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彩画属西画,传入我国已有200年的历史,在学校美术教学中作为一门课程也将近100年历史了,它成为一个很普及的画种,长期以来在水彩画教学中,人们对水彩画的几个问题形成了固定的观点,现已渐渐露出弊端。在此就过去人们在水彩画中几个习以为常的观点作一番重新审视。
1、水彩画适于做富有诗意的抒情曲,不适于做过大幅面的、长期反复修改及深入刻画的大场面制作,适合轻快的、一挥而就的作品。在水彩画学习与创作的道路上,基本上就是以小幅面的写生为主,作品面貌基本上是以淋漓的水分、轻快的大笔扫过纸面的“抒情曲”,画些诸如雨中树林、江南水乡一角、花卉静物之类的小品。在绝大多数的水彩画展里。水彩画集中我们所看到无非是上述类型的小品画,据一些水彩画作者說此类小品画容易出售,送个礼人家也喜欢,可谓“雅俗共赏”了。
从初学者入门的角度来看,它能让人们快捷地掌握一些水彩画技巧。但如果将此种观点作为一种教条,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无形中给自己的绘画创作加了束缚。其实,我们认真仔细地分析国外水彩画发展史上的各时期、各类型作品,再来看看被人称为“怀乡写实主义”的美国当代画家安得鲁 怀斯的作品,他的一些人物画和风景画,色调深沉,细节刻画细腻,而这些细节对于传达他的忧郁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画面呈现出一种沉重的分量感,引人深思。我们的水彩画是引进的,由于认识得不全面,而漏掉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认真学习水彩画传统,从源头学起,广采博收,不要作茧自缚,开拓水彩画的广度、深度。
2、水彩画工具简便,适于作为美术专业的色彩基础课。许多从院校毕业的人多年以后水彩的水平不升反降,这是怎么了?该反思我们的水彩画教学了。正是这种不强调艺术性(或是在口头上提及而不落实)而只作技术层面的传授,导致了艺术性与技术的割裂,导致了他们创作欲望的冷却,一旦毕业就抛弃了画笔,水平当然是大幅下降。
水彩画之所以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使用一些技法来达到情感的表达,才上升为艺术,这是一个飞跃。而我们的水彩画教学基本上只停留在纯技术的层面上,还未进入到艺术的层面。而要有这个飞跃,就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有关。另一方面,创作观对水彩画教学也有很大影响,人们觉得油画比较适合此种创作而水彩画并不适合,所以也就在主流官方大展中自然冷落了水彩画,水彩画在人们心目中只落个“小品”和“技巧训练”的形象。水彩画作者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也没有必要去和其它画种硬争什么“主流”。
3、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在工具上很接近,既是国画又可以作为中国水彩画看待,学习中国水墨画便能使水彩画民族化。众所周知水彩画是从欧洲传到中国来的,进入中国的美术课堂也只是近百年的事。盲目自夸自己古来就有水彩画甚至比欧洲还早,这对今天的水彩画教学有什么意义?是否工具材质上的接近(都是用水、用纸)就可以简单地进行“中西合璧”了?是否学几笔中国水墨画然后嫁接到水彩画上就“水彩画民族化”了?这实在是当今中国水彩画教学中的一大误区,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迷失,以为用水墨的方法就能代替真正的水彩画全面性的学习。
强调笔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重要特征,虽然从材质本身的特点来看,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是相通的,但由于中西绘画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基因”,流淌着各自的传统文化血液,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毕竟是不同的画种,水彩画的内在精神是西方绘画的写实性,注重的是对色彩、光影明暗的捕捉再现。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外在的用水、用墨的特征去生搬硬套,这并不是使水彩画“民族化”而只会带给人们不伦不类的感觉。在水彩画中出现过许多这样的作品,用水彩画的工具材料,用中国画的笔法、线条,用近乎黑白的色调,用中国画式的泼墨,甚至模仿国画的题诗落款印章,俨然想表明“中国水彩”的身份。我们的课堂上就教出了许多这类既不像水彩画有不像中国水墨画的所谓“中西合璧”的画。这些大量存在的尚未成熟的、缺乏自信的绘画观念,虚假的“民族化”口号,技术层面上的玩花样,误导了许多水彩画学子。其实,在融汇东西绘画方面作出努力并取得成果的画家并不在少数。如:林风眠的方型构图的静物,虽是明显的印象主义色彩、构图,但仍不失东方情趣。
