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劳动者素质、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矛盾和提高创业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我国高技能人力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终身职业教育结构定位不断优化提升的新时代,应克服终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障碍,进一步完善终身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畅通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路径,架构终身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加强终身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完善多方协同联动机制和平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与支撑。
关键词:职业教育;终身教育;融合发展;人才培养
一、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内涵与关联
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教育类型,以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技能或生存所需的知识为教育和培训的核心内容,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教育内涵特征。职业教育主要涵盖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两种形式,学历教育主要包括了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和高职院校等,职业培训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在职前和职后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是我国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侧的重要来源[1-2]。
终身教育是1965年联合国大会上保罗朗格朗提出的,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综合[3]。终身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维度,提倡在学历教育之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更应加强对自身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是人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动能,终身教育是人们提升自我职业技术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与必然。
终身职业教育是以终身教育思想审视职业教育,是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职业教育作为人们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并将职业教育分为面向全民、工作、合格公民和可持续发展等四种类型[4],并具体阐述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属性。职业教育终身化是学校学历教育与职后教育与培训的综合,更多地强调了在人一生中利用终身教育理念加强对所从事职业和劳动的技术技能教育与培训,使个体通过终身职业教育具备更多可迁移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深化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作用,以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快速发展,促进个人职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5]。
二、终身职业教育的现实诉求
(一)终身职业教育是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素养发展的外在诉求
随着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使社会分工和生产过程更加细化、专业化和复杂化,新兴技术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态,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对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日益增大。然而,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技能人才缺口总量达到了4 700万人,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产业需求侧的需求总量,高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6]。
(二)终身职业教育是劳动者追求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
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的职业教育基础和底子较差,距离高技能人才强国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面对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职业素养并不高的新时期职业技能人才资源结构现状,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尤为突显,劳动者在职前和职后所接受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难以满足和适应职业岗位的快速更新与发展,这也是新时期劳动者迫切需求终身职业教育的内在源动力。
(三)终身职业教育是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
职业教育是新时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供给侧来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并一直致力于解决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新时代我国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的重要顶层设计,为今后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该方案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以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质量供给作为主要办学目标,不断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国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和社会化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将从学校学历教育層面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群体,面向年龄跨度更大的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这是我国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和新担当。
三、终身职业教育的结构定位
(一)职业技能考评制度与体系的深化改革
高职院校以往大多采用“双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双证书”制度存在着考评内容较为陈旧、覆盖面不够宽、培训模式机制不够顺畅等弊端[7]。因此,国家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 X证书)制度,并于2019年6月开始第一批试点,之后陆续推出了覆盖绝大多数职业技能的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8-9]。1 X证书制度的试点与实施,促进了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并扩大到学校教育和全社会群体,使社会大众能够更好和更方便地将自我职业技能发展融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中。
(二)强化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为主导的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职业技能人才资源结构与总量,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明确了高职院校应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导的特色化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制的创新和改革,以劳动者职业生涯技能培训全程化为核心和导向,统筹建设符合广大劳动者成才成长需求和经济社会需求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迫切需求为培训导向,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和质量。
(三)以提升全社会技能人才水平的高职院校百万大扩招 为缓解我国当前高技术技能人才供需两侧的结构性矛盾,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现了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16万人,在积累了丰富扩招经验的基础上,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又扩招157万人。高职院校的百万大扩招释放了“技能人才红利”,主要面向退伍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群体,扩招学生的年龄跨度从青少年到60多岁的老者,使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由原先单一化的应届中职学生和高中毕业学生变成了多元的社会群体。高职院校百万大扩招突破了传统应届生办学模式的瓶颈,突出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重,是我国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举措,极大地凸显和强化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和社会化结构属性。
(四)以产教融合为基石的“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教育
“双元制”或称为二元制,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8]。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9]。“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的共同特点是以产教融合为基石,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全程育人的新模式,以企业职业技能岗位需求为培养导向,很好地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无缝对接,提高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职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终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障碍
(一)终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理念欠缺
