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窑井田侵入岩发育特征

来源 :煤炭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o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同煤田东周窑井田在勘探和开采过程中揭露了大量的侵入岩.通过对井田勘探资料的整理分析,井下地质编录和采样观测,研究侵入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岩性特征及接触变质煤的特征.结果 表明:东周窑井田侵入岩主要分布于井田北部的太原组5#和山西组山4#煤层,岩浆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减薄;侵入岩在煤层中会形成具有指状结构的岩床;岩床出现碳酸盐化作用,整体呈灰白色;接触变质作用使正常煤转变为具有各向异性的热变组分的热变煤并生成大量的碳酸盐矿物.
其他文献
为防治采用小煤柱护巷的特厚煤层首分层工作面临空巷的冲击地压,对3503-1工作面临空巷道频发的冲击地压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邻近采空区存在悬项导致巷道变形严重、应力集中程度较高;临空侧矿震集中导致巷道受高动载扰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将临空巷道布置在邻近分层工作面采空区下方的煤体中,利用工作面回采后形成的应力降低区减小巷道所受的静载荷,利用巷道上方采空区内松散的煤岩体降低巷道所受到的动载扰动.经实践验证,临空巷内错布置能有效防治冲击地压,使巷道两帮移近量、底鼓量、顶板下沉量分别减小94%、85%、65%,可
为解决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煤基固废排放难题,在流态化浆体处理技术构想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的固废处置技术处理能力、技术适应性,明确了浆体管道充填的技术原理及主要手段,给出了包含高位注浆充填、邻位注浆充填和低位灌浆充填在内的多种浆体技术手段的定义、技术特点及适用条件.并针对其主要技术手段开展了浆体管道充填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覆岩破碎区精准成孔技术,确定了充填关键参数确定方法,形成了浆体充填系统优化模型.实践证明,浆体管道充填技术是我国煤基固废处理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应用结果显示该技术可满足煤基固废的处理需
以长平矿43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分析和现场实测互相验证的方法,总结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得到“三带”高度范围:垮落带最大高度为23.2~25.9 m、裂隙带最大高度为20.2~65.3 m、弯曲下沉带高度为166.7~181.4 m.表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偏小,数值模拟得到的“三带高度”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可适用于“三带”高度的确定.
为分析煤层倾角对综放沿空留巷支护体稳定性的影响,以8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建立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结构与支护体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得到与煤层倾角有关的支护体阻力计算公式,数值模拟不同倾角下巷旁支护体变形失稳的特征及围岩稳定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巷旁所需的支护阻力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而增大,沿空留巷顶板垂直位移变化量相对于底鼓量较小,底板受煤层倾角的影响更加严重.
针对圆形封闭式储煤场盘煤效率低、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多点激光扫描3D点云模型成像的自动盘煤系统.通过在穹顶仓内部空间合理布置激光扫描仪,对仓内存煤料堆进行全覆盖扫描,然后利用德内洛三角建模算法,将获取的三维点云进行三角建模运算,使采集的点云数据形成可编辑网格图形,再基于微积分算法将所有网格图形进行体积计算,最后得到整体煤堆体积,由此算出煤场内的储煤量.该盘煤系统在神宝能源储装中心穹顶仓煤场工程应用,解决了穹顶仓储煤场盘煤系统的协调规划及点云处理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储煤场的高效、精准盘煤.
随着资源枯竭,开采作业向深部延深,应力对巷道的破坏严重,增加了深部巷道修复的频率和成本.为修复深部巷道,在围岩加固支护中通过应用注浆技术,形成钢网十喷浆+锚梁+中空锚索+注浆的联合支护体系.加强了破碎围岩的整体性,改善了应力分布,大大延长巷道服役时间,取得较好实际支护效果,有效地降低了煤矿生产成本.
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单根锚索作用范围,并通过锚索张拉引起的附加垂向应力与位移提出了锚索实际作用范围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根锚索作用范围的影响因素,最终建立了锚索作用范围指导巷道支护的系统性方法.结果 表明:层状岩体的弹性模量会对垂向应力、位移分布产生直接影响.下层岩体弹性模量减小,更容易引起沿锚索轴向的锚索作用范围的改变;锚固围岩体在应力方面,有无约束对应力改变不明显,但在位移方面,周边约束条件会对锚索作用范围产生很大的影响,可减小到原来的1/2;增大锚索的布置密度
巷道底板锚固孔钻进时存在排渣困难、锚固孔成孔效率低、卡钻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室试验的方法,研究巷道底板岩层钻进时钻渣粒径分布特征.理论分析表明岩层被钻进后,形成钻渣的粒径存在多种分布规律,常用描述钻渣分布规律的函数有3种.通过实验室试验可知,采用现场常用的钻头施工锚固孔时,发现在钻进初期产生的钻渣粒径较大,钻渣颗粒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1~1.5 mm,粒径小于0.1mm和大于1.5 mm钻渣颗粒分布相对较少,实验室实验结果表明钻渣粒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在总结平煤股份十二矿己15-31020工作面托复合顶板开采面临问题及深部煤矿冒顶事故发生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采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复合顶板离层、冒落、垮落的特征和规律,确定了托复合顶回采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通过验算工作阻力进行了掩护式液压支架的选型,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性实施了工作面煤体注水、煤岩体注浆、供液系统优化等技术试验,提出了基于强化顶板支撑-强化技术创新-强化考核管理的“三位一体”破碎顶板主动控制技术体系.试验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控制复合顶板,月进尺提升30%
以某矿81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综放开采沿空留巷合理支护体宽度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结构与支护体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沿空留巷巷道的稳定条件和支护体的支护阻力公式,揭示了综放沿空留巷稳定机理,得到了综放沿空留巷支护体支护阻力的计算公式.数值模拟巷旁支护体不同宽度对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和支护体失稳变形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支护体宽度越大,支护阻力越大,其支护强度越强,支护效果越好;在本工程背景下,支护体最合理宽度应为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