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故事忆人生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1983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宋国华的亲友都会在微信群里,收到一条来自宋国华的小说“推送”。五个多月里,大家已阅读了100多篇宋国华根据自己真实经历改编的小故事。
  “有的朋友说,每天就等着看我的小说,大家都鼓励我,所以我很愿意继续分享。”宋国华说。
  写了近50年日记
  70岁的宋国华,读书时就很喜欢文学。
  宋国华的人生经历很丰富。高中毕业后,1969年下乡支农,此后,他当过老师、经理、会计。光是在饮食行业,他就服务过9家单位。
  宋国华喜欢写日记。他的日记形式多样,有一句话感悟,有杂记,也有每天详细的工作情况和生活记事。
  这些日记,宋国华都会好好保存,至今已有五六十本。在日记封面,他会仔细写下时间和题目,比如支农八年(1969- 1976),饮食八年(1977- 1984),经理七年(1985- 1991),会计七年(1992- 1998),厂管八年(1999- 2006),初退八年(2007- 2014),老年八年(2015- 2022)。
  正是基于这三方面的原因,宋国华开始创作他的自传体小说。
  “一次去喝老同事女儿的喜酒,那时候写了一些故事,但是没有改编成小说,给大家一看,他们都觉得这个有意思,鼓励我写下去。”宋国华说。自那以后,他开始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艺术加工,改编成一个个小说,名字叫《府桥酒酱店故事集》。
  微信分享百余個小故事
  在宋国华的小说里,主人公叫宋华,是个酒酱店员工,故事围绕着宋华从进店做服务员到最后当上经理的人生历程展开。
  “小说里人名是虚构的,但事件、地点、时间是真实的。”宋国华说。当时绍兴府桥有个酒酱店,濒临倒闭,他去了以后,努力扭亏为盈,让酒酱店重获新生。
  “每个故事都有独立的内容,合起来又有一条故事主线”。所以,除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有许多旧时代故事,很能引起那一辈人的共鸣。
  比如有一章讲的是做年糕,宋国华这样写道:梅湖大队虽说是一个穷大队,大队里有许多“倒挂户”,有的吃了午饭愁夜饭,但过年做年糕,却蛮热闹,几乎没有一户不自家做年糕的,哪怕家徒四壁,仓无米谷,也会向人家借几斤米,做上几斤年糕,有的人家,年糕一直吃到“双抢”季节。
  宋国华说:“大家都说喜欢看,所以我也有动力,继续写。”
  笔耕要到100岁
  开始连载小说后,宋国华每天早上4时30分就要起床,在手机备忘录上写下前一天晚上构思好的内容,然后,发送到各个微信群里。
  小说发出,事还不算完。宋国华会将大家的评语收集起来,交给女婿,和文章一起,打印出来。当然,如果说法有误,也会在微信群里及时纠正。
  “自己做个记录,当然也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结集成书。”宋国华说。
  写小说的同时,宋国华还是继续保持写日记的习惯。未来30年的日记,他都已经取好标题。77岁到84岁是“高龄八年”,85岁到92岁是“耄耋八年”,最后一本,93岁到100岁是“待走八年”。
  “当然前提是我能活到100岁。”宋国华笑着说。
其他文献
1986年,我正式退役了,先去北师大学英语,半年后,有一个机会,公派自费去美国留学。  不能躺在荣誉上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只想出去一两年,学学语言、开开眼界。另一个原因是,在中国女排这些年,得到很多荣誉,女排队员几乎是家喻户晓。虽然退役了,可我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老是被别人注意,身不由己,连上个街买东西,都受拘束。  可是,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撤”,他们总觉得,“女排”是中国的象征,
期刊
1963年,我考取了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离9月1日开学还有一个多月,我利用这段时间,为上大学做准备。  我的父母都是文盲,父亲是木匠,母亲是家庭主妇。他们对我考上大学,并没显出特别的高兴,更不要说吃什么升学饭了(当时也没有升学宴一说)。父亲希望我高中毕业跟他学木匠手艺,说学会手艺就有吃饭的本领了。母亲说,再读五年大学(当时内大是五年制),多大了!五年学个好木匠,成个家,安安稳稳过日子,多好!