终身教育突破了学校学历教育的枷锁,强调在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终身教育理念拉近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丰富了职业院校的办学形式和办学内容,是我国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新定位和结构调整,也是我国近几年内高职百万扩招、现代学徒制、二元制等重要举措陆续实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理念虽随着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日益兴起而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纳,但是终身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尚未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大多数人对终身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发展理念仍停留在认知层面,终身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和普及度尚不足,致使终身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科学指导,高职院校与社会大众的联系尚不足,办学内容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度不够,终身职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内部尚未得到很好贯彻和普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
(二)职业教育的上升渠道尚不通畅
由于历史原因,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仍未延续多年的学历教育体系,即中职(职高)与高职(大专),学生在结束高职层次教育之后,只能通过专升本的渠道转向应用型本科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高职大专层次便停止了。一方面,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和上升的空间和机会相对有限,学生在职业教育领域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严重受阻,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遇到上升空间的“天花板”,不利于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学生成才成长的主要渠道是中职、高职和普通高等教育,但是各个层次教育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与融通,各个职业学历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尚缺少有效统筹设计与贯通,不同教育层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上不相统一,增加了职业学校学生继续深造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难度,也进一步限制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化。
(三)职业教育与终身化社会培训的融合度不高
终身职业教育是构建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育部门、人社部门、成人教育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组织机构的协同发展,良好的要素保障才能促进终身职业教育打造出高效的社会培训体系。然而,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的衔接不畅,职业教育对社会培训的贡献度尚不足,存在着高职院校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有限,职业院校与社会培训的衔接机制尚不通畅,社会培训供需不对称、不平衡和不充分等障碍。不少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使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培训服务处于割裂和脱离状态。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供给与社会培训的需求之间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资源等要素上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导致了企业员工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之后尚不能解决工作中所存在的技能问题,致使企业员工丧失了参加培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职业教育终身化和社会化的成效。
五、终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完善终身职业教育顶层设计
首先,完善新时代职业教育法,为终身职业教育提供法理依据。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制度是按照1996年5月15日修订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执行的,该法案颁布至今,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架构及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该法已无法契合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和新需求,无法更好地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保驾护航。因此,加快完善新时期终身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业已提上全国人大的修订日程,根据最新职业教育法修订征求意见稿,“高等职业教育”将变更为“职业高等教育”,从“高等职业教育”到“职业高等教育”,虽只有“职业”和“高等”两词次序对调,但更加突出职业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职业高等教育上升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职业高等教育重新架构职业教育体系,打破职业教育的断头教育弊端,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体系,即中职—高职(大专)—职业本科—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与完善,将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社会大众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提供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为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和社会化提供更加完善的法理依据,为终身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
其次,完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制度保障。建立面向全體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制度体系,需将职业技能培训贯穿在劳动者就业创业全过程中,以政府政策配套、资源配置、资金补贴为驱动,企业行业自主培训为主体,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模式,以职业院校联盟的公共实训基地、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创业孵化基地、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要培训载体,深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技术技能提升和岗位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不断完善终身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体系。 最后,深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侧改革。优化整合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资源,提高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供给能力。广泛发动职业院校、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积极创建职业技能培训联盟和资源共享平台,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导向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对平台的组织运行、经费保障、政策保障等方面给以大力扶持。鼓励社会各方组织积极参与到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发布、就业形势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供需改革工作环节中,扩大政府对职业技能培训经费补贴的覆盖面和支持力度,促进终身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供需平衡,完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终身化和社会化融合发展机制。
(二)畅通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路径,架构终身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
首先,高职院校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原则,分层分类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可将原先适用于应届毕业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一刀切”地应用于所有学生,应针对所有学生(学员)开展系统性的学情摸底,厘清学生(学员)的入学基础与技能特长。在充分掌握学生学情基础上,因材施教地制订与完善不同类型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行业企业和区域产业发展对职业技能的新诉求,分层分类制定不同类型学生的课程体系,确保终身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成效。
其次,创新终身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模式与路径,提高终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针对扩招生源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过程中,应开发简易上手的活页式、手册式教材用于扩招生源的日常教学与培训,利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扩招生对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核心职业技能的学习,利用“集中学习 分散学习”和“线上学习 线下学习”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积极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开展“送教入企业”和“送教入社区”活动,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送到基层群众中,以多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以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精准培养为契机,为社会群众架构终身职业教育人才成才成长立交桥。
