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建构学生的符号感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z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构建学生的符号感是新课标的一个明确要求,但是当前初中数学教育更加侧重现有的知识以及结论,忽略了学生符号感的培养,本文作者对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符号感;新课标
  
  在以往的中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现成的知识以及结论,而忽略了数学的实用性. 在新课标中首次明确的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生的符号感,非常重视学生符号感的构建,构建学生的符号感成为了中学教学六个核心概念的一个部分.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具体情况中,抽象出数学关系变量的变化规律,并且能够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数学关系以及变化规律;2.能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3.数学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和数学符号彼此间互相转化;4.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数学符号问题. 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生的符号感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符号感
  良好的教学情境首先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精神更加集中,其次学生能够体会真实的数学符号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教学情境理解教学,将抽象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明确把数学知识符号化的过程,使教学更加轻松化,有趣化. 在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教学时,通过展示奔驰车的标志,中国农业银行等标志,学生作出判断,最重要是使学生理解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区别.
  二、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学生符号感的培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因而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培养的过程也会不断地深入. 在刚刚接触方程的时候,我们用字母来表示数,很多学生都会感到困惑. 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如果字母作为一个数的不确定名词,那为什么要用那么多a,b,c…其实,这就像我们讲到这个人和那个人一样,学生不理解a 怎么能够等于b,你可以告诉他a与b可以不相等,但也可能偶然相等,就像我想象中的人恰好和你想象中的人相同. 最本质一点是要学生知道字母表示某一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东西. ”在不同的情境中字母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例如,方程4 = 3x + 1,在这里x只是表示一个特定的值,y = 2x表示一个函数,x是自变量,可以取定义域内的所有的数,两处x所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够抽象出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最终能够用数学符号正确表述出来.
  三、突出数学符号的外形特征,增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辨别能力
  在理解数学符号的时候,应做到形与意的统一,将数学符号的外形与相应的语言所标识的对象相联系,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一般情况下,数学符号的外形特征越明显,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是越容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数学符号的外形特征,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例如,a > 0,b < 0,|a| > |b|,则a + b = |a| - |b|;若a < 0,b < 0,则有a + b = -|a| - |b|,通过以上法则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绝对值的含义,并且也学会了运用数学符号来表述数学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定理或者是概念用汉语叙述起来非常的复杂,很不方便学生记忆,而使用相应的数学符号来记忆就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的几个判定定理的时候,用汉语记忆就很不方便,因而我们采用了数学符号来简化,如:两个三角形三组对边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SSS或者是边边边),两个三角形两个角以及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ASA或者是角边角).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轻松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符号感.
  四、多整理归纳,形成数学符号知识网络,丰富学生的符号体验
  数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作图、计算需要学生亲身实践才能够培养出感觉. 从构建主义的学习观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相互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之上主动构建的过程,数学符号意识也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要想具有良好的数学符号意识则需要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及数学知识,数学经验一般来自于数学实践,因而在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充分让学生动手,强调学生的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以此来构建自身的数学符号意识. 并且数学符号有很多,丰富多彩,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数学符号的量还会增加. 数学符号都可以归纳以下几个大类:1.对象符号,个体对象符号如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整数、自然数)、∞(无穷大);可变对象x,y,z…表示变量,A,B,C…常用来表示几何中的点,a,b,c…一般表示直线;2.运算符号+,-,×,÷等;3.关系符号≤,≥,<,>,=等. 构建数学符号网络之后,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数学符号,拓展学生的思维. 要强调学生对符号的理解,比如负号的理解,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都是用零下温度来引入的,也可以买东西用了10元钱记为-10这样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负号理解. 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不断强化了原有知识.慢慢的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使数学符号意识得以提升.
  五、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提升数学符号意识
  多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将数学模型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让学生发觉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数学之思、数学之用. 明确数学的实用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闰炳霞.学生符号感的培养——从“字母表示数”谈起[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2).
  [3].刘春梅.探究初中数学教学课程理想之路.科技文献,2003.
  [4].聂艳军.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
其他文献
企业国际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其国际化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成功国际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知本是关于如何将个体、组织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等转化为有形或无形资产的资源。知
1965年在世界银行发起下缔结的《解决各国与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的公约》,是1945年以来在国际范围内保护外国投资及处理投资争议的各种方案中见诸实现的国际体制之一。公约不仅规定了对国际投资争端的具体处理办法,而且涉及到国家豁免、国家责任,当地救济、外交保护以及法律适用等重大原则问题,因而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公约的制订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论,并就我国应否加入公约以及如何利用国际投资争端中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摘要】 数与形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存在的形式. 数与形这两个基本概念是数学的两块基石. 二者珠联璧合,借助图形可将许多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直观化. 将图形转化为代数问题可获得更加精确的结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数形结合;抽象;直观;快速精确    数与形在内容上互相联系,方法上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正如华罗庚说:“数形
直接选举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与确定是整个选举制度的"入口"环节,候选人确定过程的民主程度决定着产生代表的代表性、广泛性与正当性,直接关系着整个选举的民主实现程度。现行县乡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进一步丰富了电气设备工程的内涵,建筑物电气设备的安装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一部分,其安装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质量和成本,还关
【摘要】在解题过程中,当迁移题和源题之间具有结构共同性,且表面相似和条件隐蔽性为中等程度时,通过“分解”出共同的结构,找到迁移的途径;而当问题之间的结构共同性较为隐蔽时,则需要通过辅助线“勾勒”出潜在的结构共同性,以完成迁移.  【关键词】数学问题解决迁移;结构共性;分解;构建  本文系2008年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级课题“全科型小学教师数学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刘题编号为XYS08N12)的阶段
笔者在文《例谈用通性解法解题》一文中提到: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喜欢对一题的解法作多种探究,缺少的是对各种解法作对比分析,讲解时要强调通性解法淡化特殊解法.然而“淡化”并不等于“不讲”,教师在讲某题的通性解法时,若能附带补讲一、二种该题的特殊解法,带给学生们的效果是眼前一亮: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东西嘛!也很丰富多彩嘛!而且特殊解法往往是突破习惯性思维的解法,是“创造性”解法.经常训练对培养学生们的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接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对其所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结果阻断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
关于黄老之学产生的时间和地点问题,学术界尚无定论,本文作者赞同黄老之学起源于战国中期齐国的看法,本文意在从促成黄老之学产生的外部条件和黄老结合的内在契机两方面来说明黄老之学起源于战国中期的齐国绝非偶然,而是具备了历史的必然性的。本文认为:齐国独特的文化气氛和因任自然的历史传统、田氏代齐以后积极整饬吏治促进法治改革的客观要求和稷下学宫这个良好的学术基地的存在是黄老之学得以创设的外部条件;而经过阴阳家改造过的兼具祖先和神的特质的黄帝形象所表现出的在政治上的极大权威与齐国道家在哲理上的磅礴气势、其土德秉性与老子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按教学大纲和课本,扎扎实实地去教就行,这看法,那看法,杂念那么多,怎能把书教好?”这“不要看法”的老师,本身就是提出一种看法,一种主张,人总是按着某种思想去行动,数学中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实践着自己的看法,英国学者Pual Ernest在《数学教育哲学》一书的中开头就引述Thorn说的话:“事实上,无论人们的意愿如何,一切数学教法根本上都出于某一种哲学,即便是很不规范的教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