我们的水彩画教学应当让学生摆脱束缚,拓宽思路,扩大题材面,鼓励学生在技法、手段、工具、材料上的变化革新,培养创新意识、探索精神、更新观念。
1、水彩画适于做富有诗意的抒情曲,不适于做过大幅面的、长期反复修改及深入刻画的大场面制作,适合轻快的、一挥而就的作品。在水彩画学习与创作的道路上,基本上就是以小幅面的写生为主,作品面貌基本上是以淋漓的水分、轻快的大笔扫过纸面的“抒情曲”,画些诸如雨中树林、江南水乡一角、花卉静物之类的小品。在绝大多数的水彩画展里。水彩画集中我们所看到无非是上述类型的小品画,据一些水彩画作者說此类小品画容易出售,送个礼人家也喜欢,可谓“雅俗共赏”了。
从初学者入门的角度来看,它能让人们快捷地掌握一些水彩画技巧。但如果将此种观点作为一种教条,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无形中给自己的绘画创作加了束缚。其实,我们认真仔细地分析国外水彩画发展史上的各时期、各类型作品,再来看看被人称为“怀乡写实主义”的美国当代画家安得鲁 怀斯的作品,他的一些人物画和风景画,色调深沉,细节刻画细腻,而这些细节对于传达他的忧郁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画面呈现出一种沉重的分量感,引人深思。我们的水彩画是引进的,由于认识得不全面,而漏掉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认真学习水彩画传统,从源头学起,广采博收,不要作茧自缚,开拓水彩画的广度、深度。
2、水彩画工具简便,适于作为美术专业的色彩基础课。许多从院校毕业的人多年以后水彩的水平不升反降,这是怎么了?该反思我们的水彩画教学了。正是这种不强调艺术性(或是在口头上提及而不落实)而只作技术层面的传授,导致了艺术性与技术的割裂,导致了他们创作欲望的冷却,一旦毕业就抛弃了画笔,水平当然是大幅下降。
水彩画之所以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使用一些技法来达到情感的表达,才上升为艺术,这是一个飞跃。而我们的水彩画教学基本上只停留在纯技术的层面上,还未进入到艺术的层面。而要有这个飞跃,就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有关。另一方面,创作观对水彩画教学也有很大影响,人们觉得油画比较适合此种创作而水彩画并不适合,所以也就在主流官方大展中自然冷落了水彩画,水彩画在人们心目中只落个“小品”和“技巧训练”的形象。水彩画作者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也没有必要去和其它画种硬争什么“主流”。
3、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在工具上很接近,既是国画又可以作为中国水彩画看待,学习中国水墨画便能使水彩画民族化。众所周知水彩画是从欧洲传到中国来的,进入中国的美术课堂也只是近百年的事。盲目自夸自己古来就有水彩画甚至比欧洲还早,这对今天的水彩画教学有什么意义?是否工具材质上的接近(都是用水、用纸)就可以简单地进行“中西合璧”了?是否学几笔中国水墨画然后嫁接到水彩画上就“水彩画民族化”了?这实在是当今中国水彩画教学中的一大误区,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迷失,以为用水墨的方法就能代替真正的水彩画全面性的学习。
强调笔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重要特征,虽然从材质本身的特点来看,水彩画与中国水墨画是相通的,但由于中西绘画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基因”,流淌着各自的传统文化血液,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毕竟是不同的画种,水彩画的内在精神是西方绘画的写实性,注重的是对色彩、光影明暗的捕捉再现。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外在的用水、用墨的特征去生搬硬套,这并不是使水彩画“民族化”而只会带给人们不伦不类的感觉。在水彩画中出现过许多这样的作品,用水彩画的工具材料,用中国画的笔法、线条,用近乎黑白的色调,用中国画式的泼墨,甚至模仿国画的题诗落款印章,俨然想表明“中国水彩”的身份。我们的课堂上就教出了许多这类既不像水彩画有不像中国水墨画的所谓“中西合璧”的画。这些大量存在的尚未成熟的、缺乏自信的绘画观念,虚假的“民族化”口号,技术层面上的玩花样,误导了许多水彩画学子。其实,在融汇东西绘画方面作出努力并取得成果的画家并不在少数。如:林风眠的方型构图的静物,虽是明显的印象主义色彩、构图,但仍不失东方情趣。
我们的水彩画教学应当让学生摆脱束缚,拓宽思路,扩大题材面,鼓励学生在技法、手段、工具、材料上的变化革新,培养创新意识、探索精神、更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