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应对学生开展节能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以能源安全、节能为主要内容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国家倡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实现万元GDP比2005年下降20%,并作为有约束力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要实现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人们节能意识的树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应该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能降耗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普遍树立起节能的意识。学校的节能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认真开展起来。本人在此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开展节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节能教育在目前形势下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使包括青少年学生在内的全国人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我国能源供求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石油的供求形势更为尖锐。自1990年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2003年已达44.7%。国际能源机构分析,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有一半依赖进口,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的80%将依赖进口。
  2、节能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而这些能源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努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才能缓解经济发展与能源供求不足的矛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投入,是构成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能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0、1/20、3/5,而且我国能源的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据测算,我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能源的利用率仅为美国的11.5%。这种巨大的反差使我们的节能更显得迫切和必要。
  3、节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体现。这其中,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是重要组成部分。
  
  二、节能教育内容的选择
  
  节能教育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内容选择适当才能吸引学生,增强教育的功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比较详细地向学生介绍现阶段我国能源供求的严峻形势,让学生认识到节能势在必行。
  2、向学生大概地介绍国家的能源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能源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战略。
  3、向学生简要介绍节能的途径、方法,如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采用先进技术等。
  4、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节能问题的谈话、论述,增强节能教育的权威性和号召力。
  5、向学生简要介绍国外开展节能活动的实践及其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节能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认识和行动,是大趋势。
  6、向学生介绍一些节能的科技知识,如使用节能产品等,让学生认识到节能切实可行,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逐步养成一种自觉的习惯。
  节能教育内容的选择要遵循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载体,在介绍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教育,提高认识。
  
  三、节能教育的途径渠道
  
  学校节能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多方面进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进行。如地理学科讲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时,既要说明我国是资源大国(从资源的种类和总量来说),又要强调我国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的小国,使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能源的必要性。又如政治学科的经济常识部分在讲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问题时,也可以渗透节能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节能间接地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节能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利用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场合进行宣讲。可由老师、领导主讲,也可以由学生作主题发言或演讲。
  3、由学有专长的老师做专题讲座。比较系统地讲解能源问题,使学生对能源问题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
  4、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老师编写《学校节能教育读本》发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本简明、通俗的小读物,使学校的节能教育体系化、长期化。
  总之,学校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节能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节能意识并积极实践,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一、教师要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教师要有美好的职业情感,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浓烈深沉的情感是语文课较突出、鲜明的特点。如:读了来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那火车站送别时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仿佛就在眼前似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作者自始自终怀着真挚的感情,在描写一个动人的故事。《背影》的抒情是含蓄的、内在的,它自然地流露在故事中,有层次、有节奏地随着故
期刊
即使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也会为自己的课堂缺乏色彩而大伤脑筋。一根粉笔、绘声绘色的语言、有趣的但却无法产生动画效果的幻灯片让学生充满期待的眼神黯然失色。如今,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等方面根本性地发生了变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
期刊
绿色化学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一门新兴学科,又称环境无公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原子经济学等。绿色化学的目标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最终实现零排放和零污染。把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绿色化学的产生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女士以密歇根州东兰新市为消灭伤害榆树的甲虫采取的措施为例,披露了杀虫剂DDT危
期刊
一、调查目的    1、真实了解2007届高三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为高三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2、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改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现实依据。  3、为开拓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新局面积累经验。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在07届1—12班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8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80份,收回有效试卷179份。  2、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自己编制的
期刊
教研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教研组作为学校的教学业务管理基层组织,承担着本组的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的职责。我们化学组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建立共同愿景,创造性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探索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完善教师培养制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根
期刊
国外有学者提炼出“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要由知识传递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反思是必经之路。教学反思也正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
期刊
现代战争不光是武器的较量,而且是军人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较量,以上四种素质构成战斗力的结构,相互联系,互为促进。实践表明,心理素质不能全部通过思想教育、技术训练和体育训练而自然养成,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一些科目和内容,使心理训练贯穿于整个军事训练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军人的心理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一、提高军人智力的训练    这一点就是培养军人顺利使用
期刊
中国历史教学要完成三项任务: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智能。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各地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大家采用的教学方法虽不尽同,但各有千秋。究竟哪一种方法为好?我认为方法不应强求一律,而应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学生情况及教学设备等)来确定。现将我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尝试汇报如下:  我们是市属非重点中学,教学设备比较差
期刊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素质教育”的解释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促进个体德智体美的发展,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以发展个性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概念,在最初的时候是针对理工科院校学生缺乏人文知识训练而提出的。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也对素质教育作出完整的定义,他说,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
期刊
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妇女们的解放,传统文化、观念的变迁和更新,教育和科学的发展,社区与家庭结构的改变,人们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在我们的祖先开始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的时候,为了维系社会生存和延续的需要,年长的一代必须把生产劳动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从儿童时代起就逐步传授给他们。在生产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