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滴灌,挑战干旱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水!水!水足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农业的命脉。对于地处沙漠边缘的军垦新城打河来说,水,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里,有一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团场职工浇地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这样一段历史:因为采用的是大水漫灌的方式,水常常流得到处都是。无奈,浇水班职工只好昼夜轮流守候在大田边,每浇灌一次土地,所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博物馆馆长划宁介绍道,不少第一代军垦战士看了照片后,非常感慨地说,那时候我们也想到了不能这样浪费水,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看着水四处横流。
  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上世纪90年代,农八帅石河子拉开了膜下滴灌技术大田试验的序幕。
  
  水!水!水!
  
  农八师136团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年平均降雨最仅有107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68毫米,属特干旱农业气候区。
  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136团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受缺水的影响,2005年以前,团场的耕地面积和农作物产量逐年减少。
  因石河子位于天山北麓、准嚆尔盆地南缘,年降雨量只有100到20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2000到2400毫米,是典型的干旱地区,农业高全依赖灌溉。传绕的大水漫灌方式,每亩平均灌溉定额达500立方米。在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下,要想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折不扣地解决一个问题,即水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兵团党委开始探索和寻求农业节水的新途径。
  节水滴灌,开始进入兵团人的视野。
  这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土壤水分蒸发甚微,分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大田使用后,较常规灌溉节水50%左右,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10%~20%,增加综合经济效益40%以上。
  实际上,滴灌的优越性早巳为世界所公认,但始终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即使像美国、以色列这样农业发达的国家,也只是用于园艺、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上,其主要因素就在于其高昂的投资成本。要推广这一技术,每亩需投入1200元。
  1995年,兵团党委委托石河子垦区与以色列最大节水灌溉生产商耐特菲姆公司谈判,对方开价每亩地要投资2400元,并且附加条件:只卖产品、不卖技术。这个价格就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不能大面积应用,更何况是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国呢?
  曾长期在农场工作过的农八师农林牧局党组书记张智凌提及节水滴灌这一话题时,表情很复杂:“农业是高风险、低回报产业,1亩地投入别说1200元,就是超过500元都没有意义。”
  要让膜下滴灌技术在大田得到迅速推广,就磐须在滴灌器材的本地化生产上实现突破。
  滴灌技术,就这样在默默地科研实验中登场了。
  
  膜下滴灌,国内之首
  
  谈到节水滴灌,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提到一个名字:郭庆人。作为兵团和八师节水滴灌的领军人物,现任天业集团董事长的郭庆人深深知道,节水滴灌早已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体系,天业集团要做的只是让滴灌器材产品本地化,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让农民用得起”,是农八师膜下节水滴灌技术推广应用,做大做强的历史必然。在试验阶段,农八师一次性投入试验费高达300多万元。还是为了推广这一技术,农八师党委动用行政手段,出资3000多万元,对使用滴灌的用户进行政策性补贴。
  不惜代价、不遗余力,一切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加快农业发展步伐,让农工增收。
  郭庆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地说:“为把节水滴灌的价格降下来,天业集团组织科研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对进口的德国设备进行改造、消化、吸收、创新。”这是一次艰难的探索过程。无数次实验,一次次地推倒重来,让天业集团最终作出决定:把生产滴灌带的原材料全部改为使用独山子的聚氯乙烯。滴灌带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下来。
  郭庆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能不能进行更大突破,把节水滴灌器材的价格降到最低?对旧滴灌带回收利用,被提到了重要日程。
  自1995年起,公司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密切跟踪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路线。自主开发出性能可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高效实用塑料节水器材——一次性可回收滴灌带。
  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在八师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天业集团对滴灌带进行100%的回收再生利用,农工交旧领新后滴灌带的价格每米下降到0.1元。使用这种滴灌带每亩地的滴灌设备平均投入只有250元,使滴灌这种“贵族技术”走人普通农家成为可能。
  郭庆人带领他的集团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后,认识到:要想在节水滴灌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就必须实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利用新疆拥有大量原盐、煤炭、石灰石的优势,生产聚氯乙烯,这样,生产节水滴灌器材的原材料全部依赖本地,价格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136团3连的土地是典型的干旱区沙地,在2005年膜下滴灌技术使用之前,该连共有5000亩耕地,职工生活水平较低。
  3连职工付贵民深有感触地说:“3连的水资源非常紧缺,每逢用水高峰期。不仅生产用水,连生活用水都受到影响。我曾无数次地动摇过在团场务农的念头。2005年团场大规横推行膜下滴灌技术后,亩产提高了50公斤左右,每亩多收入260元。如果现在让我不再使用这个技术,我肯定不愿意。”
  到2005年,3连开垦土地只有2000亩,但是全连现在的土地面积却达到了13600亩。其中,2005年后进行耕种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膜下滴灌节水项目应用后重新开发的可耕地,膜下滴灌技术的节水效果显而易见。
  节水灌溉技术在以新疆为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分别又在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和广两等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除大田棉花、番茄外,节水技术还推广应用到玉米、辣椒、甘蔗、烟草、大豆、马铃薯等30多种作物以及瓜果等经济基础作物;不仅在旱区、半干旱区,还可在非干旱区适宜领域推广。
  农八师149团农工李森合,2005年使用沟灌种棉花71亩,亩产籽棉300公斤,年收入5000元2006年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在同样条田、播同样品种,亩产籽棉709公斤,年收入13.4万元,一年提高收益26倍多。
  农八师石河子水利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新疆目前的实际灌溉面积是6000万亩,一年耗用灌溉水资源总量442亿立方米,而真正在灌溉中有效使用为210亿立方米。假设新疆全部建成绿洲现代节水灌溉系统工程,每年可节水280亿立方米。
  到目前为止,兵团和农八师党委 倾力推广的农业大田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500多万亩,位列国内之首。
  
