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来初步的成功后,应希堂希望能在5年内缩小与跨国巨头的差距。
2008年10月,应希堂再次与风险投资对撞。一笔总额为1,650万美元的投资,由马丁可利中国管理的中国健康医疗基金主导,现有投资人美国中经合集团、西门子创投与软银中国共同参与,注入了他担任CEO的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科美生物”)。
1999年和几个朋友凑了50万元起步的应希堂再度兴奋起来。这个被叫做体外诊断技术(IVDT)的行业在中国发展近30年,9年前应希堂加入其中时也兴奋不已。“这个行业里的国有企业很少,全是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
六年换来突破
中医讲究以“望闻问切”四诊之法,辨“明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之症。如今,体外诊断技术就可以替代老中医的经验之谈,以更为科学的方法来完成这一职能。
遵循那句老话“是药三分毒”,应希堂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少吃药,体外诊断技术在“预防疾病、减少吃药”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初在看到外资企业占领国内市场70%以上份额,基本垄断了高端医院市场时,他毅然离开了从23岁时就被分配进去、已工作十年之久的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创办了科美。
“那时候本土大公司不愿意进来,小公司又做不起来。”安徽人应希堂觉得这个行业有很多机会。体外诊断因其快捷、方便而越来越受到临床检测的青睐,科美生物也陆续将产品打入医院、检验中心、血库、诊所等处,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客户。
应希堂深深体会到创建一家企业的不易,虽然人人都感觉凡是与生物化学相关联的行业,都会利润滚滚。国内著名的DVD生产商万利达集团曾因为DVD产品利润低,而看好生物技术,几年前投资5,000多万元进入体外诊断市场,如今不得不承认力不从心,只能成为科美生物体外诊断设备仪器的零配件供应方。
当然,应希堂也是直到2006年6月才见到自己的成果,投资近千万元、耗时6年的化学发光微孔板艾滋病诊断试剂研发成功。同年8月,科美生物成为全国第一家取得HIV抗体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的新药证书和注册文号的公司。凭借这一产品,应希堂陆续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王国玮说,“科美拥有的化学发光诊断技术肯定是未来的主流,将会取代现在的酶免技术。”
学会研发管理模式
2007年6月,科美生物获得了美国中经合集团和西门子创投主导、软银中国参与的第一轮500万美元风险投资。除了资金,应希堂还得以参观了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的研发中心,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这将迎来公司的关键变化。
早在1999年创业伊始,应希堂就发现在研发管理上存在问题,尽管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效果并不好,通常是产品开发出来进入市场后,往往都会经过“否定再返工”的过程。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应希堂,他不断思考自己的研发管理思路,但都没能想出彻底解决的方法。
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位于美国洛杉矶的研发中心有1,000多个员工,7个博士组成一个项目小组,研发一种产品,每个项目团队里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甚至财务人员。而之前,应希堂认为研发仅仅是研发人员的事情。
回到国内的应希堂也着手建立科美生物的项目团队,根据客户需求和公司的现状来开发产品。应希堂还采购了IBM研发管理系统,打造了一套自己的研发管理体系,扭转公司的研发管理思维。“这是我们这两年最大的成功之处,”他说。目前,科美生物有10余个研发项目团队,每个团队由10多人组成。到了2008年11月,回报应希堂的是84项专利。之前的几年里,应希堂收获的专利不过两、三项而已。
对于一家生物制剂公司而言,拥有一支不断有产出的研发团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并迈向成功的核心要素。应希堂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在他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15%投入研发,公司收入也连续几年增长超过50%。
向大公司伙伴取经
这一切都与引入外部资本有密切的关系。在2007年再度陷入资金困境时,应希堂毫不意外地想到了风险投资。和国内很多创业者不一样的是,与其等待投资机构找上门来,或者通过朋友推荐直接去找投资机构,他希望借力中介机构。应希堂很高兴地说起自己的这个选择,在易凯资本的协助下,应希堂又在投资机构趋于谨慎的2008年拿到了新一轮投资。
因为两轮投资都有西门子的介入,不免让人担心有一天科美生物会沦为其代工厂,应希堂则有自己的计划。他认为,科美生物与西门子之间是相互需求的关系,既要取得西门子的帮助,又要坚持独立发展的路线,“拥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这样西门子才能更加重视科美,才能更加尊重科美,代工厂是不会被重视的。”
这也是他从其他行业观察得来的经验:“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是通过和德国大众的合资发展起来,因为我们比别人落后太多,如果不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子,我们只会经过漫长的时间,家电也是这样。”他希望通过类似的路径发展科美,西门子的参与让他看到了真正的发展方向。
在目前全球体外诊断行业几家大公司里,西门子、罗氏、雅培等每年销售收入都高达几十亿美元,任何一家都相当于中国整个行业的销售规模。这是科美生物短期内还无法企及的。和国内同行迈瑞、上海科华一样,科美生物在中低端市场占有率还比较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外资企业垄断的局面。
应希堂判断,中国的本土企业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缩在技术上的差距,依靠成本优势,可以逐渐替代一部分进口产品,“这样才是一个根本的扭转”。他认为,在生产制造的成本控制方面科美生物比跨国巨头有更大的优势,未来在国内外市场上,都会有很大的竞争力。
做世界第一流企业的CEO,是应希堂的理想。5年之后,他能向这一目标又靠近多少?