最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与供给。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复合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高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来源。因此,终身职业教育应面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紧缺和亟需的职业技能岗位,紧密结合区域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诉求和新需求,以1 X证书制度为职业导向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与考评,针对重点关键技能岗位,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等技术技能领域的研修和培训。联合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共建产教协同创新发展平台,集中优势产教资源着力解决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集群效应和外溢效应,提升终身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和技术技能的支撑力度。
(三)加强终身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促进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应厘清新时期终身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宗旨,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将终身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精准培养为主要办学抓手,在职业教育终身化和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坚持职业教育的分层分类,坚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高质量和精准性,确保扩招质量不降低,提升广大社会群众接受终身职业教育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其次,深化职业教育专业群内涵建设,加强专业群的社会服务力度和支撑度。高职院校在加强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必须始终坚持对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群内部结构,以前瞻性的视角制定和实施优势专业群的发展路线,动态调整专业群内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业群内部预警和退出机制,以区域经济社会亟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专业群和产业群的衔接度和契合度为抓手,不断提高专业群对社会群众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服务力度和支撑度。
再次,加强终身职业教育教学培训资源建设,确保与提升终身职业教育培训质量。高职院校融入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实践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职业教学与技能培训为立校之本的原则,利用多手段、多渠道和多元化丰富教学与培训资源,确保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学与技能培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和VR/AR等新兴技术,不断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通过优慕课APP、学习通APP等教学客户端,多元化拓宽学生和学员的学习途径;进一步提升教学和实训的功能性和灵活性,加强“厂中校”和“校中厂”的实训与培训资源建设,将企业岗位实践内容为任务驱动和场景设计,真实融入到教学与培训环节中,并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不断强化教学与培训过程中的工学交替,扎实提升教学与培训的成效。
最后,提升终身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和社会化离不开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保障,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框架体系下,对内持续提升专业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对外还需不断扩大社会培训与技能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统计数据显示,2019—2020学年我国高职院校的生师比达到了19.24∶1[12],这一指数高出了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生师比合格标准18∶1[13]。可以预见,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师比将会持续扩大。生师比的扩大对高质量职业教育是一个大挑战,因为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培训、社会服务等任务将随之不斷增加,过多的教师工作任务或将影响教学与培训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一方面,适度扩大教师招聘力度和数量,从企业行业中招聘能工巧匠和技能能手,通过柔性引才、产业教授、技能大师等形式多方位打通人才流动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另一方面,释放更多师资力量建设的政策性红利,利用职后培训、学历提升、企业实践岗位锻炼、双向挂职等方式和多元化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发展方式,切实提升新时期下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四)完善社会多方协同联动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政府层面。加快完善终身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与保障,包括新时期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内涵建设方案、课程体系开发、国家学分银行体系建设等职业教育框架体系的架构与完善,加强终身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加快完善区域终身职业教育法规条例,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政策保障和资源投入,牵头建立政、校、企、行等多方协同联动的终身职业教育联盟与机制,为终身职业教育构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平台。
其次,院校层面。高职院校应按照国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强化社会服务能力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逐步扩大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建立健全和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并将其融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和岗位聘用等环节中,厘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和管理机构的职责,疏通职业技能培训的流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信息反馈制度,引入企业、社会群众、学员和行业等多元化评价主体,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訓评价体系,不断纵深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模式和制度创新。
最后,行业企业层面。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能,行业企业应将职工的技术技能作为人力资源建设的重点内容,积极响应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与号召,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加大对职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不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要素保障,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评作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打通校企双师素质人才柔性流动的渠道,强化以企业为重要主体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激励制度建设,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助企强企的新动能。
综上所述,新时代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劳动者技术技能能力、缓解我国劳动就业市场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矛盾和提高创业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新时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培育壮大产业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内在要求,对推动我国高素质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产业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终身职业教育结构定位不断优化提升的新时代,应进一步完善终身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畅通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路径,架构终身职业教育人才成才成长立交桥,加强终身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完善社会多方协同联动机制和平台,促进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为建设高素质高技能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胡伏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表征与创新驱动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0(11): 68-73.
[2]钟真宜.终身学习理念下的芬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20(9): 91-96.
[3]何钢,刘海明.终身教育学分互认的研究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9(12): 46-50.
[4]陈龙涛,梅春才,李佳.深化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33):21-24.
[5]梁珺淇,石伟平.2008—2018年欧洲国家和地区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的运行态势与发展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2019(8):76-80.
[6]龚丹,郝天聪.论职业启蒙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现代价值——基于大职教观的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 2017(8):5-8.
[7]吴海勇.1 X 证书制度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J].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3):10-15.
[8]张阳,张力跃.职业教育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7(5):74-77.
