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gji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规划项目的沟通顺畅是项目范围能否及时、合理地得到确认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这种资本整合、实体兼并等经济活动会越来越多。整合在资本、业务上可以用加法来运算,但是在管理层面上(涵盖组织、流程等)涉及组织、政治等核心问题,就要非常复杂。对于管理层和决策层要的报表,需要在业务的各个层面采集数据,经过既定的流程形成合理的报表,这是一个系统、复杂的项目,如果把跃达集团和建中集团重组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的话,跃达集团的信息规划也应作为项目进行管理。就是这个案例的主体--跃达集团信息化规划项目。
  这个案例反应的问题是信息化规划项目中典型的问题。一个集团的信息规划项目涉及的组织层面非常之广,业务覆盖面非常之宽。作为项目本身就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与计划,在这中间往往被忽视的就是沟通计划的制定及部署。对于沟通的渠道,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正式场合下沟通参与者往往把真实的想法隐藏,采取保守的沟通。只有人们在感觉不到压力和威胁时,才能主动的进行沟通。真实的想法只有在保证没有危险的时候,才能表露出来。李强的问题就是因为沟通渠道不到位而导致的信息不通畅,致使李强的意见(牢骚)只能给“老领导”讲。
  在信息规划项目涉及的集团、公司,可能同样会有很多的“李强”。这些“李强”都是跃达集团信息规划的重要干系人。项目的范围就是要一定程度上满足干系人的意愿,如果在项目中不能及时地收集项目干系人的需求,项目的范围就会有一定的缺陷;如果执行干系人(李强作为干系人同时还是重要的项目团队成员)需求不能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这样就往往成为跃达集团信息部的“一言堂”,信息化规划项目就成了跃达集团下派的项目,这样就会形成项目内部沟通的障碍,项目的团队建设及项目的推动力受到负面的影响,很多的信息化规划项目的失败都和这种原因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个案例的场景中,李强的郁闷可能会随着下午的会议而淡去。下午的会议,跃达集团信息化规划项目的管理人员,也许会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对项目的范围进行确定,上午李强和他“老领导”说的一番话,会通过会议进行阐述,得到项目团队的讨论,通过交互的交流,李强或许会对整个跃达集团信息规划项目的目标进行高层次的理解。也就会明白在建中集团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从而“把这个担子挑起来”。他的好的建议应该能被项目团队采纳并应用到项目的工作中来,如引进外部的专业团队,进行知识和人力的输入,会对这个项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复杂的信息化规划项目中,如果只是依靠内部的力量,往往不能胜任项目的执行力,这是因为集团的信息化规划工作不仅要贯通整个集团的业务系统,而且还要对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优化与整合(本案例就是涉及到各业务系统的接口及数据报表等问题)。这就要求项目团队站在很高的层面对整个集团的信息化进行规划,而不是只是站在自己集团、部门的高度去看待。李强现在之所以要和“老领导”抱怨,更多的是其因为所处的位置,对跃达集团信息化规划项目理解的局限性造成的。这就要通过沟通,使项目关键干系人能充分地了解项目的目标及范围,同时最好是能借助专业的团队进行工作。“旁观者清”,外部的专业团队往往更能整体的、本质的看到整个集团信息化的问题,高瞻远瞩,从整体上进行规划。
  从信息化规划的推动力上来讲,领导重视、上级关注会对项目有很大动力,但是作为信息化规划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对整个集团的业务进行优化、整合,以提高效率及利润获得的能力,系统的最终执行还是需要基层的部门进行实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涉及的基层,他们也会对项目有不同的影响力,不乏有很多官方项目失败、流产的力量来自于基层,很多理想化的项目,说的天花乱坠,结果就是不能符合基层的要求,到最终还是得不到落实。这很多项目的失败都归结到“人”的问题,但是,项目团队在制定范围时考虑过“人”的问题没有?“人”的执行力?适应力?系统的可用性?有没有明确的答案?
  本案例中信息化规划业务领域涉及比较广,李强关注的是建中集团的主要业务(房地产相关业务)能不能符合跃达集团的原有系统。对于这点就是跃达集团信息华规划项目的重要工作。房地产的业务相对于传统行业的业务系统比较简单,但是又有其他行业所不具有的特性。李强的担心是由于对房地产业务的精通产生的,希望他能和跃达集团信息部进行有效的沟通,一边能使建中集团和跃达集团在信息方面进行很好的整合。从而使各类报表系统、业务系统等有机的结合。
  跃达集团信息化规划项目由于涉及面之广,在项目管理中给注重项目的沟通管理,在沟通渠道畅通的情况下,保证和项目干系人进行及时的沟通,才能保证项目范围能及时、合理的确定。从而能保证信息化规划能符合跃达集团的实际,并可以贴切的执行!
