在《父母的信》中对他所爱的少女进行了如此阐述:“不幸せと戦い、これからの限りない転落の坂が目の前にあり、それを自らの勝気が恐れることを知らない、ざっとそいった少女の持ち危険に私は惹きつけられる。そういう少女を子供心に帰すことによって、自分もまた子供心み帰ろうというのが、私の恋のようであります。いつも子供と大人との間くらいの年頃の女に限られております”⑨。可以看出,作者自身对少女崇拜的倾向。以自身渴望的人物想象为蓝图设定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少女还是主人公都间接成为了实现作者欲望的傀儡。如此看来,作品中迷恋少女的主人公的官能欲望也能折射回归到作者自身。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作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京派批评家的代表,李健吾在以艺术家的自觉对批评本质进行反思的同时,也调动自己的文学储备为中国批评往更宏深的现代性挺进提供了一种范式。他不仅用批评家的宽容与同情去实践现代人文精神下的对话式批评,还努力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以及时代政治的背景上融合中西文论的优势,收获一种现代性的中国式批评思维。其中不少思考和实践对当代文学批评建设至今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李健吾 文
内容摘要: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以读为本,读用结合”。本文试从朗读指导的策略、朗读的点拨与评价、以及读用结合几方面谈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把朗朗的读书时间真正还给儿童,进而扎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朗读指导策略 点拨评价 读用结合 核心素养  崔峦老师曾指出:“朗读教学,要体现这样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平淡到读出感情。”[1]。以
记得当初,刚刚读罢黄石作家、鲁院湖北班同学陈凯雯散文集《茉莉花开》里头几篇的时候,我便敏锐地觉出了她的与众不同.之后继续读,直到读完,并不断回味,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强
期刊
内容摘要:童年记忆在迟子建的人生中有着特定的意义。她用赤子的情怀感知社会,用儿童的视角关注人生,在对生境、生存与生命故事的讲述中,呈现出童心、温情和诗意的文学张力。   关键词:迟子建 儿童视角 文学张力  文学张力是在文学的接受过程中,因为文学内涵和外延的对立统一,使得文学作品延宕出宏阔或深邃的游弋空间,生发出含蕴立体的审美能知。迟子建的儿童文学视域在原生初始的生命情境中,在生存时空的世俗认知中
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方法,改善了教学手段,混合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法比较均有显著优势,为相关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为增强办学活力,减轻沉重的后勤负担,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持续提高,高校食堂的管理模式日趋多样.其中包含了外包模式等诸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问题.为了全力推进健康中国的建
内容摘要:本文致力于解决《诗经·周南·桃夭》篇的通读问题。方法是通过阐发桃、之、夭、宜等汉字,和之子归、室家、家室、家人等词语的意义及文化内涵,顺通文意,得出《诗经·周南·桃夭》篇的通读优解,减少误读和错读。   关键词:桃夭 字义 文化  《桃夭》三章首句解读  《桃夭》三章首句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桃夭》三章首句的解读重在“桃之夭夭
内容摘要:《史记》作为西汉时期一部重要典籍,它反映了这一时期语言发展的真实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资料。本文以《史记》为研究对象,对其否定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试图为上古汉语的副词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史记》 否定副词  上古汉语副词研究是古汉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记》作为西汉时期一部重要典籍,反映了这一时期语言发展的真实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资料。研究它的副
内容摘要:阿Q进栅栏门,从作品文本角度看,是两次;从读者角度看,是三次。这是纯粹文字写作方面的疏忽,还是为了用特别的表现手法来内涵其深意,不无疑问。通过考查鲁迅写作《阿Q正传》的过程,联系《阿Q正传》外文译本和其他版本的处理实际,结合相关因素,进行了表现手法的证伪和纯粹笔误的证成。   关键词:鲁迅 《阿Q正传》 栅栏门 笔误  《阿Q正传》第九章中,阿Q被投入了司法程序,经历了被抓、被审、被处决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行为能力,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锻炼和培养了学生从小学会与人合作的行为方式,在合作中体会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应该怎么处理,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合作学习作为一个使用的普遍性较高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到小学的各个学科的教学里,本文就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展开简要的探讨,希望能为我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思路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