[9]胡思宇,苗双.企业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20(11):18-21.
(责任编辑:刘东菊)
关键词:职业教育;终身教育;融合发展;人才培养
一、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内涵与关联
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教育类型,以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技能或生存所需的知识为教育和培训的核心内容,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教育内涵特征。职业教育主要涵盖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两种形式,学历教育主要包括了中职学校、技工院校和高职院校等,职业培训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在职前和职后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是我国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侧的重要来源[1-2]。
终身教育是1965年联合国大会上保罗朗格朗提出的,是人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综合[3]。终身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维度,提倡在学历教育之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更应加强对自身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是人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动能,终身教育是人们提升自我职业技术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与必然。
终身职业教育是以终身教育思想审视职业教育,是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职业教育作为人们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并将职业教育分为面向全民、工作、合格公民和可持续发展等四种类型[4],并具体阐述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属性。职业教育终身化是学校学历教育与职后教育与培训的综合,更多地强调了在人一生中利用终身教育理念加强对所从事职业和劳动的技术技能教育与培训,使个体通过终身职业教育具备更多可迁移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深化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作用,以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快速发展,促进个人职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5]。
二、终身职业教育的现实诉求
(一)终身职业教育是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素养发展的外在诉求
随着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使社会分工和生产过程更加细化、专业化和复杂化,新兴技术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态,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对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日益增大。然而,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技能人才缺口总量达到了4 700万人,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产业需求侧的需求总量,高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6]。
(二)终身职业教育是劳动者追求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
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的职业教育基础和底子较差,距离高技能人才强国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面对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职业素养并不高的新时期职业技能人才资源结构现状,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尤为突显,劳动者在职前和职后所接受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难以满足和适应职业岗位的快速更新与发展,这也是新时期劳动者迫切需求终身职业教育的内在源动力。
(三)终身职业教育是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
职业教育是新时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供给侧来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并一直致力于解决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新时代我国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的重要顶层设计,为今后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该方案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以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质量供给作为主要办学目标,不断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国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和社会化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将从学校学历教育層面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群体,面向年龄跨度更大的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这是我国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和新担当。
三、终身职业教育的结构定位
(一)职业技能考评制度与体系的深化改革
高职院校以往大多采用“双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双证书”制度存在着考评内容较为陈旧、覆盖面不够宽、培训模式机制不够顺畅等弊端[7]。因此,国家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 X证书)制度,并于2019年6月开始第一批试点,之后陆续推出了覆盖绝大多数职业技能的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8-9]。1 X证书制度的试点与实施,促进了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并扩大到学校教育和全社会群体,使社会大众能够更好和更方便地将自我职业技能发展融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中。
(二)强化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为主导的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职业技能人才资源结构与总量,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明确了高职院校应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导的特色化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制的创新和改革,以劳动者职业生涯技能培训全程化为核心和导向,统筹建设符合广大劳动者成才成长需求和经济社会需求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迫切需求为培训导向,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和质量。
(三)以提升全社会技能人才水平的高职院校百万大扩招 为缓解我国当前高技术技能人才供需两侧的结构性矛盾,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现了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16万人,在积累了丰富扩招经验的基础上,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又扩招157万人。高职院校的百万大扩招释放了“技能人才红利”,主要面向退伍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群体,扩招学生的年龄跨度从青少年到60多岁的老者,使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由原先单一化的应届中职学生和高中毕业学生变成了多元的社会群体。高职院校百万大扩招突破了传统应届生办学模式的瓶颈,突出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重,是我国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举措,极大地凸显和强化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和社会化结构属性。
(四)以产教融合为基石的“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教育
“双元制”或称为二元制,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8]。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9]。“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的共同特点是以产教融合为基石,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全程育人的新模式,以企业职业技能岗位需求为培养导向,很好地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无缝对接,提高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职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终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障碍
(一)终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理念欠缺
终身教育突破了学校学历教育的枷锁,强调在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终身教育理念拉近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丰富了职业院校的办学形式和办学内容,是我国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新定位和结构调整,也是我国近几年内高职百万扩招、现代学徒制、二元制等重要举措陆续实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理念虽随着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日益兴起而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纳,但是终身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尚未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大多数人对终身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发展理念仍停留在认知层面,终身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和普及度尚不足,致使终身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科学指导,高职院校与社会大众的联系尚不足,办学内容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度不够,终身职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内部尚未得到很好贯彻和普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
