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乐曲的倾听中积累丰富的音乐素材,还可以通过乐曲感知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促进其情感体验能力和音乐直觉能力的发展。要想实现欣赏课的教学价值,教师需要采取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关键词】小学音乐 低年级 欣赏课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224-01
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受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一点,在课堂教学活动参与中,总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在欣赏课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机械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倾听的教学方式的限制,采取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其在积极参与中,既能获得丰富的音乐素材,又能实现情感体验,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组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其所编著的《怎样欣赏音乐》这本书中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想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其需要以倾听为手段,只有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在低年级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倘若教师能发挥倾听的作用,引导学生反复地倾听乐曲,可以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乐曲内涵,与其中所寄予的情感产生共鸣。需要注意一点,这里的倾听并不是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单纯地利用多媒体、录音机等向学生播放乐曲,学生在座位上静静聆听,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倾听,以此才能提高其倾听的针对性。以《大鼓和小鼓》、《大雨和小雨》为例,我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倾听曲调的同时,观看与之有关的图片,以此在眼耳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对大鼓、小鼓;大雨、小雨的节奏、速度、表现力等进行对比、分析。在这样的乐曲欣赏中,学生不僅可以带着问题,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倾听乐曲,还可以在乐曲对比、分析中对音乐产生感性的认知,为其获得有价值的音乐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2.通过“说”感受,捕捉音乐形象
“言为心声,音为心语。”简单地说,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才能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认知,如此乐曲才会在千变万化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画面,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新课改指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低年级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为使其感受到乐曲的变化,自主地发挥想象力,对乐曲中的画面、情感等进行自由联想,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我会根据所要倾听的乐曲内容,精心地为学生创设语境,使其在自我表达欲望的驱使下,自主地投身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并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对乐曲中的画面进行想象与描绘。以《山谷回音真好听》为例,我在欣赏课教学活动开展之初,先根据这首乐曲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静静地聆听这首乐曲,注意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在听之后,将自己所听到的内容说出来或者直接表演出来。”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在我提出要求之后,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在学生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播放了这首乐曲。在学生聆听之后,我引导其在小组中进行积极的讨论。在此次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我听到了声声的鸟叫声。”有的学生说:“我听到了瀑布奔流而下的声音。”……那么,这些声音有何特点呢?在此问题引导下,学生会继续想象,通过现象发现规律,促进其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
3.通过“唱”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的灵魂所在,音乐的千变万化往往与其丰富多彩的主题内容密切相关。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学生单纯地在座位上静静聆听,是无法深刻感知、理解乐曲的风格与特点的,甚至一些学生会在教师的长篇大论中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基于此,我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自我演唱的机会,先引导其倾听乐曲,然后哼唱,在哼唱的过程中自主想象其中所描绘的画面,以此加深实现对乐曲内涵的深刻理解。以《新年好》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过年的情境,以此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过程中,自主哼唱这首乐曲。在这过程中,学生会为热闹的氛围所感染,在哼唱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欢乐的氛围,进而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
总之,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低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感受,引导学生捕捉音乐形象,借此使学生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乙青.给音乐欣赏插上翅膀——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7(13):220.
[2]崔伟佳.多元渗透,倾听学生心中音乐回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7(24):78.
【关键词】小学音乐 低年级 欣赏课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224-01
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受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一点,在课堂教学活动参与中,总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在欣赏课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机械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倾听的教学方式的限制,采取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其在积极参与中,既能获得丰富的音乐素材,又能实现情感体验,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组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其所编著的《怎样欣赏音乐》这本书中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想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其需要以倾听为手段,只有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在低年级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倘若教师能发挥倾听的作用,引导学生反复地倾听乐曲,可以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乐曲内涵,与其中所寄予的情感产生共鸣。需要注意一点,这里的倾听并不是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单纯地利用多媒体、录音机等向学生播放乐曲,学生在座位上静静聆听,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倾听,以此才能提高其倾听的针对性。以《大鼓和小鼓》、《大雨和小雨》为例,我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倾听曲调的同时,观看与之有关的图片,以此在眼耳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对大鼓、小鼓;大雨、小雨的节奏、速度、表现力等进行对比、分析。在这样的乐曲欣赏中,学生不僅可以带着问题,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倾听乐曲,还可以在乐曲对比、分析中对音乐产生感性的认知,为其获得有价值的音乐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2.通过“说”感受,捕捉音乐形象
“言为心声,音为心语。”简单地说,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才能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认知,如此乐曲才会在千变万化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画面,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新课改指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低年级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为使其感受到乐曲的变化,自主地发挥想象力,对乐曲中的画面、情感等进行自由联想,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我会根据所要倾听的乐曲内容,精心地为学生创设语境,使其在自我表达欲望的驱使下,自主地投身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并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对乐曲中的画面进行想象与描绘。以《山谷回音真好听》为例,我在欣赏课教学活动开展之初,先根据这首乐曲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静静地聆听这首乐曲,注意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在听之后,将自己所听到的内容说出来或者直接表演出来。”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在我提出要求之后,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在学生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播放了这首乐曲。在学生聆听之后,我引导其在小组中进行积极的讨论。在此次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我听到了声声的鸟叫声。”有的学生说:“我听到了瀑布奔流而下的声音。”……那么,这些声音有何特点呢?在此问题引导下,学生会继续想象,通过现象发现规律,促进其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
3.通过“唱”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的灵魂所在,音乐的千变万化往往与其丰富多彩的主题内容密切相关。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学生单纯地在座位上静静聆听,是无法深刻感知、理解乐曲的风格与特点的,甚至一些学生会在教师的长篇大论中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基于此,我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自我演唱的机会,先引导其倾听乐曲,然后哼唱,在哼唱的过程中自主想象其中所描绘的画面,以此加深实现对乐曲内涵的深刻理解。以《新年好》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过年的情境,以此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过程中,自主哼唱这首乐曲。在这过程中,学生会为热闹的氛围所感染,在哼唱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欢乐的氛围,进而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
总之,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低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感受,引导学生捕捉音乐形象,借此使学生获得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乙青.给音乐欣赏插上翅膀——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7(13):220.
[2]崔伟佳.多元渗透,倾听学生心中音乐回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7(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