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游戏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纠结于游戏中是“孩子快乐就好”,还是“以能力发展为先”。教师出于“责任感”往往更强调后者,但我认为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能力的发展正是建立在游戏所能带给孩子的愉悦感的基础上的。
  真正属于孩子的游戏有这样一些特征:(1)自成目的性,即游戏中一切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就如案例中孩子可以自己决定搭什么、搭多大、怎么搭,他们不是因为教师强调要坚持而坚持,也不是为了“提高自身建构水平”而积极投入,他们仅仅为了游戏而游戏。(2)积极主动性,即游戏中孩子为实现自己的游戏目的而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及同伴发生作用。案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构想选择积木,与同伴商量“这里加个门”“那里连起来”等。尤其是乐乐并没有因为同伴的不理不睬而沮丧,反而主动找了份“钉钉子”的工作,直到游戏结束还在热情地为同伴出谋划策。这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让他们自始至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3)开放生成性,即游戏中材料、空间、内容、玩法、同伴关系等都是开放的,游戏也得以生成、变化、持续、充实。就如案例中孩子们并不完全按计划建构,而是即兴增添了建喷泉、搭围墙、钉钉子、造路等内容。孩子们互相交流、讨论,游戏内容不断变化与拓展,每个人都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4)真实体验性,即虚拟的游戏情境也能带给孩子真切的感受。案例中乐乐沉浸在“钉钉子”的情境中,真切体会到了“建筑工人”的忙碌和快乐。同伴们也受他感染煞有介事地敲敲打打,他们都被这种有趣、真切的体验所吸引,这就是游戏的独特魅力。
  当我们这样来解读孩子的游戏时,我们就会发现游戏中每个孩子都在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获得了发展。建构游戏不仅能让孩子发展围合、连接等建构能力以及获得空间概念、数概念等有益经验,也培养了他们乐观生活、热情工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不断超越的精神。只有理解孩子的游戏,才有助于我们把握好“介入还是不介入”以及“如何介入”的尺度。
其他文献
我们正在远离只关注孩子物质营养的时代,对孩子心理的认识与理解、回应与疏导,成为家长和教师的必修课程。  试图将自己从成人身份中抽离出来,像儿童那样去观察、感受和思考,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乐桃桃玩穿越》丛书的作者刘鸿雁另辟蹊径,把“儿童心理客座导师”的身份让位于一个叫作乐桃桃的小家伙,在7本书共14个故事里,这个一高兴就喜欢转圈的乐桃桃演绎和诉说的都是普遍的心思和烦恼——恐惧、沮丧、生气、得意、怯
国际社会为什么重视普及学前教育    从一定意义上说,普及学前教育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1990年联合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强调“为所有儿童,无论其背景和性别。提供教育机会”。“让儿童在一个支持性的、培养性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长大成人”。这个《宣言》,无疑为学前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理论性和政策性的根据。  从国际上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都比较
我园是一所公办涉外幼儿园,设有12个境内班和8个境外班,近500名中外幼儿在这个大家庭里一起生活、学习,其中境外班的孩子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境内班的孩子虽属本地户籍,但也有1/3来自“海归”家庭。面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孩子及其家长,我园在培养幼儿归属感的实践中,本着“文化自尊”和“文化尊重”的原则,以“文化浸润”的方式让幼儿充分感知、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中国心”“世界情”。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明确全市教育系统将把“四史”学习教育贯穿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构建常态化教育機制。天津市基础教育阶段将立足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历史等课程教学,围绕课程目标,将有关内容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各学校将重点挖掘校史、校训
摘 要 乡村教师一方面承担着传承乡村伦理的重任,一方面又处于乡村伦理的现实挤压中。通过对H老师的叙事研究,探讨在内归因机制下,义务论伦理学和目的论伦理学的冲突对农村教师带来的道德纠葛,有助于我们考察当代乡村社会的伦理变迁和道德现状。  关 键 词 农村德育;乡村教师;内归因;目的论;义务论;道德身份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7-0017-0
摘 要  主题式情境体验教学围绕学习主题,整合教材内容,通过创设连贯性、系列化的学习情境,构建真实连贯的活动体验场域,规避碎片化情境设计的割裂式体验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生成性体验,使其形成关联生活的思想与行为图式,实现道德的“真实生长”。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情境;体验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3-00-03  习近平
第一眼看到丁丁时,我们就感觉到他与众不同。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大脑袋,空洞的笑容,奇怪的举止,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是智障孩子。  那天例行体检,幼儿园买了一台测量身高体重的仪器。不知为何,丁丁似乎很怕这台新仪器,任我们费尽口舌。他也绝不往前跨一步,这时的丁丁似乎力大无比,像一条鱼倔强地挣扎着,大声尖叫着,折腾了半天也不肯站到仪器上。以后,丁丁经常拒绝参加活动。连一些简单的动作都不愿做,我们只好由着他站在
编者按:1999年,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结合多年的办园经验和办园特色,开始了生存课程的研究与探索。十多年来,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了研究,历经生存课程的理念初创、完善——生存课程的实践模式探索——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三个研究阶段。现阶段,他们的研究重心转移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初步确定了教师最需要提升的五项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反思能力、发展意识、协同意识、人文精神,并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本研究
学前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这是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本质问题。笔者自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来,认定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儿童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两者并行不悖。  将“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  问题放在何处  上世纪80年代,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提出了“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DAP)的声明,在“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上曾招来学界和幼教实践工作者的广泛质疑。  
在我区科学教研组的观摩研讨活动中,大班科学活动“我的银杏树叶”使人耳目一新,受到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这是深秋时节幼儿对飘落的银杏树叶的自然观察活动,从教师的现场组织来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银杏树叶的基本特征。(2)通过细致观察感知某一片银杏树叶的典型特征,并通过绘画进行记录,制作“小树叶身份证”。(3)玩“小树叶捉迷藏”的游戏,根据同伴的记录单寻找对应的银杏树叶。(4)欣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