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理念及专业认证下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yyqq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达到“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及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该研究通过对二者的深度剖析,建立了对应的关联指标,并对每门课程进行了指标属性分配,从基础上改革了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实现了“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课程全覆盖
  [关键词]“五有”人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2-0070-04
  山东理工大学于2017年提出了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下简称“五有”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1],为该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我国于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2],此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受理数量大幅度增加[3-4],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有198所高等院校的846个工科专业通过了专业认证,成为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的成员[5-7]。
  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白2001年起开展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具备工程技术与管理核心技能,能在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行业从事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毕业后经过5年时间的锻炼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并成长为执业工程师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有在校生800余人,每年为社会输送人才约200人,为山东乃至全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助力。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紧跟专业发展的步伐,提出了以培养“五有”人才为目标,加快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步伐,以《山东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2017版)的编制为契机,展开了基于“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课程体系研究。
  一、“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关联指标研究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关于毕业的要求
  《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文件》(2017版,总第6版)通用标准巾将学生毕业要求划分为12项必须完全覆盖的内容,如表1所示。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关于毕业要求中的十二条,包含了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强调了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个人与团队、沟通与交流等多维度的人才培养目标,认证的理念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取向以及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二)“五有”人才培养目标
  “五有”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山东理工大学“十三五”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其核心内容涵盖了社会责任、创新精神、专门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健康身心等,表2为山东理工大学“五有”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
  不难看出,“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巾毕业要求的十二条要求不仅互为补充而且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巾,只有综合考虑这两种体系,才有可能培养出素质过硬的新时代“五有”人才。
  (三)“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的十二条要求的关系
  综合分析“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与“T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的十二条要求,不难发现这两种理念具有高度融合性。通过对这两者进行深度的分析与总结,建立了“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巾毕业要求的十二条要求的一一对应关系,详见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五有”人才的每项目标至少对应着两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可以说两者的关系密切,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及细化。以此為基准,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设置过程中进行了涵盖两种理念所有要求的设计。
  二、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一)课程设置
  这个课程设置改革是通过对“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在《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3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规模改革。对每门课程进行“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属性以及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条款的分析,如表4所示。随后对课程设置与“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进行梳理,避免培养漏洞,以实现“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条款的全覆盖,如表5所示。
  通过对上述课程进行分析与设置,每项“五有”人才培养目标至少有相对应的26门课程来支撑,同时,每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也至少有7门课程来支撑。通过上述设计,实现了课程设置与“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全覆盖。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以“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为目标,对设置的所有专业课程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重点梳理了前后课程的逻辑关系,课程与“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切合度与支撑点,确保了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下设道路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这3个不同的专业方向,3个方向采用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相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分类设置的基本思路,既保证了学生在大土木范围内的学科知识面的宽广性,义体现了学科方向的特色,这对于培养全面型、专业型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的专业课程框图如图l所示。   (三)课程改革力度
  通过对比新旧两版培养方案,可以明显地发现此次課程设置改革的目标与力度,表6是新旧两版培养方案的对比。
  从表6可以清晰地看出,在总学分压缩的情况下,提高了实践环节、选修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的占比,不再一味地强调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而是面向“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同时在工程专业类课程的设置上强化了“精”“专”“尖”的要求,切实做到了减学分不降教学质量。
  三、实践课程改革推行“五维一体”保障机制
  实践环节比例的提升,势必需要合理的机制保障该环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基于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新“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同时建立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体制,建立“五维一体”保障机制。
  (一)“五维一体”保障机制
  “五维一体”保障机制是指基于双师型教师机理机制、教育教学协同育人机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机制的实践教学实施保障机制。
  为了确保“五维一体”保障机制的顺利建立,山东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走出去、引进来”的口号,近3年引进青年博士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90%,颁布了效果实践环节实施与考核制度,建立了24个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了54位校外实践环节兼职指导教师,并提升了学生实践环节动员会规格,切实让学生自身重视实践环节。
  (二)建立了“导师制”与“薪火制”体系
  建立了“薪火制”,以教师的言传身教改善教风、学风,弘扬正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健康的身心,保障其运行通畅;对现行“导师制”进行改革,师生结对子,完善与改进“导师制”的职责与考核标准;建立“薪火制”与“导师制”并举的体系,加大对学生“有社会责任、有健康身心”工程素养的培养力度。目前实现了每位本科生有导师,每位导师有任务,教学风气明显改善,正能量的传播也初见成效。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山东理- -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五有”人才培养目标以及“T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深度剖析,建立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改革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于2017年9月开始实施。正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巾“持续改进”所要求的,在实施过程中保持持续改进机制,力争使山东理工大学早日在满足“五有”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认证。
  [参考文献]
  [l]高萌.全力构筑“三平台、一体系”,培养“五有人才”: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全员育人实践案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174-175.