其他文献
究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让信息整合一而再、再而三地止步于最后关口?    案例1:常去麦德龙购物的消费者都知道在去购物的时候要带一张会员卡,可是问及其作用时,却几乎无人能说得清楚。而毋庸置疑的是,麦德龙是会员卡发放的最大受益方。据麦德龙中国公司总经理海力佛介绍,公司拥有专门的网络对这些会员消费的详细档案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不仅分析商品热销、滞销情况,还要分析目标客户的购买力,由此决定大类商品
期刊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软件系统的费用在企业费用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软件资产管理已经到了最佳时机。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IT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软件系统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费用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软件资产管理不论对于使用方,还是推广方而言,都到了最佳时机。    “使用”软件资产管理的最佳时机    当前,软件系统的费用在企业费用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在有些大中型
期刊
部门间沟通靠的不是热情和愿望,作为部门的领导者和代言人,经理们该如何带头做好跨部门沟通?    倡导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已有多年,现在大部分企业也已经做到了这一点。理论上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会使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容易,然而实际的情况是,部门之间的沟通依然不利,造成企业信息不畅、效率低下。    现象一:信息孤岛    很多企业内部各部门沟通不利,各种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客户沟
期刊
相同的产品生产,国内需要2-3年的生产周期,而在国外却只需要其1/5的时间,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它们一般集中在飞机制造、船舶制造、大型机械制造、模具生产等行业,它们的生产是基于客户订单的生产;它们在接到客户的订单后要进行研发设计再生产,它们生产的产品一般不会重复;它们的生产周期一般比较长,可以达到几年甚至更长;它们的生产过程复杂、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种类繁多、很多零部件还需要跟供应商定制;它
期刊
现在,跃达提出了更高层面的集团化管理要求,这让李强感到很被动……    “李经理,跃达总部信息中心来电话,让您别忘了下午3点过去开会。”午后,李强刚刚同他的老领导,集团的副总杜总吃完中饭,距离下午工作时间还有多半个小时。没想到,这脚还没踏进办公室的门,秘书小芳就忙不迭的把这个电话的事情告诉他,这着实让他感到有些恼火。  “知道了,知道了!我什么都能忘,这个怎么可能忘呢。”李强有些不耐烦地回应到。回
期刊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个人管理……,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管理者需要对人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认识人来管理人。  前人在这方面前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这里我们从古今东西方两个角度进行一下回顾和总结。    西方管理学家对人的认识  科学管理时代的“机器人”假设    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并采用了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
期刊
拿破仑有一句话:当号角吹响时,要让你的将士们满怀着分享胜利的希望。这句话一方面突出了组织愿景目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如何用人的问题。拿破仑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这句话也激励了我们很多的组织和组织领头人去思考如何用人的问题。    “内部人”VS“外部人”    我接触过全国很多企业和企业家,特别是浙江企业,他们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做大了,但是内部一些原来一起开始打拼天下的人,感觉到越来越不适应企
期刊
业务整合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是具体怎样建设,可以有多种方式选择,关键要看能否满足多元化企业信息化的核心需求。    表象是信息化整合工作无从下手,实际是企业重组后各种问题的显性化。    对于一个大型多元化集团企业,具有资本结构多元化、产业多元化和跨地区、跨领域等特点。开展与其发展相符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协调控股方(总部)与核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信息传递,加快决策进程,提高企业迅速反应能力
期刊
相比中国文化,当前大众对现代管理理的兴趣显然要浓厚得多,两者地位一冷一热,形同冰火。然而作者深知二者思想之深浅广狭实不可同日而语,无奈将其放到一起,是希望将现代管理做为一个台阶,借这个台阶引导读者认识中国文化,理解、体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对中国文化入门。上个世纪初,马一浮先生提出“六艺统摄于一心”“六艺该摄一切学术”“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深得中国文化的精髓。
期刊
苦在业务知识和决策规律 “沙漠”中“渴死”的营销部门是否又遭遇在数据信息 “海洋”中被“淹死”的考验?    这几年,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规模的急剧扩大,伴随而来的是相关领域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另一方面,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模式也因为市场经营格局的转变,由传统的计划生产逐步转向基于订单的生产和基于客户的营销,客户的喜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在这种市场模式下无论是供还是产,对于企业获取利润的“前锋”
期刊