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實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几点见解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本质要求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积极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老师单纯地传播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按部就班地吸收和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增强。优化生物教学效果是教育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生物教师应严格。
一、增加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有趣的生物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因为强烈的感官刺激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教师在优化生物实验教学时,要仔细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学情,将枯燥乏味的生物实验变得生动有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做“膝跳反射”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实验更富有趣味,笔者要求学生2人作为一个小组,轮流作为受试者和操作者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笔者指导受试者坐在椅子上,搭在着地腿上的另一条腿自然放松,操作者在用橡皮锤叩击受试者的膝盖韧带时,用力要适当且动作要迅速,同时注意观察受试者的腿的反应。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如叩击受试者的膝盖韧带的位置是否准确、上搭的腿是否自然放松、叩击的力度是否适中等。由于实验本身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够积极投入,并很快理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
二、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课堂提问,将教师有目的地教和学生有目标地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关注;可深化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索。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因而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
三、优化与完善教学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教学改革给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加强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而且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因此,作为生物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完善教学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此,教师应重视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要点,但是教材中涉及的大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使得学生无法对知识形成直观的认知,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校本课程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环境保护的调查分析,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访调查、搜集资料。大部分学生通过这一活动,都能获取比较直观的基础资料,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此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实现对校本课程的补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四、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生物学亦是如此,因此,生物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基础技能的掌握。首先,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生物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家庭条件展开实践活动,例如:观察家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以弥补课堂实践活动的不足;其次,当学生初步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让学生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调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想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成效,我们广大老师就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初中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五、改革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直观性
20世纪以来,生物学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自然学科正沿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迅猛发展。这种趋势反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必然要引导学生深入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宏观领域两个方面,了解生命的本质,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展示这些动态的变化显得无能为力。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例,细胞本身就已经够小的,通过观察弄清细胞的结构已经不容易,再加上许多结构还有复杂的动态变化(比如细胞膜的流动性、叶绿体的运动等),对这些微观结构如果没有感性的了解是很难理解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这时候计算机可以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动态现代技术进行细胞结构与动态变化的模拟,可以创设出仿佛亲临微观世界般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通过讨论,共同探究微观世界的生物奥秘。
当今社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兴趣,收集信息的环境也比较好,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寻找、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经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知识经过反复,易于上升到理性知识。当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存在着两面性。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在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时必须把握一个“度”,要适时、科学、合理运用,要用的准、巧,让它真正发挥服务于教学的优越性,使我们的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活力。
总之,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热门学科,多维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广大生物教师都热衷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新课改借助了教育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过程,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教学,就是现代教学。
参考文献:
[1]涂福良.浅析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9).
[2]刘新会.生物课是让学生“动”的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3).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几点见解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本质要求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积极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老师单纯地传播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按部就班地吸收和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增强。优化生物教学效果是教育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生物教师应严格。
一、增加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有趣的生物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因为强烈的感官刺激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教师在优化生物实验教学时,要仔细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学情,将枯燥乏味的生物实验变得生动有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做“膝跳反射”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实验更富有趣味,笔者要求学生2人作为一个小组,轮流作为受试者和操作者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笔者指导受试者坐在椅子上,搭在着地腿上的另一条腿自然放松,操作者在用橡皮锤叩击受试者的膝盖韧带时,用力要适当且动作要迅速,同时注意观察受试者的腿的反应。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如叩击受试者的膝盖韧带的位置是否准确、上搭的腿是否自然放松、叩击的力度是否适中等。由于实验本身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因此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够积极投入,并很快理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
二、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课堂提问,将教师有目的地教和学生有目标地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关注;可深化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索。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因而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
三、优化与完善教学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教学改革给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加强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而且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因此,作为生物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完善教学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此,教师应重视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要点,但是教材中涉及的大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使得学生无法对知识形成直观的认知,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校本课程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环境保护的调查分析,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访调查、搜集资料。大部分学生通过这一活动,都能获取比较直观的基础资料,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此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实现对校本课程的补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四、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生物学亦是如此,因此,生物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基础技能的掌握。首先,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生物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家庭条件展开实践活动,例如:观察家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以弥补课堂实践活动的不足;其次,当学生初步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让学生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调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想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成效,我们广大老师就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初中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五、改革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直观性
20世纪以来,生物学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自然学科正沿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迅猛发展。这种趋势反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必然要引导学生深入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宏观领域两个方面,了解生命的本质,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展示这些动态的变化显得无能为力。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例,细胞本身就已经够小的,通过观察弄清细胞的结构已经不容易,再加上许多结构还有复杂的动态变化(比如细胞膜的流动性、叶绿体的运动等),对这些微观结构如果没有感性的了解是很难理解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这时候计算机可以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动态现代技术进行细胞结构与动态变化的模拟,可以创设出仿佛亲临微观世界般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通过讨论,共同探究微观世界的生物奥秘。
当今社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兴趣,收集信息的环境也比较好,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寻找、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经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知识经过反复,易于上升到理性知识。当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存在着两面性。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在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时必须把握一个“度”,要适时、科学、合理运用,要用的准、巧,让它真正发挥服务于教学的优越性,使我们的课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活力。
总之,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热门学科,多维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广大生物教师都热衷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新课改借助了教育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过程,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教学,就是现代教学。
参考文献:
[1]涂福良.浅析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9).
[2]刘新会.生物课是让学生“动”的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