  规模效益,神奇魅力
  
  农工可以买得起滴灌带了,但如何用好它?怎么用好?本着让滴灌设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服务农工的想法,农八师成立了滴灌服务领导小组,500多名技术人员奔赴全疆各地,深入田间地头,为农工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手把手地进行讲解,一对一地进行技术攻关,从播种到收获全程跟踪服务,让农工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滴灌技术。
  不擅言谈的李培增,谈到膜下滴灌技术,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满面春风地告诉笔者:滴灌技术让传统的大大小小的明渠为地下管道所取代,播种与铺膜一次完成,农药、化肥等营养液随输水管道供应,减少了机务费和劳动强度。
  李培增回忆说:过去棉花田管工作是铁锹、马灯加雨衣,人要没日没夜耗在地里。有了滴灌技术后,只需推闸放水拧开关,干农活再也不那么苦那么累了。
  与此同时。生产效率成几何增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八师石河子垦区的农工每人最多管理20至30亩棉花,现在可以轻松地管到80至120亩。职工有余力承包更多的土地,一批家庭小农场应运而生。一般一个家庭承包500至600亩土地,最多的达几千亩。农业的规模效益得到显现。
  对此,121团农工王新轨深有体会。
  常年在团场务农的王新轨,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棉花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在这之前,传统的浇灌方式让他每年只能承包十几亩土地,生活只能维持温饱。1999年,王新轨种植了860亩地的滴灌棉花,当年即收回投入成本,净挣了40多万元;2000年种了1000亩,纯挣60多万元;2002年又一气儿扩大到2900亩,收入了近150万元。
  王新轨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没使用膜下滴灌种棉花时,一个人一年最多管理20到30亩棉花,还累得不行,用了膜下滴灌,可以轻松地管到80到120亩。关键是用水比过去节省了一半多,原来每亩地要用500多方水,现在只需要200多方,每亩地的水费、劳力费、机力费、肥料费加起来比没用膜下滴灌时节约了260多元,单产也由大水漫灌时每亩籽棉200多公斤提高到300多公斤,节约下的成本加上增产的部分,再除去滴灌设备的投入,每亩地要比大水漫灌时多收入170多元。”
  按王新轨的话说,是膜下滴灌让他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日子。他家如今搬进了两层小楼,平日里,王新轨驾着自己的轿车,在棉花田里指挥生产。
  如今,121团上百名植棉大户都像王新轨一样,使用膜下滴灌技术。这个位于沙漠边缘的团场,在与干旱斗争的过程中,凭借先进的节水滴灌技术,一跃成为农八师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之一。
  这,就是节水滴灌的神奇魅力!
  
