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四十 学会接纳不同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场上,30岁和40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0岁关注自己,40岁更关注他人。”这是力特(Littelfuse),全球最大电路保护公司亚太地区销售副总裁Peter Kim的答案。
  比起早年的职业生涯,刚过40岁的Peter对工作和人生的反思,比以前要多得多。30岁时,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学习都围绕着自己的职业发展。而如今,他的角色已然不同,力特公司亞太地区销售副总裁的身份,使得他把目光更多投向了他人。
  充分挖掘并利用每个人的不同,使其为公司贡献价值,成为Peter作为管理者所思考的重要命题。
  接纳团队的多样性
  Peter来自美国,但出生在韩国。他相继在欧美、亚洲地区多国都有过工作经历。跨地区的工作经验,帮助Peter建立了更广阔的视野,这成为他获得职场晋升的重要因素。他深知,多样化的背景对于一个组织的重要性。现在,Peter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他意识到:作为管理者,不仅要承认多样化的重要性,更要学会真正接纳多样性,并利用这种差异,为团队、公司贡献价值。
  来到中国之前,他已耳闻中国人的个性特征,例如:委婉含蓄、工作勤奋、学习能力强。但事实上,当深入接触到更多中国同事之后,他才意识到:中国地域辽阔,员工可能来自北京、上海,也可能来自三四线城市等,每个员工所拥有的背景、经历、兴趣以及工作目标也不尽相同。
  虽然中国市场充满了机会,但其面临的复杂性也仍然是前所未有的。Peter感到,在中国做生意,并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建立一支多样化的团队,才有助于力特在中国的业务拓展。
  当然,多元化的团队也为Peter带来了挑战,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对人的观察和了解上。他发现,与其他国家的员工相比,中国同事身上有着很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而且通常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更大的期许。所以,Peter在指导和帮助他们的时候,不仅仅是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更多是站在员工职业发展、个人能力提升的角度上。
  除此之外,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也存在较大差异,这是Peter后来才意识到的。Peter总是通过各种非正式场合,了解他周围的中国同事。他做出有史以来最大的改变就是举家搬迁到中国,“当我意识到,我现在的家是在中国,而不是在美国,我想我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更靠近。”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为了和同事们有更多的共同话题,Peter甚至在家里立了一条规矩,周一到周四的晚餐,全家人一起吃中餐。
  除此之外,他经常会和团队成员分享自己对家庭、对生活的感悟。例如:如何实现职场和家庭之间的平衡等。“我喜欢这样的交流,这能让我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个体对某个具体问题的不同看法。”Peter对《中外管理》说。
  创造自由的环境
  但接受他人的不同,并构建一个保护多样性、有利于团队发挥创造力的环境,事实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这件事的责任,首先在于团队带头人。很多人晋升到管理层,往往是因为他们出众的业务能力。但这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团队的发展。因为对自身能力的过于“自信”,晋升之后的管理者也总是保持惯有的工作“热情”,通常会表现为:亲力亲为、“一言堂”,总是试图干涉下属,或者一心想着指挥他们。在Peter眼里,这样往往压制了下属的创造力,导致团队活力不足,很难取得大的成就。
  而现在,Peter正在试图慢慢放手,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培养下属,而非直接下达指令。Peter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职场教练,即通过关注每个人的特质,通过引导式的提问,鼓励员工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力特是一个全球化公司,并购是常有的事情。从组织层面而言,如果一个组织一味坚守自我,对外来文化持排斥态度,则很可能会遭遇失败。以前,力特曾试图在被并购的公司里推广公司文化,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得出教训:“即使某些文化在不少地方都能够生存下来,但并不代表这些文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Peter如此坦言。
  最近一段时间,力特中国收购了国内一家本土企业。吸取之前的教训,Peter在收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这家本土企业的同事,认真倾听他们关于业务发展、市场方面的见解,并记下他们的经验和教训,然后把这些知识应用于不断扩大的中国业务中。Peter认为,他们的业务员散落在全国各地,向他们学习能够帮助力特更好地理解中国市场。