  [2]黄正均,苗胜军,张磊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09-212+237.
  [3]夏才安,许四法.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工程课程教学优化:以《工程项目策划与管理》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63-466.
  [4]黄冬辉,宣卫红,刘志峰,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毕
  业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49):161-162.
  [5]秦立平,张宇旭,缑勇等.提高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法的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8(5): 63-67.
  [6]鲁正,翁渝峰.中外土木工程防灾专业结构动力学课程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8(4):13-17.
  [7]陈钦元.基于能力培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探讨[J].高教学刊,2018(21):127-128+132.
  [责任编辑:庞丹丹]
  [收稿时间] 2019-03-18
  [基金项目]山东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五有’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路径研究”(4003-118013),山东理工大学课程综合改革项目“《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综合改革”(4003-118183)。
  [作者简介]张文刚(1986-),男,山东淄博人,博士,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其他文献
[摘 要]大理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在产教融合建设中从实践教学环节、“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重构优化,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关键词]新工科;电气工程;产教融合;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1-0
期刊
[摘 要]“互联网+”大环境影响下,以传授知识点或技能的微课在各高校全面普及开来。交互式微课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微课的基础上添加教学互动功能,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检验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效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课题组用录屏和编辑视频功能强大的Camtasia Studio8软件,以茶文化课程为例,介绍了交互式微课的设计、录制及编辑过程。  [关键词]Camtasia St
期刊
[摘 要]课题组对内蒙古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 以3所应用型本科和2所传统本科高校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构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
期刊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与独立探索精神,增加毕业设计环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效能,以学生毕业设计自主选题为研究对象,促进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首先,改变以往毕业设计由教师命题、学生被动选题的习惯做法,充分调动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毕业设计选题。其次,动态跟踪毕业设计全过程,不仅严把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关,而且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细化跟踪,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再次,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了解广州医科大学“四证合一”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成就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与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差异,提出注重校园文化或医院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加强锻炼;提高专业满意度;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和管理建议。  [关键词]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成就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为了解决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参与不均衡、师生互动性差等问题,课题组采用质量管理中的“防错设计”,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的角度,重点从项目选题、组织、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方面,设计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错”措施和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的全员参与度和综合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防错设计;PK学习法;多元化评价  [中图
期刊
[摘 要]地方师范院校的体育硕士教育关系到学校所在地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业学科的建设进行梳理分析,对于学校所在地区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业的现状进行梳理,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这一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要求为基点,审视地方师范院校体育硕士教育专
期刊
[摘 要]案例教學是MTA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案例的开发与教学是多方协同进行创新的结果。具有MTA资质的海洋高校由于靠近海洋,其所在城市具有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资源,因而可以开发出有海洋旅游特色的教学案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MTA中心地处三亚,结合其自身资源禀赋与当地旅游业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和MTA案例开发,可以为其他高校的MTA案例开发与教学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海洋高校;MTA;案例;协
期刊
[摘要]“玩命的中學,快乐的大学”成为普遍现象,这使高等教育亟待实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该文紧跟“教育改革”大方向,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四个回归”能影响学生回归标准的假设,并通过结构方程验证其正确性此外,采用用户画像分析归纳大学生群体特征,并利用回归分析探究其成因,为教育改革建言献策。  [关键词]“四个回归”:结构方程;用户画像分析;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作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直接反映高校本科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该文通过阐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结合用人单位的133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能够更好顺应“宽口径、厚基础”培养要求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3对N”,以期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输送满足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道路桥梁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