  节水滴灌,走向世界
  
  农八师的节水滴灌技术,在天业集团的带动下,打开了中亚周边国家的巨大节水器材市场,开始了我国节水器材参与世界竞争的步伐。
  2001年,农八师在塔吉克斯坦开始推广应用480亩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中亚五国引起巨大反响。2002年和2004年,两次成功执行塔吉克斯坦棉花膜下滴灌项目,累计在塔国推广应用2.1万亩。2003年将大棚滴灌技术成功推广到蒙古。2006年在巴基斯坦建立了400亩的示范基地,促成我国与巴基斯坦达成节水灌溉技术援助合作项目。2007年至2008年又将滴灌技术推广应用到非洲津巴布韦、安哥拉和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已实现在7个国家推广应用3.57万亩,并逐年扩大应用面积和国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农八师的节水滴灌,就像一匹横空跃出的黑马,引起各方瞩目。2002年5月7目,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研究室,在《新疆石河子推行节水农业情况的三个调查报告》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批示;同年8月18日,在石河子召开了全国节水滴灌技术应用现场会。2007年8月18日,温家宝总理又亲临农八师视察,对该师。尤其是天业集团坚持用循环经济理念,实现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给予充分的肯定。
  根据我国节水灌溉发展规划,从2007至2010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亿亩,仅新疆就可新增推广面积1500万亩以上。农八师的节水灌溉技术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及在国外成功试验和示范,为这种技术向周边干旱、半干旱国家和地区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二五”期间,农八师将进一步扩大节水器材的生产规模,争取达到满足1000万亩节水器材的供应能力,并计划实现在新疆推广应用800万亩,内地120万亩,国外推广应用5万亩,实现节水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节水滴灌。开始了新一轮的冲击和挑战!
其他文献
阿里木江·依明江从小身患残疾,面对嘲笑,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创下一片天地,并且帮助他人。他的自强不息,乐观向卜的信念感染了很多人。    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称号获得者阿里木江·依明江对人生乐观豁达,并不因自身残疾而消极,而是怀着一颗快乐的感恩的心勇于笑对人生风风雨雨。带给别人快乐和希望,就是他的人生信条,阿里木江也是这样做的。  4月9日,笔者在塔哈其乡茶汗布湖村找
期刊
针对首府保障性住房建设话题,记者专访了乌鲁木齐市房产管理局局长唐庆令。  记者:作为地方政府房产管理的一把手,你认为怎样的住房市场最合理?  唐:居民住房不能完全靠商品化来解决,应该实施商品化和保障性并存的住房双轨制。我们现在对住房提出了一个模式——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要遏制。即社会中有10%的居民,他们属于低收入群体,那么政府用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来帮他们解决住房问题。中等收入阶层,他们
期刊
近半个世纪以来,援疆工作的开展使“东方明珠”上海与“西部明珠”阿克苏两地紧密相连,形成源远流比的深厚情谊  从1997年至2009年期间,先后6批251名上海援疆干部不远万里来到阿克苏,支援边疆、奉献边疆。在这里,他们用一腔建设边疆的激情和斗志,真挚表达了上海人民的深情厚意;他们用默默无闻的资助贫困民众的行为,折射出建设边疆造福边疆的雄心壮志;他们充分利用援疆干部的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援疆资金和项目,
期刊
从一万元到一二十万元,马价连年飚升,民间马术运动的爱好者增多,民间马术俱乐都悄然兴起。    仅乌鲁木齐市马术俱乐部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从一二家增至五六家,有实力的民资也大手笔地投入马业。自治区政府也正组织专家着手制定一份马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新疆马产业发展,正纳入到新疆畜牧业发展的重头产业之中。    一匹马换一辆车    “每天都有人带钱来买马,北京、青海、四川,全国各地的人都有。”4月15日
期刊
王启猛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里研究所研三学生,所学专业为自然地理学。王启猛从小就听老师讲过坎儿井的故事,一直想着将来有一天能亲眼去看看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启猛发现了Google(谷歌)公司发起的第二届Google(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王启猛便与同学胡永峰等人策划了《消亡的坎儿井一拯救坎儿井,保护水资源》项目参加了创意大赛,并且一路过关斩将从6200多个方案中被选
期刊
作为一个从市井起步的民营企业家,孟祥平的经历无疑具有传奇色彩:1999年,其创建的祥平集团承包雪莲山荒山绿化,成为新疆首家以企业名义承包荒山绿化的企业。    一月27日,新疆祥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祥平对时下大学生中兴起的创业潮,谈了个人的感受与想法,以下是记者与他的对话内容。    关于创业有兴趣才能义无反顾    记者:你因为喜欢高尔夫才建了高尔夫球场,你认为把个人的爱好与事业结合起
期刊
不知不觉中,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说起教育,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有太多的理论和实例,可似乎每一项都会有利于自己的孩子。似乎每一项叉都是不一样的情况,。想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但教育的难点,不在于如何教育,而在于是否接受,能否接受,接受多少。“言者谆谆,听着藐藐”,道理讲了许多遍,无休无止地灌输,甚至让急躁的家长大打出手,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见到家长“装模作样”
期刊
4月28日,在民政部主办的“全国婚姻家庭”研讨会上,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王礼仁建议,“婚姻法”中应增加限定离婚与结婚间隔时间的内容,以防草率离婚现象的发生。  结婚不够一定年限,不许离婚,否则属于违法行为。湖北省宜昌市法官的这个构思,势必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争议。当然绝不会缺少“脑残”之类的批评声。但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虽然这个想法写入《婚姻法》没有必要,但其也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特别在目前草
期刊
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国际部60多名高中生。在五星级酒店成都凯宾斯基饭店,成功操办了一场耗资60万元的酒会。学校称系公共关系实践课程,旨在花钱买素质。  听说过花钱买车买房买衣服,还真没听说过花钱买“素质”,更没想到“素质”的价格还真不便宜,起步价就是60万,“素质”成了奢侈品。照此来看,学校不像是一个教育机构。倒像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但不知,学校花了这60万,到底给学生买来了几斤“素质”?  学校是教
期刊
长舒一口气,14岁女孩小雨终于脱离生命危险。但这口气还没舒完,一口气又堵在心头,不吐不快。  14岁,花季的年龄,小雨却选择了跳楼,用生命来赌青春。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笔者也不敢枉言。但从笔者了解到的事实可以看出,小雨的跳楼与学校的压力不无关系。且听同班同学怎么说:“我估计她是没写完作业,清明三天假期里,我不断地写,也没写完。”“当天早上我在院子里遇到小雨,当时应该是上学时间,可小雨却低着头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