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上的舞蹈者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来,生长在西藏这片土地上善良古朴的人们一直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难以忘怀。于是,我像一个虔诚的苦行僧般,在这片高天厚土之间寻觅……
  我只身前往热振寺,它在拉萨西北200公里处,既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根本道场,又是西藏著名的活佛热振呼图克图驻锡之地。很早以前,这里就有着举行一系列宗教节日活动的习俗。比如,藏历正月十五日鸟月金刚神舞,四月十五日布谷鸟供佛节,七月十五日鲜花供佛节。而每逢藏历羊年七月十五日时,就会举行帕邦塘廓节,即转神魂磐石的大型宗教活动,我此行就是为参加这个节日而来。
  
  热振寺西面的旷野上,有几百块形状奇特的巨石,佛教徒认为它们是神秘指挥空行母的宫殿,其中一个著名的帕邦塘巨石被僧俗尊为圣道。“帕邦”意为巨大的石头,“塘”意为草坪或坝子。由于热振寺里供奉的主尊佛是降白多吉(妙集金刚),所以,传说每逢藏历羊年七月十五日,以密集空行母荼吉尼、卡珠玛、桑瓦益西等为首的10万天女下凡,于是诸路善男信女千里迢迢赶来,他们云集在这块美丽的磐石草场上,敬献各种供品,口中诵念着胜乐金刚咒,祈祷平安昌盛,百业兴旺,功德圆满。这里有一个传说,人们如果沿着巨石绕行,并且一直念胜乐金刚咒,便有可能得到指挥空行母的指点,进入被称为“乌仗那”的美好世界。我很是好奇,也绕着转了几圈。
  据藏民们介绍,热振帕邦塘廓节,最初只是纯宗教性的转经活动,藏民们转动手中的经纶,一步一步迈向心中的圣道。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农牧民进行各类商品交换、开展文娱活动的综合性节日。届时,五花八门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这里成了帐篷的世界。
  在这里住了三天,等到了藏历七月十八日。上午时分,我去观看赛马活动。赛马场在磐石草场的北侧,赛前骑手以图吉利都要策马围绕着炜桑烟火转上几圈。按惯例,参赛的马匹必须有一匹白马,骑手们的服装也有一件是白色的。比赛时,身着白色服装的骑手和白马必须首先到达终点,以示吉祥。每当身着各式服装,头戴尖帽的骑手们挥舞着鞭子,在围观的人群排成的两堵长长的人墙中急驰而过时,便会引起人们阵阵惊叹和呼喊声。赛马结束后,这时热振寺的高僧会出场,他们向获胜者献上洁白的哈达,赠送一些礼物。
  
  
  传说中午12点半,以密集空行母荼吉尼为首的10万女神将设坛“热振帕邦”座,即开始举行祭礼侍奉上师诵经活动。在诵经喇嘛们的帐篷前,有一座供奉祭礼的石盘坛,这就是热振帕邦的巨措。巨措是用糌粑、酥油、奶渣、葡萄干、红枣、白糖等做成的食品。措体为坛城状,塔形,塔城巨措上又摆放无数个圆锥形小措,均为绛红色,是用两千多公斤糌粑做成的。巨措前面用酥油花装饰,组成花边,中部呈六道轮回图。图案前供奉着一只干全羊。措的周围都是信徒献的各类供品,制作精细的措吸引着僧众信徒。热振寺的喇嘛们在帐篷内念诵着《上师供》经时,帐外的人们早已急不可耐了,对他们来说,哪怕是分享到一点点供品,也算三生有幸。当喇嘛诵经毕,人们一涌而上,片刻成堆的巨措即无影无踪了。那些抢到的人高高兴兴的带着巨措回家,让亲友们分享。
  到了下午,便是热振帕邦塘廓节的高潮——羌姆(跳神)。跳神是西藏传统民族文化中十分古老,又极具特色的艺术。热振寺跳神属于噶当派四供之一的外供,是瑜伽师阿密强久仁青的创举。据说,原来它只有一项跳神形式,后来历代热振活佛不断增加跳神的内容,使现今热振寺的外供跳神增加到了12项。跳神也就变得故事情节生动,形式丰富多彩了,因而吸引了这里祖祖辈辈的藏民和僧侣们。
  我来到热振寺的跳神地点,它背靠一道镶有石刻的嘛呢墙,面向一个很大的斜坡,十分方便观看。此时,热振寺的年轻喇嘛们正精神昂扬的进行着跳神表演。他们随着法号和鼓乐声的起伏舞动着,跳神分成好几个小组,每组跳神互不相同、各有千秋,精彩的表演不时赢来场外人们的阵阵掌声。一方面跳神者们传达着驱魔、降妖和弘扬佛法的美好意愿,而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舞姿、面具、鬼神形态,人们又可以感悟到真、善、美的情感。在虔诚的祷告声中,在欢腾热闹的鼓乐声中,在跳神的咚咚舞蹈声中,神灵或许已经得知人们的愿望。
其他文献
认识不少美国的画家,而今天欲写艺术家时,我偏偏情不自禁地想到——伊薇特。  可能她称不上著名画家,也算不上是个著名收藏家。但在我心里她的分量,却比这两种大家都重。  吸引我的是她的美丽吗?仿佛不是。  伊薇特非常美丽,似为优雅和品味而生,无论身材还是脸庞都完美得难以挑得出一点点瑕疵。如不是事先知道她的年龄,眼前的她完全是个极具魅力的40岁左右少妇。举手投足,轻盈灵活,完全无法想象她已70多岁。  