创始人的角色:作为创始人,一定要有宽广胸怀、境界,现在的公司不是我个人的公司了,投资人进来后,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半公众的公司。
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企业家:我比较崇拜李嘉诚,典型的儒商。马云也特别棒,还有史玉柱,是我们安徽人,倒下来然后再做起来,不得了。
创业过程中的转折点:对于需要持续投资、研发过程较长的生物技术公司来说,融资成功是公司最大的一个转折点。
目标和愿景:成为行业里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团队非常优秀,产品品质很好,客户比较喜欢,品牌很响亮。通过企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人才,然后通过上市造就一批富翁。
信奉的理念:相信自己做得到,比别人勤奋。
什么是幸福:中国的创业者都经历了非常艰难的过程,像我们50万元起步,每一步都走得很难。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经验的积累,好多事情之前没有经历过,通过实践的教训才知道怎么做,吃了很多亏,交了很多学费。等到了取得的成绩大于学费的时候,我们会很幸福。
平衡工作和生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我们可以全力以赴,但是我们一定要协调好这个关系,企业领导人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练好,把心态练好,如果你自己都练不好,怎么练别人?
2008年10月,应希堂再次与风险投资对撞。一笔总额为1,650万美元的投资,由马丁可利中国管理的中国健康医疗基金主导,现有投资人美国中经合集团、西门子创投与软银中国共同参与,注入了他担任CEO的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科美生物”)。
1999年和几个朋友凑了50万元起步的应希堂再度兴奋起来。这个被叫做体外诊断技术(IVDT)的行业在中国发展近30年,9年前应希堂加入其中时也兴奋不已。“这个行业里的国有企业很少,全是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
六年换来突破
中医讲究以“望闻问切”四诊之法,辨“明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之症。如今,体外诊断技术就可以替代老中医的经验之谈,以更为科学的方法来完成这一职能。
遵循那句老话“是药三分毒”,应希堂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少吃药,体外诊断技术在“预防疾病、减少吃药”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初在看到外资企业占领国内市场70%以上份额,基本垄断了高端医院市场时,他毅然离开了从23岁时就被分配进去、已工作十年之久的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创办了科美。
“那时候本土大公司不愿意进来,小公司又做不起来。”安徽人应希堂觉得这个行业有很多机会。体外诊断因其快捷、方便而越来越受到临床检测的青睐,科美生物也陆续将产品打入医院、检验中心、血库、诊所等处,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客户。
应希堂深深体会到创建一家企业的不易,虽然人人都感觉凡是与生物化学相关联的行业,都会利润滚滚。国内著名的DVD生产商万利达集团曾因为DVD产品利润低,而看好生物技术,几年前投资5,000多万元进入体外诊断市场,如今不得不承认力不从心,只能成为科美生物体外诊断设备仪器的零配件供应方。
当然,应希堂也是直到2006年6月才见到自己的成果,投资近千万元、耗时6年的化学发光微孔板艾滋病诊断试剂研发成功。同年8月,科美生物成为全国第一家取得HIV抗体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的新药证书和注册文号的公司。凭借这一产品,应希堂陆续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王国玮说,“科美拥有的化学发光诊断技术肯定是未来的主流,将会取代现在的酶免技术。”
学会研发管理模式
2007年6月,科美生物获得了美国中经合集团和西门子创投主导、软银中国参与的第一轮500万美元风险投资。除了资金,应希堂还得以参观了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的研发中心,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这将迎来公司的关键变化。
早在1999年创业伊始,应希堂就发现在研发管理上存在问题,尽管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效果并不好,通常是产品开发出来进入市场后,往往都会经过“否定再返工”的过程。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应希堂,他不断思考自己的研发管理思路,但都没能想出彻底解决的方法。