(二)职业教育的上升渠道尚不通畅
由于历史原因,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仍未延续多年的学历教育体系,即中职(职高)与高职(大专),学生在结束高职层次教育之后,只能通过专升本的渠道转向应用型本科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高职大专层次便停止了。一方面,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和上升的空间和机会相对有限,学生在职业教育领域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严重受阻,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遇到上升空间的“天花板”,不利于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学生成才成长的主要渠道是中职、高职和普通高等教育,但是各个层次教育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与融通,各个职业学历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尚缺少有效统筹设计与贯通,不同教育层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上不相统一,增加了职业学校学生继续深造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难度,也进一步限制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化。
(三)职业教育与终身化社会培训的融合度不高
终身职业教育是构建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教育部门、人社部门、成人教育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组织机构的协同发展,良好的要素保障才能促进终身职业教育打造出高效的社会培训体系。然而,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的衔接不畅,职业教育对社会培训的贡献度尚不足,存在着高职院校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有限,职业院校与社会培训的衔接机制尚不通畅,社会培训供需不对称、不平衡和不充分等障碍。不少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使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培训服务处于割裂和脱离状态。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供给与社会培训的需求之间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资源等要素上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导致了企业员工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之后尚不能解决工作中所存在的技能问题,致使企业员工丧失了参加培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职业教育终身化和社会化的成效。
五、终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完善终身职业教育顶层设计
首先,完善新时代职业教育法,为终身职业教育提供法理依据。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制度是按照1996年5月15日修订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执行的,该法案颁布至今,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架构及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该法已无法契合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和新需求,无法更好地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保驾护航。因此,加快完善新时期终身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业已提上全国人大的修订日程,根据最新职业教育法修订征求意见稿,“高等职业教育”将变更为“职业高等教育”,从“高等职业教育”到“职业高等教育”,虽只有“职业”和“高等”两词次序对调,但更加突出职业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职业高等教育上升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职业高等教育重新架构职业教育体系,打破职业教育的断头教育弊端,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体系,即中职—高职(大专)—职业本科—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与完善,将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社会大众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提供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为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和社会化提供更加完善的法理依据,为终身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
其次,完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制度保障。建立面向全體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制度体系,需将职业技能培训贯穿在劳动者就业创业全过程中,以政府政策配套、资源配置、资金补贴为驱动,企业行业自主培训为主体,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模式,以职业院校联盟的公共实训基地、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创业孵化基地、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要培训载体,深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技术技能提升和岗位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不断完善终身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体系。 最后,深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侧改革。优化整合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资源,提高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供给能力。广泛发动职业院校、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积极创建职业技能培训联盟和资源共享平台,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导向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对平台的组织运行、经费保障、政策保障等方面给以大力扶持。鼓励社会各方组织积极参与到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发布、就业形势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供需改革工作环节中,扩大政府对职业技能培训经费补贴的覆盖面和支持力度,促进终身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供需平衡,完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终身化和社会化融合发展机制。
(二)畅通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路径,架构终身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
首先,高职院校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的原则,分层分类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可将原先适用于应届毕业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一刀切”地应用于所有学生,应针对所有学生(学员)开展系统性的学情摸底,厘清学生(学员)的入学基础与技能特长。在充分掌握学生学情基础上,因材施教地制订与完善不同类型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行业企业和区域产业发展对职业技能的新诉求,分层分类制定不同类型学生的课程体系,确保终身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成效。
其次,创新终身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模式与路径,提高终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针对扩招生源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过程中,应开发简易上手的活页式、手册式教材用于扩招生源的日常教学与培训,利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扩招生对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核心职业技能的学习,利用“集中学习 分散学习”和“线上学习 线下学习”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积极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开展“送教入企业”和“送教入社区”活动,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送到基层群众中,以多元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以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精准培养为契机,为社会群众架构终身职业教育人才成才成长立交桥。
最后,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与供给。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复合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高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来源。因此,终身职业教育应面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紧缺和亟需的职业技能岗位,紧密结合区域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诉求和新需求,以1 X证书制度为职业导向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与考评,针对重点关键技能岗位,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等技术技能领域的研修和培训。联合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共建产教协同创新发展平台,集中优势产教资源着力解决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集群效应和外溢效应,提升终身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和技术技能的支撑力度。
