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官员遇到外国记者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人数不少却鸦雀无声
  瑞士日内瓦是数十个国际组织的办公地点,国际会议繁多。中国派出的代表团也自然穿梭在各大会场。常驻日内瓦时,我采访过的国际会议和中国代表团难以计数,跟外国记者时常交流。各国记者共同的感觉是,中国代表团虽然出席国际会议的频率增强了,但除了一些指定的官方发言外,几乎听不到中国代表的即席发言,更别说在会场上进行辩论了。
  一般来讲,各国政府官员出席国际会议,他們的任务不仅是拜会嘉宾,还要争取发言权,要向国际媒体传播本国的声音。
  但中国代表团人数不少却鸦雀无声。一位西方记者对我说,在报道中美贸易纠纷等涉华事件的时候,他们可以很容易地采访到美国大使或代表,至少他们的新闻发言人会针对某一事件发表评论。但要拿到中方意见却不容易。一个法国记者说:“我也愿意报道中国的观点和看法,电话打到中国的使领馆时,往往没有下文。一般中国官员都不接受采访。”
  
  被误解的规则
  中国官员的沉默和内敛,也有误解国际会议规则和新闻报道规则的因素。
  误解一是,中国代表团太注重表决结果。一些中国官员觉得参加会议只要能影响会议主办方和几个大国,有个理想的表决结果就好了。而实际规则是,很多国际会议其实就是沟通和争吵的场所,并非一定要做出决策,其会议宣言也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政府官员参加会议一般注重表达也注重表决,两方面并重。代表的声音越高,越能引起媒体关注。
  误解二是,认为一切媒体报道都会被等同于官方表态。所以,不少中国官员接受外国媒体采访非字斟句酌不开口。其实,西方官员常常声明这是他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然后即可轻松地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个人观点与官方看法有分歧,或引起媒体另类解读,他会声明是记者报道有误,把责任都推给媒体。
  
  妙用媒体自我宣传
  怎样与记者打交道是外国官员的必修课。常驻日内瓦的各国大使都主动与主流媒体的资深记者交往,既向记者提供报道材料,又通过记者了解其他使领馆和国际组织的动态信息。
  现在,了解国际会议和传媒规则,并熟练应对采访的中国官员越来越多。比如先后在日内瓦工作过的中国外交官吴建民、沙祖康以及中国前贸易谈判代表龙永图,都是最受驻日内瓦媒体欢迎的中国官员。他们几乎从不拒绝记者的采访,语言也有个性。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简单顺着外国记者的提问回答,反而机智地利用这类采访将中国政府的观点传递出去。
  不躲避记者,大胆跟记者交流,不怕流露个性,不怕措辞不全,这样的官员让记者觉得更有人情味,其观点更可信,也更有助于让西方媒体了解中国。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2007年10月26日)
其他文献
改革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打破分配上单一的劳动报酬局面,允许资本、技术、管理等参与分配。但如果职工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日益降低,也有违改革的初衷。  2007年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用数据说明,1990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下降12%。1990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为53.4%,2005年则下降到41.4%。与此同时,企业营业余额占GDP比例从21.9%增加到
期刊
对待“疑人”,我们一定要重证据、重事实,一定要防止先入为主、非此即彼、一棍子打死,搞“有罪推定”的狭隘思维方式。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為自古以来选拔使用人才的一个原则,一直被世人称道。这一原则在古代农业社会政治权力私相授受、信息沟通困难的情况下,有一定的适用空间。尤其在军事领域,由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用人不疑”对于发挥将领的主观能动性也有相当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用人不疑”作为行
期刊
“我要代表我的同事,感谢我们即将退休的伙伴——吴仪女士,她是一位中国人民的杰出代表。”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后的共同记者会上,美国财长保尔森如此与自己的谈判对手话别。    2007年11月23日,吴仪在出席中国美国商会岁末晚宴时,发表了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演讲,她在演讲的最后这样说道:“大家知道明年3月中国政府要换届,到那个时候我就退休了,不再担任任何职务,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告一个别,感谢
期刊
人民币,也许是2007年中国的第一大关键词。  这一年,是股市和楼市的盛宴,许多人通过炒房子、炒股票变得越来越富有,然而,更多的辛苦干活存钱的老百姓,不得不面对物价飞涨和财富缩水。  这一年,金融问题开始社会化,“流动性”和CPI成为了最流行的词汇,大家都为了要“跑赢CPI”焦虑不堪。如何处理流动性,人民币如何升值,不再停留在专家和政策制定者的口中,百姓也窃窃私语。  这一切,让大家聚焦于中国的货
期刊
乞丐可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普及最广的“职业”之一了,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乞丐的身影。他们行乞的手段各有不同,但都过着流浪的生活。如何救助和管理城市流浪汉,减少流浪乞讨现象的发生,也成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很多国家在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人性化管理和多渠道的社会救助方面尽显爱心。同时对于那些“职业乞丐”,特别是裹胁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用流浪乞讨方式牟利的犯罪行为,各国也制
期刊
在你事业的初期,成功的关键在于,要在拥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与自知有所不知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苏珊·艾维是第一位领导一家美国烟草公司的女性。她带领财富500强公司之一的雷诺兹公司成功地在2004年7月完成了R·J·雷诺兹公司和布朗与威廉姆森烟草公司的合并。  艾维是1981年在布朗与威廉姆森烟草公司作为一名销售代表起家的,后来成为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2004年,在R·J·雷诺兹公司和布朗与威
期刊
领导者用人不仅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以往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习惯化、固定化的知觉模式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常见的干扰领导者用人的不良效应有: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左右了对一个人的整体评价,而对以后的表现、以后的变化往往视而不见。第一印象好,对人的评价就朝好的方向发展;第一印象不好,对人的评价就朝不好的方向发展。   首因效应的弊端是多方面的。一是容易导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比如
期刊
抉择之痛苦  企业做到一定规模,老板自然风光,然而随之而来却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抉择,这种思考的痛苦是企业员工所不能理解的。企业到底要不要发展壮大?如果企业需要进一步发展,是自己来做还是请职业经理人?如果请职业经理人又面临着处理与职业经理人间的种种矛盾;矛盾发生时,职业经理人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了,但是老板却还得捡起烂摊子。老板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大公司的老板,有几千甚至上万人等老板发工资买米下锅呢! 
期刊
管理上司的本质是管理一种关系。老板只是关系的一半,而你是另一半,你们相互依存,相互期望。通常说来,你的成功一般是由你的上司来定义的,因此必须把握他的行事偏好,对他的工作风格保持敏感,才能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忽略上司的帮助而企图自给自足,是不切实际和目光短浅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5岁的小孩与妈妈一起到一家商店买东西。老板很喜欢这个小孩,就让他自己拿些糖吃,这个小孩却怎么也不拿,结果老板自己
期刊
“今天你旅行了吗”时下已然是一句时髦的话语。100多年以前,人们主要乘坐马车出行,时速大约是8千米;今天我们广泛乘坐的喷气式飞机,平均时速已经超过800千米。技术进步使地球变小,使旅程变得舒坦,但也使行走变得庸常甚至轻佻。  从古至今,人类生活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行走,“旅行”作为最基本的行为形态,始终贯穿着世界历史的全程。《旅行的历史》一书,实质上也是人类“流动性”的表现史。    香料价比金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