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学,为高效课堂插上翅膀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t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在数字化环境中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学,以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呢?下面我将结合本校“乾景”数字化学习平台来谈一谈。
  一、自助式预学单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预学的效率,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一份自助式预学单,学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就去探究什么问题,可以是字词理解,可以是课文朗读,可以是人物介绍,也可以是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在预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可以提出质疑。这样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通过网络、工具书等途径去获取相关信息,并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个性化预学单。
  例如,在上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一课前,我在班级群里利用qq投票功能布置了这样的预学单:
  学生可以自主挑选感兴趣的1~2项进行投票并完成。多种预学“菜单”的提供,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探究,他们有的理解了字词含义,有的介绍了于谦的生平,有的介绍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还有的搜集了于谦的典故、诗作并提出了质疑。这正是学习者在预学时触类旁通产生的灵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这样的预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上,还锻炼了他们搜集资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能力,预学效果大大提高了。
  二、个性化预学分享培养自主意识
  传统的预学交流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交流面是十分狭窄的,而有了数字化环境之后情况则大不相同。学生在预学过程中获取到的信息,可以分门别类地上传到学校自主开发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成为大家互学的资源。例如《石灰吟》一课教学伊始,我就让学生先去学习平台中欣赏同学的预学单,然后挑選一份收获最多的预学单来说一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诗人及其写作背景,理解了诗意、字词,还清楚地知道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尤为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并不是老师“填鸭式”硬塞的,而是孩子们在同伴互学中自主、愉快地掌握的。因为是同龄人的学习成果,所以他们在学习时显得更有兴趣,他们会去比较、分析,汲取自己感兴趣的“养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被充分唤醒。
  孩子们在对比阅读中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提升能力。比如在《石灰吟》一课的预学单中,有不少学生对石灰的制作过程很有兴趣,他们在进行探究之后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表达:
  这些展示方法都是孩子们在对探究资料进行内化后的创造性表达,比纯粹的文字介绍更加直观生动,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其他学生在看到这些多元的表达方式时,不仅对石灰的形成过程一清二楚,同时还学到了资料筛选、关键信息提取、多元思维呈现等学习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数字化平台让课前预学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资源,使其在分享交流中不断进步。这样的课堂,孩子们又怎能不学得积极主动呢?
  三、 擂台赛预学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利用数字化平台中有擂台赛这一功能,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运用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来检测学生的预学效果。当然,这里的检测题一般是学生通过预学能够自己掌握的,比如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意思、用法的掌握情况等。通过这一检测,教师就可以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预学状况,只需对其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避免了课堂上面面俱到令学生厌烦的情形。例如,在《钱学森》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检测题:
  以上检测题的内容包括易错字音、语境中的词义辨析和词语搭配这三个方面。当我查看反馈结果后,发现学生对字音、字义的掌握正确率较高,而对 “优厚”与“优越”的用法混淆不清,在检测题“钱学森享受着( )的待遇,有( )的工作条件”中出现了较多错误。于是我重点辨析了这两个词的用法:优厚是(待遇等)好、丰厚,月薪优厚;优越则是优胜、优良的意思,一般指条件、地理位置。通过辨析,让学生知道这里不能互换,词语搭配必须讲究准确性。利用数字化平台的检测,可以及时进行数据分析,让教师对学生的预学状况了如指掌,清楚什么是要领,什么可以放开,这样的教学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展开的,有的放矢,大大节省了时间,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四、预学单资源梳理有效聚焦重点难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预学,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独立的个性化学习。因此,当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一无所知,而课堂也不需要从零开始。老师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地讲述,而应教学生所需,给予学生所求。所以教师课前必须对学生的预学单有选择地统整梳理,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深入指导。在预学单中我特别关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重难点。
  比如《石灰吟》这节课,我把所有孩子的质疑进行了整理并放入学习平台让学生进行投票,最终产生了两个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
  1.“清白”仅仅是指石灰的颜色吗?