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位于美国洛杉矶的研发中心有1,000多个员工,7个博士组成一个项目小组,研发一种产品,每个项目团队里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甚至财务人员。而之前,应希堂认为研发仅仅是研发人员的事情。
回到国内的应希堂也着手建立科美生物的项目团队,根据客户需求和公司的现状来开发产品。应希堂还采购了IBM研发管理系统,打造了一套自己的研发管理体系,扭转公司的研发管理思维。“这是我们这两年最大的成功之处,”他说。目前,科美生物有10余个研发项目团队,每个团队由10多人组成。到了2008年11月,回报应希堂的是84项专利。之前的几年里,应希堂收获的专利不过两、三项而已。
对于一家生物制剂公司而言,拥有一支不断有产出的研发团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并迈向成功的核心要素。应希堂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在他每年都将销售收入的15%投入研发,公司收入也连续几年增长超过50%。
向大公司伙伴取经
这一切都与引入外部资本有密切的关系。在2007年再度陷入资金困境时,应希堂毫不意外地想到了风险投资。和国内很多创业者不一样的是,与其等待投资机构找上门来,或者通过朋友推荐直接去找投资机构,他希望借力中介机构。应希堂很高兴地说起自己的这个选择,在易凯资本的协助下,应希堂又在投资机构趋于谨慎的2008年拿到了新一轮投资。
因为两轮投资都有西门子的介入,不免让人担心有一天科美生物会沦为其代工厂,应希堂则有自己的计划。他认为,科美生物与西门子之间是相互需求的关系,既要取得西门子的帮助,又要坚持独立发展的路线,“拥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这样西门子才能更加重视科美,才能更加尊重科美,代工厂是不会被重视的。”
这也是他从其他行业观察得来的经验:“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是通过和德国大众的合资发展起来,因为我们比别人落后太多,如果不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子,我们只会经过漫长的时间,家电也是这样。”他希望通过类似的路径发展科美,西门子的参与让他看到了真正的发展方向。
在目前全球体外诊断行业几家大公司里,西门子、罗氏、雅培等每年销售收入都高达几十亿美元,任何一家都相当于中国整个行业的销售规模。这是科美生物短期内还无法企及的。和国内同行迈瑞、上海科华一样,科美生物在中低端市场占有率还比较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外资企业垄断的局面。
应希堂判断,中国的本土企业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缩在技术上的差距,依靠成本优势,可以逐渐替代一部分进口产品,“这样才是一个根本的扭转”。他认为,在生产制造的成本控制方面科美生物比跨国巨头有更大的优势,未来在国内外市场上,都会有很大的竞争力。
做世界第一流企业的CEO,是应希堂的理想。5年之后,他能向这一目标又靠近多少?
创始人的角色:作为创始人,一定要有宽广胸怀、境界,现在的公司不是我个人的公司了,投资人进来后,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半公众的公司。
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企业家:我比较崇拜李嘉诚,典型的儒商。马云也特别棒,还有史玉柱,是我们安徽人,倒下来然后再做起来,不得了。
创业过程中的转折点:对于需要持续投资、研发过程较长的生物技术公司来说,融资成功是公司最大的一个转折点。
目标和愿景:成为行业里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团队非常优秀,产品品质很好,客户比较喜欢,品牌很响亮。通过企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人才,然后通过上市造就一批富翁。
信奉的理念:相信自己做得到,比别人勤奋。
什么是幸福:中国的创业者都经历了非常艰难的过程,像我们50万元起步,每一步都走得很难。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经验的积累,好多事情之前没有经历过,通过实践的教训才知道怎么做,吃了很多亏,交了很多学费。等到了取得的成绩大于学费的时候,我们会很幸福。
平衡工作和生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我们可以全力以赴,但是我们一定要协调好这个关系,企业领导人首先要把自己的身体练好,把心态练好,如果你自己都练不好,怎么练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