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完善,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也是如此。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希望能够给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数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因此必须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仅局限于小学,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学生一味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理解知识,完成习题,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会不理想。教师不仅要做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五年级(下)《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其中相遇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如果仅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无法理解,使课堂形成一种比较压抑的氛围,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畏惧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这个情境中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在操场上跑步的情境,随机询问两个学生跑800米需要多长时间,然后让学生算出平均速度,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复习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假设这两位同学同时以平均速度出发,多长时间后他们会再次相遇。通过这样创设与学生实际相关的情境,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又能够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以此告诉学生,当自己在做题时如果不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或者是没有头绪时,可以自己创设一个情境,帮助自己去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巧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自从新课程改革推行以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一个新的教学标准,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然后改成了素质教育,可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问题是一切思考的开端,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维发展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学生们的脑海里经常会蹦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数学题型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对培养和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结合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巧用问题导学,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五年级(上)《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这些图形以及之前学习过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运用,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开放型的题目去引导学生,如“有一个农夫有一根200米长的篱笆,想用这根篱笆围成一个菜地,根据我们所学的多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围能够围成一个面积最大的菜地,并算出其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计算和检验自己的想法,但是也可能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下手,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慢慢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引入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的接受能力也会不一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这一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引导和启发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一般而言,数学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可见数学意识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關键阶段,所以教师应当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化抽象为具象、化繁为简的原则,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形成自己的数学意识,不断发现数学中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精神。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际生活案例的引入,教师讲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五年级(下)《长方体展开与折叠》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凭空想象比较难,因此可以选用具有生活化的案例来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牛奶箱,然后用剪刀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然后再折叠,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体展开与折叠。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到讲台上,自己动手裁剪牙膏盒、香皂盒等,仔细观察展开和折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地设计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够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新强.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9(1).
[2]范木桂.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2019(18).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数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因此必须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仅局限于小学,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学生一味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理解知识,完成习题,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会不理想。教师不仅要做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五年级(下)《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其中相遇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如果仅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无法理解,使课堂形成一种比较压抑的氛围,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畏惧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这个情境中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在操场上跑步的情境,随机询问两个学生跑800米需要多长时间,然后让学生算出平均速度,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复习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假设这两位同学同时以平均速度出发,多长时间后他们会再次相遇。通过这样创设与学生实际相关的情境,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又能够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以此告诉学生,当自己在做题时如果不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或者是没有头绪时,可以自己创设一个情境,帮助自己去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巧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自从新课程改革推行以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一个新的教学标准,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然后改成了素质教育,可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问题是一切思考的开端,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维发展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学生们的脑海里经常会蹦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数学题型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对培养和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结合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巧用问题导学,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五年级(上)《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这些图形以及之前学习过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运用,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开放型的题目去引导学生,如“有一个农夫有一根200米长的篱笆,想用这根篱笆围成一个菜地,根据我们所学的多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围能够围成一个面积最大的菜地,并算出其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计算和检验自己的想法,但是也可能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下手,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慢慢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引入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的接受能力也会不一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这一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去引导和启发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一般而言,数学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可见数学意识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關键阶段,所以教师应当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化抽象为具象、化繁为简的原则,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形成自己的数学意识,不断发现数学中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精神。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际生活案例的引入,教师讲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五年级(下)《长方体展开与折叠》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凭空想象比较难,因此可以选用具有生活化的案例来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牛奶箱,然后用剪刀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然后再折叠,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体展开与折叠。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到讲台上,自己动手裁剪牙膏盒、香皂盒等,仔细观察展开和折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地设计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够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新强.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9(1).
[2]范木桂.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