  2.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
  我以此为抓手展开了深入教学。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默读古诗,圈出关键字词,体会作者赞美了石灰的哪些品质。学生凭借之前预学分享时对诗意及石灰烧制过程的了解,加上平台中拓展资料的介绍,很快感悟到石灰具有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不怕牺牲等品质,因为它要留清白在人间。此时再点拨学生:“你对这个‘清白’二字有没有新的认识?”他们立即体会到“清白”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是一语双关。还有学生联系预学单中的写作背景谈到了于谦想做一个像石灰那样的人,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让孩子了解到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第二个问题也迎刃而解。
  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学生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与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把舞台让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预学单中的关键问题来驱动学生,聚焦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数字化环境的创设为学生的预学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学生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自学,又能借助数字化环境提升认知,同时还能分享同伴的学习成果,使预习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这样的预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把汲取知识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聚焦重难点,促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为高效课堂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环路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对学习个体而言,语文之“语”是言语,是个人独特的言语活动。语文之“文”是文意,是个人独特的生命情意。因此,语文教育就是“言和意的关系”实践。回到“言意关系”,回归“言意教育”的生命家园才是语文之道,才是语文的“形而上”。回归语文教育的“生命家园”,首先理解语文,回到“是什么”的言意本质;其次发现语文,探寻“教什么”的言意本体;还要建设语文,重构“怎么教”的言意策略。语文教育是一种言意生命教
期刊
笔者曾在班级里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全班有12%的学生喜欢写读后感, 36%的学生感觉无所谓,但也有50%左右的学生直截了当表示不怎么喜欢写读后感,他们更乐于描写小动物,记录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写一处美丽的景观。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如何让读后感写作成为“万人迷”?经过反复推敲与实践,我以为当推以下“四个一”。  一、“一个好名字”,夺人眼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这听起来
期刊
中国是诗词的王国。五千年的文化熔铸了璨若星辰、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叹息;那“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迈;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悲怆……诗词是永恒的主题,纵使穿越千年的雨雪风霜,仍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留在我们的心中。如何把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学生对于古诗词的习得至关重要。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孩
期刊
《河里的月亮》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4句。诗中描写了清清静静的小河里映着一轮明月,当小鱼游过时,明月的倒影在水中发生变化的过程。前一句静态的月,后一句动态的月,景中含情。诗歌按照河里月亮由滚圆——碎了——滚圆的顺序,描绘了河里月亮的美丽,表现了儿童对月影和月亮的喜爱。诗歌语言优美,富有童趣,规整中有变化,整首诗有回环整齐的美感,极富动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洋溢着童真童趣,充满了诗情画意。  
期刊
【摘要】 语文“融课”以语文学科为龙头,致力于促进学习样态的转变,包含学科拓展、主题活动和特需活动等版块。“融课”学习的本质是以“玩”触发自主创新,关键在于连接:与文本连接,与经验连接;与教师连接,与同伴连接;与环境连接,与生活连接。内容上融汇、形式上融通、情感上融洽,“融课”学习必将成为校园的一种新常态。  【关键词】“慧玩” 交融 语文课程  既然儿童是生长的儿童,教育就应该是生长的教育。著名
期刊
静静的淮河水滚滚东去,入海水道两旁的田野仿若油画布般尽情渲染着一大块一大块的碧绿和金黄。盱眙这块古老的土地,因为阳春三月的和煦而格外鲜活。春风也把明丽的春光送入大云山畔的马坝中心小学,吹绿了“九思楼”“十想园”。它和着“思前想进”的校风、“启思理想”的教风、“乐思爱想”的学风,让这所百年名校焕发出无穷的活力与生机。  翻开清末地方志,有这样的记载:“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开办,名曰文荣小学堂,在东乡
期刊
【摘要】“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为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神奇的能量。它以时间短、内容少、指导细、资源精、方法活等诸多显著的特点,为不同的音乐课型提供了有效呈现的载体,为更多的学生创建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平台。本文以唱歌、欣赏、器乐三种不同课型,分别以一个微课实例,来评析、阐述其如何有效地改变了原有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微课 音乐课型 体验 互动  “微课”,是交流、传播教学资源的一种
期刊
1986年7月,裴显生教授在全国第五次文章学术研讨会上说:研究文章学的忽视阅读学,就是缺了一条腿的文章学,是在叶圣陶的研究上又退了一步。这里提到的“叶圣陶研究”就是叶老关于阅读学和写作学的研究结论,叶老主张读写并进,“读”与“写”是文章学的两翼,研究就要比翼双飞。裴教授有此一说,主要针对当时世人只重视“写”,不重视“读”的现象。当时,知道人间还有“阅读学”的是稀罕的。  有“阅读学”就有“阅读学原
期刊
“江东明珠”高港,是泰州市区的南大门,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这里有黄金水道天然良港泰州港,有南水北调枢纽工程引江河,始终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里,还有一所始终践行“开放教育”的学校——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开放教育”理念,打造师资队伍,追求课堂高效,强化过程管理,坚持多元育人,提升办学品味。今年五月,恰逢高港实小建校十周年,在一个明媚的上午,记者来到了高港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以教材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语篇,感悟语篇内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课堂学习求知欲和主动性是否被有效调动,都将直接影响整节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课,重点阐释了在教学前后,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通过合理导入、有效提问、用心品读等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合理导入 有效提问 用心品读  小学英语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