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JFASDJFASDJF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也会为自己的课堂缺乏色彩而大伤脑筋。一根粉笔、绘声绘色的语言、有趣的但却无法产生动画效果的幻灯片让学生充满期待的眼神黯然失色。如今,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等方面根本性地发生了变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那么,现代信息技术在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中有何作用呢?通过在工作实践中的尝试,我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与想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阅读教学空间
  
  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它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观潮》一课,课文描述的是海宁盐官镇所见的“一线潮”,作者描述的是潮来之时像“一条白线”,像“一道白色的城墙”,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其实,钱塘江大潮远不止书中描绘的一种情景,还有交叉潮和回头潮。我备课时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增强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信息媒介丰富的信息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予以展示,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像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阅读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軟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上音乐,视听感觉新,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例如:执教《长城》一文时,使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气魄势伟的长城,配上雄壮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诵,图文并茂,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心灵的震撼,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美中享受,在兴趣中全身心投入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网络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集多种信息资源于一体,使人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课本中的精读资料外,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如果让他们从网上去寻找一些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不仅节省了购买的时间和费用,而且交给学生一种到课外去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如:学了《长城》一课,学生还想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图片,教师就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既帮助学生解决了难题,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了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
  总而言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绝对不是赶时髦,实践证明,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法宝,应该得到更多的推广、运用。当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使用。随着人类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其他文献
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有很多缺陷,比如重分数轻能力、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及教育内外环境的不完善等等。但在应试教育的主基调下,这些不是很快就可以改变的,而是需要过程。在这一特定阶段,我们不能原地等待,而是要想一些解决之道,在一定程度上使之得到改进,扬长避短。创造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思路,需要先找一个突破口。我们先从教育方式上尝试创新。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古人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期刊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也使学生望而生畏。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
期刊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兼有工具性。新大纲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美学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众多的美学内容,教师若能将其中的思想内容与美学有机结合,就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  首先,教师可依据教材中丰富的美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美的知识,体验和感受其中的美。如:课文中自然美的内容,它来自自然本身,然而它经过作家精工的笔墨、巧妙的艺
期刊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首先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主体意识。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被教师牵着走惯了,好比“笼养的小鸟”,突然要将它放飞,有的小鸟根本就不愿出笼,有的出去了又飞回来,最惨的是飞出去却因不会觅食而饿死。  有些教师备课就是抄教参,教案精心设计,往往多从教师“教”的层面考虑,注重是否教得流畅、是否教得漂亮。而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身是充满着变数的,教学过程中的种种“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要主动学习、自主探索,但决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导”了,反而对教师的“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起好引导作用、在什么时候要“导”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提供研究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
期刊
依照矛盾的普遍性的观点,教学过程可视为诸教学矛盾体的组合过程。将教学矛盾体有机结合,进行辩证教学,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矛盾。下面谈谈几对教学矛盾体的辩证关系。    一、察物与悟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础是观察实验,我们强化演示实验是符合物理教学规律的,当然也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正宗工艺”,况且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
期刊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是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
期刊
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同学们理解的快慢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预习了课文的同学,就会易理解、易接受,学得也深入。那么,指导学生预习该注意哪几点呢?    一、清除文字障碍    预习课文,首先要求学生扫清文字障碍,查字典注音,识字词懂句意,不懂的作记号。    二、朗读课文    扫除了文字障碍以后,为了把生字词记得更牢,必须把课文内容多读几遍。要求: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直到顺口。  “书读百遍,
期刊
有教育专家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要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现实是怎样呢?我执教四年级时,曾经布置一篇名为《我的校园我的家》的命题作文,结果令人沮丧:70%的作文都是摘抄或者组接而成的。由此可见,“不诚实”的种子已在一部分同学的心里发芽了。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小学生作文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我们不能侧重于
期刊
一、教师要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教师要有美好的职业情感,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浓烈深沉的情感是语文课较突出、鲜明的特点。如:读了来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那火车站送别时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仿佛就在眼前似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作者自始自终怀着真挚的感情,在描写一个动人的故事。《背影》的抒情是含蓄的、内在的,它自然地流露在故事中,有层次、有节奏地随着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