  除此之外,一个最为关键的好处是:有助于在公司内部创造一种自由和包容的环境以及畅所欲言的环境。对于被并购公司而言,其员工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这对于创建一个多样化的团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杨筱卿
其他文献
日本作家和田秀树推出新书《思秋期》,切中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市场痛点:人从中年进入老年后就步入了“思秋期”,需保養、调理、适应,以减缓老化。由此,我想到了“思秋经济”的概念。  中国老龄化速度惊人  许多人谈论中国经济的奇迹,即中国仅用数十年就走完了西方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却少有人注意到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之迅速,同样是国际奇迹。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
期刊
70个大中城市5月份房价数据发布,最吸引眼球的是:北京新房价格环比4月持平,但二手房价格指数環比下跌0.9%,跌幅位列70个城市的首位。  政策越严苛,越不可能坚持  很多人会对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9%”嗤之以鼻,但它的意义在哪里呢?就是一个“跌”字,基本可以得出房地产市场已经降温的结论,一二线以及我多次强调非常危险的环北京一带的房地产市场的确已经“变天”。  “变天”的根本原因在于政策。
期刊
在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中,百度的行业地位所受到的挑战正在接近临界点。  最新消息显示,6月中旬,京东市值与百度只有15%的距离,到8月份,“618”所在的第二季度财报发布之后,京东市值很有可能向百度发起关键性冲击。届时,中国BAT的格局将有可能被真正撼动。  而百度也并非等闲之辈。对于公司的未来战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一年前提出转型口号:“人工智能是互联网的下半场”,由此百度开始了向人工智能的战略
期刊
本专栏上一期写道:金融无实体则不存,实体无金融则不旺!将金融和实体对立起来绝对不可行!  放眼世界,凡是辛勤劳动的国家几乎都是穷国,凡是富裕和平的国家几乎都搞金融,但最重要的是:强国,无一例外都是金融投资创造实体企业的国家。  金融与实体是“孪生兄弟”  一本流行的历史学著作《人类简史》告诉我们,智人战胜其他人种和动物之后数千年,人类终于迎来了财富的增长。而财富增长的时代,人们离开土地走进城市,离
期刊
《未来地图》,这本书是老朋友、美国加州伯克利商学院的吴霁虹教授送给我的。她不辞辛苦地拜访了全球150个AI(人工智能)标杆企业,据于这样扎实的调查,我读到了关于A咖何落地于商业,以及如何改变传统商业模式的最好的一本书,事实上也是目前此领域唯一的一本书。  两个令人震撼的案例  有一个案例:有位老兄做电商,一个月赚到了100万美元,这样的销售数目着实不算小。震撼的是,这位老兄其实只是写了一个程序,也
期刊
2017年一季度6.9%的增速超过外界预期,再加上消费、投资、进出口等数据的亮丽,一些人已经开始为中国经济数据开唱新的赞歌。  房地产调控使出了“王炸”  光看数据本身,不仅肤浅,而且容易误读中国经济。我一贯的态度是应该超越数字本身,回归中国经济内涵和动能的变化。  就当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而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威胁依然存在,特别是企业债务杠杆和房地产泡沫问题,仍然是影响中国经济的大敌。而且这和
期刊
一年前,没有几个中国人会关注耳熟能详的自行车。但一年后,2017年,没有人能忽略身边五颜六色的自行车,以及骑车人在春风下结伴而行时的微笑。  很显然,共享单车是互联网经济出现以来,发展最为迅猛而又最为温和的新兴行业。是的,不可思议,从0到满目皆是彩虹车,也就这半年——以至于留给创业者的颜色不多了。是的,不可思议,这席卷全国的迅猛,居然没有再以“颠覆者”的面目出现,也没有哪个行业因此顿足捶胸,死去活
期刊
“定位理论”,作为商业史上极富影响力的经典思想,在许多国际商业巨头的成长过程中,莫不得到了高度重视。21世纪以来,定位理论开始深刻影响中国商业,发生在中国的重要商战也开始有了定位理论活跃的身影。  2002年,特劳特中國公司成立。“定位就是战略”等理念,让很多中国商业人士耳目一新。  2007年,里斯中国公司成立,把聚焦、品类战略、视觉锤等理论引入中国。  虽然都是“定位之父”全球合伙人所建立的公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大街小巷尽单车!  继滴滴快的之后,出行领域又一个新商业模式——共享单车站在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  共享单车的盛行,俨然成为2017年春天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橙、黄、蓝、绿、白色的自行车,无论是在繁华的商业街区、安静的民居小巷,还是校园、交通站点、公共服务区等场景,随处可见的是神清气爽地骑着共享单车的人们。“在自行车上笑”的人们让城市显现出一幕岁月静好的画面。  与之前的共享经济业
期刊
根据凌云剑的回忆:多年前,他的老板有一部“大哥大”,而他是老板的小跟班。每当老板打完电话,就响亮而干脆地喊一声“小凌子”,凌云剑会毕恭毕敬地接过电话,双手护在胸前,像一名守护钢枪的战士。如果周围有其他人,他还会不自觉地把头仰得更高。  时光飞逝,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苹果手机取代“大哥大”,成为智能手机时代的主导者。而凌云剑也从当初电影里常见的“跑龙套”,一跃成为现实商业世界里的主角。他的故事,正和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