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浅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nu_l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达到全力以赴,努力探索进取,甚至创造奇迹的地步。
  教师应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起学生的思索,使课堂所氛活跃,使学生的注意集中或者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我对同学们说:“我有一件事想麻烦同学们帮我办一办。”学生纷纷举手,几个平时比较调皮的手举的更高了。我亮出一块先前用过的胶合板制的三角板说:“我这块三角板断了一个角,需要照原样再做一块,但断掉的那个角不知丢哪了,可能被扫到垃圾箱去了,想请大家帮助去找,好再做一块。”有些学生想马上去找,但也有几个学生说不必,可以通过这块重画出原来的那个三角形。一时学生议论纷纷,这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行了“两角夹一边”的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学习中去。这样课堂上就能收到很理想的效果。知识的获得靠记忆,但遗忘是在所难免,所以保持记忆十分必要。一般我们把记忆的东西编成口诀来记,这样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理数的运算较为复杂,法则较多,可总结成如下口诀:有理数运算并不难,符号第一记心间;加法须取大值号,乘法同正异负添,减变加改相反数,乘改除法用倒数;混合运算讲顺序,乘方乘除后加减。
  二、不断改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或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动力,便可有效地激发兴趣。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这样,何愁学习没兴趣呢?因此,从情感因素入手,优化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去学习该课程。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就得喜欢学生、关心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往,使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的可亲、可近。教育家捷尔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他才能教育孩子。”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蹲下身和学生交流和沟通,且多去班级各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身边的事,和学生拉拉家常,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朋友,学生一定会喜欢你!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对激发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学生由于自我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的体验,那么它随之而来产生主动学习内驱力,而个人内驱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无法比拟的。因此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就是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内因,因为只有内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依据。所以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总之,现在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中有权去设计活动方案,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及活动材料,能够自己控制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学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的地理 学科,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 质的有效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
期刊
我在十几年的阅读教学中,曾经和很多语文教师一样,学习生字词后,逐段讲解,告诉学生课文写了什么,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没有真正带领学生走进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获知过程的体验,学生语文素养没得到培养。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激起学生理解记忆和对学习问题探索的兴趣。因此,小
期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学中显得更重要。我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的体会如下:  一、教师首先应强化自身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
期刊
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在这里可以总结为:淡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为主体;淡化纯粹的知识教学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突出。下面就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来说  教师应首先更新旧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中跳出来,要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普遍实行,更多新的教育理念出现了,这些理念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理
期刊
摘要:2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论语》讲的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孔子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支柱的基石。  关键词:孔子 教育思想 教育支柱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份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认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通过“四个学会”来实现,即学会求知(learning to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课文叙述的是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现河北大名东)留守梁世杰(蔡京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那么,吴用等人采用怎样的策略“智取”了杨志一路上小心谨慎押送的“生辰纲”?  纵观全文,细心体会,不难发现,吴用等人采用了“四智”毫不费力的夺取了“生辰纲”。  一、智是巧用天时  文
期刊
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而每期教材中的“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内容,学生已经学过或大部分已掌握。按照“教师讲——学生练——教师改”的常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总复习,未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总复习呢,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起。  一、归类整理,系统复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师的思想在解放,教学模式在改变,语文教改是卓有成效的。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使用,使阅读教学有了大大的改观。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许多意蕴优美的课文,来训练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美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摒除旧的教学理念,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所进行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占统治地位。  “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
期刊
如果您现在去问学生:你喜欢上什么课?您得到的80%答案是体育课,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它应有的贡献。很多科目学生都很喜爱,很想了解,但没有一种科目像体育那样既能掌握知识、满足兴趣、快乐氛围,又有非常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强身健体的作用。虽然体育运动本身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是靠老师与学生共同发掘的,如果只是枯燥单调的教材,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死气沉沉的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