期刊
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是世界上惟一横跨欧亚大陆的城市。我在这个城市停留一个星期了,每天马不停蹄地观览与其相关的文化景点。但是,看进眼中的全是过去的繁华盛景,现代的土耳其、现代的伊斯坦堡的文化艺术究竟在哪儿?李木子受安卡拉的朋友之托,要他在我停留伊斯坦堡期间“照顾”一下。这日清早他来了,说去一处我肯定喜欢的地方。  经过新皇宫后不远,濒临博斯普鲁斯海峡出现一大停车场,其斜右后方有一幢外观不起眼的长方形仓
期刊
驱车前往与费城隔河相望的新泽西州肯登镇,我得承认,心情类似朝圣--我去寻访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故居。  据说,他之所以给自己诗集取名为《草叶集》,是寓意“草叶”随处生长,最富有生命力。它象征着普通人,也象征着发展中的美国。同时,“草叶”也象征惠特曼自己关于民主、自由的理想和希望。  《草叶集》具有浓郁的理想色彩。由于惠特曼对于处在上升时期的美国寄托着光明的希望,因此,他认为未来的美国,是“民主的大
期刊
大厅中有两面墙分别有几个出口,延伸进去便是展厅。其中几个大厅正在举办一个参加2006年威尼斯双年展的景观艺术优秀作品邀请展,其主题与声光有关,西班牙艺术大师达比埃的新作也在展示之列。另一面墙的出口内,几个小展室悬挂着摄影家安德烈·柯特兹的黑白摄影作品。此人曾被归类为“超现实主义”摄影家,但他极力辩驳自己走的是“写实主义”路线。安德烈的摄影无所不包:风景、静物、人物、历史,甚至抽象变形,其作品充满纤
期刊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有人说两人之间在森林因缘际会的巧遇,恐怕叫做天意;也有人说人类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上还是乳臭未干、十分稚嫩,怎么揣摩得清楚此中玄机。在踏进这片未知的人生森林,我们是如此不安。或许期许与生命中那人未来此地相见和拥抱,将是给灵魂点燃一盏指明灯,我们才会不再迷失于森林。
期刊
我的儿子终于如我所愿,进发成高个子帅哥,尽管,他还挂着一张娃娃脸,目光依然灌满童真的清澈。外出的时候,我们还会手牵手,偶尔亲吻相拥,每当这个时候,我总觉得,我尽享了人间无尽的荣华,还会想起,我与我兄弟外出时,至今依然可以挽臂并肩。如今,儿子充当了我当年意气风发的兄弟。我们拥有亲密浓郁的血缘之情,路人的每一道笑意盈然的侧目,可不都注满艳羡。  上周六,我与仔仔参加中学的入学迎新会,美丽的女校长周身活
期刊
离开汉堡时提早到了机场,再喝一杯黑啤酒,坐在餐厅露台,隔着铁网看机也看人。  眼前有一家三口,每当飞机升降,小男孩站起来兴奋地挥手,再坐下,父亲母亲轻拍他的背,他快乐地笑了。隔了几张桌子,我仍听得见笑声。  这样的午后,这样的记忆,到了某个年纪,当小男孩长大,下班后疲累地走在街头路上往搭地下铁回家,偶然听见天空远处响起隆隆机声,或许他会打从心底感受到一阵莫名的亲切甜蜜,或许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甜蜜的
期刊
飘零的孤凄,无论前辈,还是我们这代,都有甚深伤痛。  昨晚,章立凡舅应邀来深大演讲,今天下午就要回京。正午,深圳的亲友们在“醉忆江南”酒家小聚叙旧。席间,谈到他同母异父哥哥马国光新出版的《飘零一家》,这本书近来风靡全国,立凡舅特写了“哥哥的拼图”为序。此书是继龙应台和齐邦媛后,为海峡两岸的历史变迁,又推出的第3块个人拼图。谈到10天前大舅章翼军在异乡内蒙古的包头仙逝,火化时身边无什亲人赶及为他送行
期刊
雪峰碧水,木屋丛林,这仿佛是远离人间的一块极乐净土,守候在那里的蒙古族人轻声说“天堂很远,喀纳斯却很近”;蓝天白云,天水一色,这似乎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藏族人转动手中的经纶,一步一步迈向心中的圣道;茂林修竹,绿荫匝地,这犹如一个隔离尘世繁嚣的世外桃源,侧耳倾听那天籁之音从瑶族人的深山古寨里飘出。
期刊
“轰,轰——”一阵地动山摇的响声从远处传来,抬眼望去,从雪白的世界中飞奔出一群头戴狐皮花帽,身着节日盛装,脚蹬骑马靴,扬鞭策马的勇士, 他们边跑边吼“驾,驾……”,那一批批马儿昂首抬腿,马蹄带着片片雪块在空中飞舞,霎时,像是下起了大雪。人和马融为一体,直向前方奔去。  第一次走进新疆喀纳斯,第一次领略冰雪风情旅游节的美景,第一次看到的就是图瓦人驰骋冰雪世界的飒爽英姿,我开始期待更多的精彩了。  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