期刊
1968年,我下乡插队后根本没想到以后能回城。1971年10月,经父亲的熟人———辽宁省昌图县昌图镇工业办刘主任帮忙,我进入昌图镇红卫工具厂当临时工。那时城里工厂是不允许用农村劳动力的,刘主任介绍我这个农村户口的人去他管辖下的工厂,冒了很大风险。  红卫工具厂是镇办企业,工人多是街道妇女,只有少数留城青年。我被安排到工艺车间,两台车床三班倒。和我一个班的是个姑娘,她叫赵秀英,性格开朗直爽。我初到厂
期刊
社区三面临湖,呈半岛形延伸至湖中;芦苇、睡莲等丰富的湿地植物宛若一幅秀美风景画,形成“天然氧吧”……这便是“泰康之家·楚园”养老社区所在地.rn“泰康之家·楚园”养老
期刊
我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之后,去敖汉旗林家地镇温泉治疗。那年我17岁,每天下池泡温泉,主治双手双脚红肿,身上其他地方也跟着泡。疗养院有许多患者,手脚强直、肌肉萎缩、行走艰难。所有病人都希望含着氡气的温泉能治好他们的病。然而,有人好了,有人没好,并且死了。我看到后,感觉很害怕。  这时候,有人告诉我,治类风湿最好的方法是让蜜蜂蜇关节,但一般人适应不了,太疼。大凡小孩子都怕激将,那一句“一般人适应不了”让我
期刊
197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中国音乐信箱”栏目,我任责任编辑及主持人.电台的“听众工作部”当时做了个调查,结果显示听众的点播喜好明显集中在抒情歌曲上.电台文艺部副
期刊
我参加工作之初,单位有位姓王的老同志,曾经因为男女问题,行政级别从十四级降到二十三级,仍然不屈不挠坚持搞。批判他时,领导要我立场坚定,语言似利剑,我想半天,也没想好这“剑”咋“利”,发言时说:“老王老王,何为老王?鸟为食死,你为色亡!”会场顿时笑成一片。别人捅我,小声说,领导都用膀胱(旁光)瞪你呢,吓得我钻进厕所半天不敢出来。  原因是我和老王关系好,我俩宿舍紧挨着。他是太行山人,参加革命很早。按
期刊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们期望过上有尊严、有质量的老年生活.如何让“富足而退,优雅一生”的生活理想成为现实呢?rn在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挺军看
期刊
为了参加市里“五老”宣讲,退下来两年后,61岁的我专门到上海接受演讲技巧培训。四天培训,收获不小。但是,我想认真回顾的,是我在学习开始时上台做的俯卧撑。我,被罚做俯卧撑!  开课当天,老师先让六十多个学员上台作自我介绍,并说,最后一个上台的要在台上做俯卧撑。我一开始没上台。最后,其他学员都自我介绍完了,我才上台。我在自我介绍时,除了“王婆卖瓜”一番,又宣传了长沙广电多么了不起。所以,我得到的结果,
期刊
看背影身材匀称,胜似少女;转过身,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并不是沧桑,而是自信和优雅。她叫黄炎贞,2016年1月从全球各地旗袍佳丽中被选出,应邀到北京的政协礼堂参加颁奖典礼,被誉为“中国最懂时尚的奶奶”。七十多岁穿旗袍走秀,勇夺全国大奖,黄炎贞说:“我可不觉得自己老。”语速不疾不徐,柔美中透着坚定。  贴五片膏药走T台  黄炎贞是福建罗源人,15岁就离开家乡,踏上三明钢铁厂招工的火车,告别父母外出打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