(三)加强终身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促进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应厘清新时期终身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宗旨,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将终身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精准培养为主要办学抓手,在职业教育终身化和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坚持职业教育的分层分类,坚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高质量和精准性,确保扩招质量不降低,提升广大社会群众接受终身职业教育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其次,深化职业教育专业群内涵建设,加强专业群的社会服务力度和支撑度。高职院校在加强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必须始终坚持对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群内部结构,以前瞻性的视角制定和实施优势专业群的发展路线,动态调整专业群内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业群内部预警和退出机制,以区域经济社会亟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专业群和产业群的衔接度和契合度为抓手,不断提高专业群对社会群众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服务力度和支撑度。
再次,加强终身职业教育教学培训资源建设,确保与提升终身职业教育培训质量。高职院校融入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实践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职业教学与技能培训为立校之本的原则,利用多手段、多渠道和多元化丰富教学与培训资源,确保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学与技能培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和VR/AR等新兴技术,不断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通过优慕课APP、学习通APP等教学客户端,多元化拓宽学生和学员的学习途径;进一步提升教学和实训的功能性和灵活性,加强“厂中校”和“校中厂”的实训与培训资源建设,将企业岗位实践内容为任务驱动和场景设计,真实融入到教学与培训环节中,并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不断强化教学与培训过程中的工学交替,扎实提升教学与培训的成效。
最后,提升终身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和社会化离不开强有力的师资力量保障,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框架体系下,对内持续提升专业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对外还需不断扩大社会培训与技能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统计数据显示,2019—2020学年我国高职院校的生师比达到了19.24∶1[12],这一指数高出了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生师比合格标准18∶1[13]。可以预见,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师比将会持续扩大。生师比的扩大对高质量职业教育是一个大挑战,因为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培训、社会服务等任务将随之不斷增加,过多的教师工作任务或将影响教学与培训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一方面,适度扩大教师招聘力度和数量,从企业行业中招聘能工巧匠和技能能手,通过柔性引才、产业教授、技能大师等形式多方位打通人才流动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另一方面,释放更多师资力量建设的政策性红利,利用职后培训、学历提升、企业实践岗位锻炼、双向挂职等方式和多元化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发展方式,切实提升新时期下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四)完善社会多方协同联动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政府层面。加快完善终身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与保障,包括新时期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内涵建设方案、课程体系开发、国家学分银行体系建设等职业教育框架体系的架构与完善,加强终身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加快完善区域终身职业教育法规条例,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政策保障和资源投入,牵头建立政、校、企、行等多方协同联动的终身职业教育联盟与机制,为终身职业教育构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平台。
其次,院校层面。高职院校应按照国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强化社会服务能力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逐步扩大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建立健全和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并将其融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和岗位聘用等环节中,厘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和管理机构的职责,疏通职业技能培训的流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信息反馈制度,引入企业、社会群众、学员和行业等多元化评价主体,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訓评价体系,不断纵深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模式和制度创新。
最后,行业企业层面。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能,行业企业应将职工的技术技能作为人力资源建设的重点内容,积极响应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与号召,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加大对职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不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要素保障,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评作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打通校企双师素质人才柔性流动的渠道,强化以企业为重要主体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激励制度建设,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助企强企的新动能。
综上所述,新时代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劳动者技术技能能力、缓解我国劳动就业市场高技能人才供需结构矛盾和提高创业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新时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培育壮大产业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内在要求,对推动我国高素质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产业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终身职业教育结构定位不断优化提升的新时代,应进一步完善终身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畅通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路径,架构终身职业教育人才成才成长立交桥,加强终身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完善社会多方协同联动机制和平台,促进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为建设高素质高技能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胡伏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表征与创新驱动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0(11): 68-73.
[2]钟真宜.终身学习理念下的芬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20(9): 91-96.
[3]何钢,刘海明.终身教育学分互认的研究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9(12): 46-50.
[4]陈龙涛,梅春才,李佳.深化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33):21-24.
[5]梁珺淇,石伟平.2008—2018年欧洲国家和地区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的运行态势与发展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2019(8):76-80.
[6]龚丹,郝天聪.论职业启蒙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现代价值——基于大职教观的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 2017(8):5-8.
[7]吴海勇.1 X 证书制度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J].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3):10-15.
[8]张阳,张力跃.职业教育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7(5):74-77.
[9]胡思宇,苗双.企业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20(11):18-21.
(责任编辑:刘东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